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頁 »產經»正文

泉州:奔跑70年 追夢新時代

http://www.merchenaries.com【泉州經濟網】2019-09-05

【從“三閑”起步到七大千億集群】【從“有什么事我們扛”到辦企業“零費用”】【全方位提升城市軟實力】【“錢袋子”七成以上投向民生】

2019年9月5日訊(記者 蔡紫旻 謝曦)追夢新時代,開啟新征程。

2017年12月在泉州舉行的第三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開幕式上,央視名嘴白巖松曾鄭重推介:“泉州,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

這樣一座城市,從新中國成立后的櫛風沐雨、艱苦創業,到新時代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落實“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時代新福建建設部署,奔跑不止、奮斗追夢。

這樣一座城市,用70年的愛拼敢贏,實現經濟實力全面躍升:地區生產總值從1949年的1.33億元,躍升至2018年的8468億元,連續20年居全省首位;人均GDP從61元躍升至97614元。

這樣一座城市,經過海上絲綢之路的千年之旅,仍保有初心,傳承文化保護薪火,不斷提升城市品質,接續辦好民生實事,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一個個可感可知的現實,展開一幅高質量、高顏值的發展藍圖。

產業進化

從“三閑”起步到七大千億集群

變革,是泉州人涌動不息的基因密碼。

窮則思變的年代,當改革開放的春風吹來,泉州巧借僑鄉優勢,率先突破計劃經濟體制束縛,從“三閑”(閑房、閑資、閑置勞動力)起步,點燃民營經濟的星星之火,開啟了全國聞名的“晉江模式”。

在這片孕育“晉江經驗”的熱土之上,有了政策陽光雨露的呵護,產業的種子一旦發芽,便能長成參天大樹。當初小作坊里的敲敲打打,沿著產業鏈上下游迅速延伸,以產業鏈分工、專業化配套、產供銷合作等形式擴散,形成了“一縣為主、多縣分布、成龍配套”的產業集群。40年間,紡織服裝、鞋業、石油化工、機械裝備、建材家居、食品飲料、工藝制品七大千億產業集群在泉州成形成勢。2018年,全市制造業總產值達1.7萬億元,占GDP比重的“半壁江山”。

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成為發展大潮中最美的浪花。放眼全市,晉江的紡織、鞋帽、食品、建陶業風生水起,石獅的紡織服裝蜚聲國際,南安的建材、水暖引領風騷,惠安的石雕、建筑暢銷四海,安溪的茶葉、藤鐵工藝香飄萬里,永春的蘆柑枝繁葉茂,德化的工藝陶瓷聲名遠揚……色彩斑斕的縣域經濟板塊,在泉州“星火燎原”。

歲月更迭、場景變換,泉州人的自我革新卻從未止步。無論國內外經濟形勢如何變化,泉州民營企業始終立足實業、根植本土、抱團發展。當傳統產業產能過剩等問題初露端倪,泉州黨委政府便迅速吹響產業轉型升級的號角。

把握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互聯網+”等眾多“機會窗口”,對接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融入“數控一代”大潮,泉州順勢而動,傳統產業與智能家居、大數據、納米材料等深度融合、插上創新與智能的翅膀,重化板塊根深葉茂、向新材料和精細化工挖潛,集成電路、化合物半導體、石墨烯等高新技術產業方興未艾,制造服務、消費服務、文旅服務等新業態蓄勢待發。

截至目前,高新板塊,全市高新技術企業508家,創新型(試點)企業279家,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493家,引入的40家高端公共創新服務平臺,與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攻關300多項;重化板塊,預計至2020年產值可達5100億元。

環境升級

從“有什么事我們扛”到辦企業“零費用”

親清政商關系,是泉州的另一件“傳家寶”。

改革開放初期,晉江陳埭鄉鎮企業如雨后春筍,囿于當時的政策環境,“投機倒把”等非議聲四起。“你們干!要坐牢,我們去!”正是晉江黨委政府的力挺、鎮領導的鄭重表態,給鄉鎮企業家們吃下“定心丸”,造就了陳埭“鄉鎮企業一枝花”的傳奇。

關鍵時刻幫一把,重要環節送一程。多年來,泉州黨委政府始終為發展保駕護航,改革舉措不斷,營造優良環境一直在路上。

近年來,國字號“五區”——國家級金改區、綜改區、海絲先行區、自主創新示范區、生態文明試驗區的優勢疊加,帶給泉州全方位的機遇和增長力。特別是獲批民營經濟綜合改革試點以來,泉州更致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清理規范行政審批申報事項、工商注冊便利化等工作獲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

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泉州服務扶持企業發展,一步一個腳印。2014年起,商事制度改革拉開帷幕,集群注冊制度的推出讓年輕人實現了零成本創業,“先照后證”、“五證合一”、簡易注銷等十余項政策,降低準入門檻,加強市場監管。2019年初,泉州出臺一份僅300多字的惠企文件,據測算,這“一頁紙”就可以撬動130億元企業利潤再投資。

放眼全市,更多惠企便民的可喜變化正悄然發生。今年8月1日,泉州正式在全市范圍內推行開辦企業“零費用”和便民“服務禮包”新舉措,成為全省首個開辦企業“零費用”城市。“一個窗口搞定各項手續,收到一套免費印章,開辦新企業只跑了一趟,還一分錢都沒花。”“現在到東海市行政服務中心辦事,停車2.5小時以內免費,復印、郵寄證照也都不用花錢。”這樣的好事,讓企業和市民真誠點贊。近期,隨著各部門以“尋標·對標·創標”開展營商環境大比拼競賽,更多省時省錢省力的“紅利”加碼升級。

以文興城

全方位提升城市軟實力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與“魂”。1982年,泉州以輝煌的古代海外交通史,入選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時,收獲專家評審組點評:“出類拔萃,當之無愧”。

出類拔萃,往前可回溯千年。這里,曾是“東方第一大港”,與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產生并沉淀珍貴海絲遺產。這里,被譽為“世界宗教博物館”,伊斯蘭教、天主教、猶太教、基督教、印度教、摩尼教,東西方文化交融匯合;這里,“處處皆文脈”,有南音、方言等“活化石”,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31處,世界級、國家級“非遺”名錄分別達4個、34個,還是國內唯一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部三大類非遺名錄、名冊項目城市。

當之無愧,始于千年榮光的薪火相承。深遠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鮮明奇特的多元文化大觀、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悠久廣泛的對外交流、日臻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欣欣向榮的魅力濱海環灣城市,加上愛拼敢贏的3000多萬海內外泉州人——泉州以高度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保存歷史、傳承文脈,一次次完成蛻變、迎來新生,續寫歷史文化名城新篇章——

2013年,當選中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

2015年,成功舉辦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也迎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永久落戶;

2017年,晉江成功申辦第18屆世界中學生運動會。

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說:“保存完好的泉州古城,是歷史留給泉州的財富。”文化反哺泉州,形成一股強大的推動力。

近年來,泉州以文塑城,以文興城,加快古城提質、新城集聚,建設海絲重點門戶城市,以或古典、或現代的方式,向世界傳遞多元、開放、包容的城市形象。

2016年,市委、市政府按照“政府主導,多方參與,漸進式更新”原則,堅持活態保護,探索“見人、見物、見生活,留形、留人、留鄉愁”的古城保護模式。

2017年,列為第二批“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城市后,泉州將古城作為重點實施區域,全面啟動“七個一”示范工程,新起點、更用心,守護和用好老祖宗留下的珍貴遺產。

而在當下,“古泉州(刺桐)史跡”申遺的各項工作如火如荼展開。

與此同時,延續“一灣、兩翼、三帶、多支點”城市格局,泉州大手筆建設新城,集中優勢力量推進新城建設大戰役,“兩江一灣”城市核心圈正在崛起。

兼具傳統和現代之美,城市綻放獨特魅力。

民生為大

“錢袋子”七成以上投向民生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斗的時光,泉州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水,生命源泉。半個多世紀前,萬名惠安婦女肩挑手扛,建成總庫容1.2億立方米的惠女水庫,十年九旱的“地瓜縣”惠安,變成了“米糧川”。

斗轉星移,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黨委政府前瞻行動。今年4月,連通包括惠女水庫在內的7座大中型水庫,泉州“七庫連通”工程全線貫通,初步形成“北水南調、東西互濟”的大水網。同樣是4月,在單線運營8個月后,金門供水實現雙線供水格局,一江晉江水,不僅潤澤泉州城,也甜了兩岸心。

遠不止是水。長期以來,泉州財政“錢袋子”七成以上投向民生。從每年的為民辦實事項目,到泉州XIN行動、四心工程,再到創新探索實施的“生態連綿帶”建設,一件接著一件、一年接著一年,以一腔為民情懷,收獲群眾笑容勛章——

民生艱難處,為政發力時。精準扶貧步履堅實,財政堅強兜底+“百企幫百村、百會扶百村、百僑助百村”的創新精準扶貧機制,讓全市6.3萬名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脫貧,181個省定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退出。乘勝“追擊”,泉州還創新五重保障、五個到戶等“十大模式”,鞏固脫貧成果,確保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及貧困村“零返貧”。

落實民生補短板,泉州實施教育舒心、衛生與健康暖心、養老貼心和民生基礎設施安心的“四心工程”基礎上,啟動泉州XIN行動的首批十項工程,大到內溝河整治,小到菜市場建設,目的唯一,就是以人民為中心,讓人民滿意。僅以教育為例,8月底召開的全市教育大會透露,基本解決“有學上”的泉州,正闊步走向 “上好學”。

提升群眾安全和諧幸福指數,今年以來,泉州市委市政府部署“強基促穩”三年行動工作,形成“11+N”推進體系,不但注重提升基層組織力、基層治理能力,更注重提升基層矛盾糾紛調處化解能力,不斷回應基層民生關切。

營造良好生態這一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泉州打響了藍天、碧水、凈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堅戰。守護“泉州藍”,泉州今年更啟動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和夏季“百日攻堅”專項行動,已完成98個省市級大氣環境精準治理減排項目。守護兩江碧水,全省率先建立的晉江、洛陽江流域上下游補償機制,打造山區和沿海攜手保護水資源的成功范例;在全省率先實行“河長制”“湖長制”,讓泉州的水環境綜合整治從“大動脈”拓展到“毛細血管”。守護1.1萬平方公里凈土,土壤強化污染源防治,農村人居環境啟動三年整治,打響了聲勢浩大的“保衛戰”。

更進一步,“生態+”系列項目,在城鄉之間繪出山水田園長卷。2017年,泉州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生態連綿帶”的創新性城市建設構想,致力以“生態+城市”的理念,構建“亮點在古城、厚度在山海、空間在生態連綿帶”的生態大格局。如今,古城與新區,變身“山水園林”“百姓園林”,“針灸式”綠化和次第綻放的小微公園,讓居住其間的泉州人,“人在畫中游”。

來 源:泉州網 責任編輯:MZ011

相關新聞

泉州經濟網建設聲明: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

另类国产ts人妖视频网站,狼人香蕉香蕉在线28,日本第一福利片在线观看中文,欧美在线视频一区
午夜性刺激在线视频免费看 | 夜夜夜久久久综合视频 | 婷婷精品视频223 | 午夜在线视频影院 | 日本丝袜国产亚洲 | 天天爽天天狠久久久综合′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