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安溪。茶農采茶忙,幽幽秋茶香,香高韻長的鐵觀音襯托著茶鄉的魅力與多情。昨日,第17屆國際無我茶會暨“一帶一路”安溪鐵觀音發展高峰論壇,在世界名茶鐵觀音的故鄉安溪拉開帷幕。
國際無我茶會暨安溪鐵觀音發展高峰論壇在安溪舉辦
泉州網10月17日訊(謝偉端 陳士奇/文 陳小陽 劉伯怡/圖)秋日,安溪。茶農采茶忙,幽幽秋茶香,香高韻長的鐵觀音襯托著茶鄉的魅力與多情。昨日,第17屆國際無我茶會暨“一帶一路”安溪鐵觀音發展高峰論壇,在世界名茶鐵觀音的故鄉安溪拉開帷幕。
來自美國、韓國、意大利、新加坡、格魯吉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不同膚色的愛茶人士、專家學者,安溪縣領導,以及媒體記者近千人歡聚一堂,共享香茗,同品精彩紛呈的國際茶文化盛宴。與此同時,第三屆安溪鐵觀音大師、名匠也在開幕式上精彩亮相。
新添兩名安溪鐵觀音大師
昨日,第三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頒獎儀式拉開了活動的序幕。新一屆的兩名安溪鐵觀音大師和8名安溪鐵觀音名匠在全球茶人的見證下,接過牌匾、證書。選手李力周、陳藝峰憑借多年來積累的制茶經驗和堅守匠心的素養,贏得“大師”榮譽。李凱林、陳清龍、李加鴻、詹玉炎、劉協明、吳政山、陳寧石、陳繁榮分別以優異的成績成功晉級,最終斬獲“名匠”稱號。頒獎典禮上,兩名安溪鐵觀音大師分別獲得100萬元工作研究經費;8名安溪鐵觀音名匠分別得到5萬元工作研究經費。
李力周、陳藝峰兩位大師表示,將善用100萬元工作經費,運用好自己的制茶技能,樹立典范,回饋社會、回饋安溪鐵觀音。
以茶對話 品茶會友
第三屆鐵觀音大師賽頒獎儀式結束后,第17屆國際無我茶會啟動。此次在安溪舉行的“無我茶會”是以“安溪茶·和天下”為主題,意在追求人人泡茶,人人敬茶,人人品茶,一味同心的境界。
在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操場,來自世界各地的茶友們憑抽簽號席地環坐,不少茶友穿戴著不同國度、不同民族的代表性服飾,所用茶具種類與泡茶方式也不受任何流派限制。伴隨悠揚的古樂響起,茶友各自擺設自帶茶具,每人泡茶四杯,泡好茶后將三杯奉予身邊三位茶侶,一杯留給自己,互相分享品茶之趣。
“茶會,是一次茶文化愛好者們的聚會。”來自美國的洪偉綺已參加過多屆的無我茶會,在他看來,通過無我茶會所搭建起的平臺,讓來自世界各地的茶友相聚一堂,既有利于了解不同的茶文化,也能夠品嘗到不同特色的茶葉,這對于茶文化愛好者來說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此外,參與此次茶會的還有來自安溪茶學院的400多位師生,陳欣宇同學說,作為初涉茶文化的年青一代,借由參加茶會的契機,與眾多資深的茶友一起品茶交流,積攢了不少見識。
推動安溪茶產業加快國際化進程
無我茶會是一種大眾品茗模式的國際性茶葉交流會,自1990年舉辦以來,無我茶會每隔兩年在世界各地輪流召開一次。在過去的29年中,這一茶會走過了中、韓、日、美四個國家,吸引世界各地的茶人布席交流。
本次無我茶會除了在安溪設有主會場之外,還在全國設置三個分會場,2000人在同一時刻共同泡茶,其中安溪主場1000人,各地分會場1000人。
“無我茶會的舉辦,為廣大茶友提供一個相互交流、學習的平臺,讓大家近距離領略茶道魅力、交流茶文化。”無我茶會創始人蔡榮章表示,此次茶會在安溪舉行,不僅可以讓遠道而來的各地茶友近距離接觸久負盛名的安溪鐵觀音茶,同時,通過運用這種深受囯際茶人所歡迎的茶會形式,能助推安溪鐵觀音走向國際市場,并進一步展示安溪悠久的茶瓷文化、優良的生態環境及豐富的旅游資源。
“茶等一個懂它的人,人等一杯傾心的茶。”安溪縣委書記高向榮說,此次無我茶會、高峰論壇、安溪鐵觀音大師賽聯袂演繹,文化使者與制茶大師同臺共舞、弘揚匠心,千年茶道與非遺技藝交相輝映、致敬佳茗,名家泰斗與國際茶人智慧碰撞、擘畫藍圖,必將對進一步宣傳推介安溪鐵觀音茶文化、深度拓寬茶界交流合作、推動安溪茶產業加快國際化進程,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