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三季報業績將在10月份密集披露。業內專家認為,今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實施以來,不僅給上市公司送去“真金白銀”般的實惠,更促進了公司不斷轉型升級,預計三季度上市公司業績有望繼續增長。
光大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謝超提供給《證券日報》記者的數據顯示,從公司半年報披露的數據上看,2019年上半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合計已支付稅費1.5萬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8.31%,同比下降0.33個百分點;考慮到已被公司計提的應付稅費減少0.2萬億元,實際稅費負擔1.3萬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為6.89%,較去年同期下降了0.65個百分點。
中國財政預算績效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年來,國家連續出臺的減稅政策措施既有涉及稅種的普惠性,也有涉稅企業的普惠性。無論是大稅種還是小稅種都不同程度實行了減稅免稅,減稅適用范圍也由過去的行業規模等限制性措施調整為全面擴大;同時,減稅具有鮮明的針對性,減稅重點在制造業,特別是具有研發創新能力的高端制造業和科技研發企業的稅收得到明顯降低。這對改善上市企業經營狀況、減輕稅收負擔、增強企業盈利能力具有重要推動作用,預計三季度上市公司業績有望繼續增長。
業內專家認為,減稅降費顯著改善了企業經營活動現金流。其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不僅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也能實實在在降低企業稅負,增厚企業利潤。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近年來,上市公司研發投入不斷加大。今年上半年,3688家A股上市公司研發費用合計達2926億元,占營業收入總額的1.2%。
為激勵中小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支持科技創新,2017年4月1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自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將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由50%提高至75%;另外,2018年7月2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將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業擴大至所有企業。
面對減稅降費給企業帶來的資金流,不少上市公司選擇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做大做強核心技術,培養自身競爭力。
據華域視覺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研發費加計扣除比例從50%提高至75%后,2018年公司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額共計4.7億元,享受企業所得稅減免7000余萬元。得益于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優惠稅率,企業所得稅減稅效應明顯。2019年上半年共申報企業所得稅6813萬元,較去年同期的7769萬元減少956萬元,降幅達12.3%。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可以減輕上市企業的稅收負擔,鼓勵上市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快上市企業的轉型升級,促進上市企業加快從規模型向質量型轉變。”張依群表示,特別是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適用企業范圍擴大,由原來只針對科技企業的減稅優惠政策擴大到所有行業,讓研發成為所有不同類型企業發展的動力,從而讓科技研發成為企業經營發展的內生要素,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推動上市公司提質增效,并以上市公司為基礎形成“蝴蝶效應”,促進所有產業技術升級。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