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矚目的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改建項目日前基本完工,將于月底交付使用,并作為第四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非遺”展主會場。
助力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記者在現場看到,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改建項目外裝修已經全部完成,采用大量玻璃幕墻,極具現代感,而墻體、屋頂和窗戶等設計均融入閩南傳統建筑元素。
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改建項目改建規模8523.4平方米,系對泉州僑鄉體育中心保齡球館進行內外整體改建,并進行功能布展,被列為2017年項目攻堅重點項目。由于該項目為改建工程,原有建筑施工年份較久,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存在一些困難。建設單位克服困難,想方設法扎實推進項目建設。該館的改建完工,將助力我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
“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改建項目采用工程總承包模式,對項目設計、施工、采購及內部展陳設計、布展等進行一體化公開招標。”項目建設單位泉州市藝術館館長郭飛躍說。
動靜結合讓“非遺”活起來
改建完成的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將以“文化之都,多彩非遺”為布展主題,將泉州“非遺”分為四個部分展示,通過空間規劃來布展。該館一層將作為辦公區和庫房區;二層為序廳及第一部分“物華之美,民間瑰寶”,展示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10大類別中的傳統美術部分,以作品展示為重點,同時保留原演藝場所,作為非遺活態表演展示舞臺及影像播放廳,通過視覺符號表達多元泉州;第三層展示第二部分“民俗之風,濃情閩南”和第三部分“泉腔之韻,晉唐遺響”,主要通過展示泉州的民俗風情以及音樂、戲曲等;第四層展示第四部分“天工之巧,匠心營造”,以泉州傳統技藝為重點展示對象,輕裝飾、重展品,讓展品與群眾交流;第五層擬設立臨時展廳和學術報告廳。
“我市作為‘非遺’大市,擁有一大批珍貴的‘非遺’瑰寶。”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館建成后不僅通過靜態展示“非遺”項目,還通過動態展演、展示讓“非遺”活起來,讓觀眾體驗到泉州“非遺”的魅力。
海藝節“非遺”展11月下旬舉行
2008年,我市在“泉州傳統工藝美術展示館”的基礎上擴建成全國較早、福建省第一家綜合性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該館設在泉州市藝術館內,搶救、搜集了一大批不可再生的“泉州民間國寶”。
自2008年以來,我市文化部門深入各地尋寶,征集來不少“非遺”精品,為泉州保留下一大批珍貴的“非遺”瑰寶。新館建成后,觀眾不僅可以了解泉州非遺的多方面知識,體會泉州的風土人情,欣賞泉州的地方藝術,還可一睹泉州豐富多彩的非遺寶物,其中有大家熟悉的泉州花燈、江加走木偶頭像雕刻、李堯寶刻紙、泉州木雕、漆線雕、德化瓷器、惠安石雕、永春紙織畫、安溪藤鐵編,也有泉州彩扎、紙扎、通草花、布雕等。
11月中旬,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將完成布展;11月23日至27日,第四屆海藝節海上絲綢之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將在這里舉行,這也是非遺館改建項目交付使用之后,迎來的首個展覽。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