共享單車在為用戶解決 “最后一公里”痛點的同時,亂停亂放、違規投放等問題也日益突出。中國商報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共享單車無序停放亂象依然存在,亟待進一步精細化管理。與此同時,今年以來,多家共享單車平臺先后上調消費者用車價格,企業盈利難的困局依然無解。在經過野蠻生長和資本狂歡后,處于艱難轉型期的共享單車將走向何方?
記者 祖爽/攝
共享單車總量過剩
隨著共享單車行業的發展,車輛過度投放、無序停放等問題也日益凸顯,共享單車的瘋狂擴張給城市的精細化管理帶來了挑戰。
中國商報記者在隨機走訪中發現,地鐵站仍然是共享單車亂停亂放的“重災區”。記者在北京市海淀區五道口地鐵站附近發現,人行道的一側密密麻麻地擺放著共享單車,且停放并不整齊。在附近工作的小李(化名)告訴記者,這種情況到了周末更嚴重,周末騎共享單車的人較少,閑置的共享單車幾乎擋住人行道的三分之二,行人只能繞行而過。
記者 祖爽/攝
在北京市石景山區八寶山地鐵站附近,記者注意到,共享單車停車區域被明確劃分,不過仍然有一小部分共享單車停在了白線之外。
記者 祖爽/攝
實際上,共享單車亂停亂放問題早已引起了高度重視。據《人民日報》報道,從今年6月開始,北京市不少區域都開始實行共享單車“入欄結算”。以東城區為例,東城區政府設置了156個非機動車規范停放區和17個禁停區,參與“入欄結算”的共享單車包括摩拜單車、ofo、小藍單車和便利蜂。
目前,摩拜單車、哈啰單車、ofo等共享單車平臺也均在App上標注出了禁停區和推薦停車區,用戶可對照共享單車App,找出禁停區規劃范圍和推薦停車區。不過有消費者表示,自己有時將共享單車停在指定區域外的地方,但也沒有收到任何違停警示,仍然可以正常結費。
根據北京市交通委發布的《關于互聯網租賃自行車行業2019年上半年運營管理監督情況的公示》(以下簡稱“公示”),今年上半年,各運營企業在車輛整齊碼放、規范停放和車輛淤積及時調度等指標上普遍得分不高。盡管各運營企業已建立用戶信用積分制度,并通過其客戶端、公眾號等渠道向用戶推送文明停放的提示,但相關懲戒措施未落實到位。其中,摩拜單車和小藍單車在核心區和重點區域基本能夠做到半小時內就車輛停放問題做出響應。
公示顯示,根據平臺監測,上半年北京市共享單車日均騎行量為160.4萬次,平均日周轉率僅為1.1次/輛,日均活躍車輛僅占報備車輛總量的16%。車輛投放總量仍嚴重過剩,加之企業投入的現場運維力量薄弱、車輛調度不及時,共享單車分布不合理。
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和前兩年粗放的經營模式相比,共享單車企業有了一些進步,但是車輛過分占據公共空間、亂停亂放等問題依然嚴重。當前,多地政府對共享單車企業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若不能有效地細化并運營好共享單車,企業或將逐漸失去市場。
共享單車停放管理顯然是一場“持久戰”。北京市交通委日前表示,北京市將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專項整治活動,全面清理無序、違投、廢棄共享單車。此次專項行動將城市空間的公共區域作為治理范圍,重點是互聯網租賃自行車騎行量較大且問題較集中的區域。
企業盈利困局待解
近幾年,一些共享單車巨頭企業接連倒閉或被收購,一些小企業在大浪淘沙中早已消失。曾經“當紅”的共享單車,如今似乎只剩下一地雞毛。
今年以來,共享單車已經歷過兩次漲價潮。8月7日,哈啰出行App公布了哈啰單車在廣州的新計費規則。規則顯示,8月9日起,哈啰單車計價調整為每30分鐘1.5元,價格上漲了50%;單車次卡生效期間,每次騎行前一小時免費,超出部分按照新版計費規則收費,而之前是每次騎行前兩小時免費。
而這已經是哈啰單車今年第二輪漲價,4月15日起,哈啰單車在北京地區開始施行新計費規則,即每騎行15分鐘花費一元,使用月卡每天騎行前兩小時免費。
今年7月26日起,摩拜單車在深圳、上海、廣州、廈門、成都等地也正式實施新版計費規則。摩拜單車從起步價開始上調,例如,上海摩拜單車的起步價從15分鐘內1元漲至1.5元,時長費不變,騎行超出15分鐘,每15分鐘收費0.5元;深圳摩拜起步價從30分鐘內一元漲至1.5元,時長費不變,騎行超出30分鐘后,每30分鐘收費一元。
此前,摩拜單車發布計費規則變更公告,自今年4月8日起,摩拜單車起步價調整為每15分鐘一元,時長費調整為每15分鐘0.5元。兩次漲價間隔僅三個多月。
自今年3月21日起,小藍單車起步價也由每30分鐘一元改為每15分鐘一元,每超15分鐘增加0.5元;滴滴自有單車品牌青桔單車計費規則和小藍單車相同。
共享單車集體漲價的背后是共享單車企業盈利難的困局。隨著共享單車企業推行無門免檻押金,共享單車的盈利模式已由此前依靠押金和騎行費用變為依靠騎行費和廣告費用獲取利潤。
來自美團點評2018年的年報顯示,自去年4月4日起,由摩拜貢獻的計入綜合收益表的收入為15.07億元,同期虧損45.5億元。今年一季度,美團點評包括摩拜單車在內的新業務出現毛虧損4.4億元,且較去年同期呈虧損擴大的趨勢,該部分毛利率同比下降3.8個百分點。
在此情況下,漲價似乎成為了共享單車企業們必須邁出的一步,但這并非長久之計。第三方數據挖掘及市場研究機構比達發布的《2019年第1季度中國共享單車市場研究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共享單車用戶規模僅為4050萬人,降幅達24.4%。同時,因為漲價以及天氣寒冷等原因,用戶騎行頻率大幅下降。報告顯示,第一季度每天至少騎行兩次的用戶下降至14.2%。為了維持運營,共享單車企業持續提價,這讓本就對共享單車存在諸多不滿的部分消費者選擇卸載App并放棄共享騎行。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表示,共享單車市場正處于艱難的轉型期,隨著市場格局的“資本熱潮”褪去,共享單車的發展面臨巨大的挑戰。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行業的現狀是共享單車產能過剩,共享單車企業管理不善,企業資金鏈短缺難以運轉。未來,共享單車企業只有痛定思痛,加強企業管理,完善運營布局,摸索出更適合的盈利模式,才能走得更遠。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