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70年來,泉州法人單位數量不斷增長。根據市統計局發布的泉州市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報告,改革開放之后,泉州單位數量快速增長,包括私營企業、股份合作企業、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在內的非公有制企業迅速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商事制度改革的不斷推進,企業注冊日趨便利,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市場活力不斷激發,市場經濟蓬勃發展,單位數量進一步呈爆發式增長。
工業企業在社會經濟總量中占據重要位置,泉州石材行業正致力轉型升級,部分企業更是大膽創新,從軟件和硬件實現石材業與互聯網結合,助力行業基于新技術的經濟轉型。圖為在南安官橋鎮新東源石業石材互聯網定制智能制造車間,工人正在石材加工智能生產線制作石材。 (陳曉東 攝)
泉州網10月24日訊 (記者蔡紫旻 通訊員胡志強)新中國成立70年來,泉州法人單位(以下簡稱“單位”)數量不斷增長。根據市統計局發布的泉州市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報告,改革開放之后,泉州單位數量快速增長,包括私營企業、股份合作企業、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在內的非公有制企業迅速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商事制度改革的不斷推進,企業注冊日趨便利,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市場活力不斷激發,市場經濟蓬勃發展,單位數量進一步呈爆發式增長。
去年工業企業達4.56萬個
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泉州所有制結構主要是單一的公有制經濟,單位以全民所有制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和黨政機關為主,數量較為穩定。
改革開放后,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和發展,單位數量迎來快速增長。以工業企業為例,1979年,泉州僅有工業企業1216個;到2018年,工業企業增加到4.56萬個,比1979年增長了37.5倍。
1996年,我國開展了第一次全國基本單位普查,全面查清了各行業的單位底數。普查結果顯示,泉州共有法人單位3.17萬個。2018年,單位數量增加到16.97萬個,是1996年的5.4倍,22年間年均增長7.9%。其中,1996年到2013年,單位數量從3.17萬個增加到7.52萬個,增速較為平穩,年均增長5.2%。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商事制度改革的實施和推進,泉州單位數量呈爆發式增長,2013年到2018年,單位數量從7.52萬個迅速增加到16.97萬個,年均增長17.6%。
現代服務業單位數量迅速增長
改革開放以來,泉州第三產業單位數量占比穩步提高。隨著經濟的持續較快發展,泉州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第三產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
2001年至2018年,第二產業單位數量的比重不斷下降,從55.6%下降到30.6%;第三產業單位數量的比重穩步增長,從43.1%增加到69.0%。
現代服務業單位數量迅速增長。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各行業單位數量增速出現分化,制造業單位數量增速相對較低,現代服務業單位數量迅速增長,占比顯著提高。
2001年至2018年,制造業單位數量從18896個增加到44565個,但占比從52.3%下降到26.3%。批發和零售業單位數量快速增長,從4577個增加到64696個,占比從12.3%增長到38.1%。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單位數量,從39個增加到4479個,增長了144.8倍,占全部單位的比重從0.1%提高到2.6%??茖W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單位數量從234個增加到4700個,增長了20.1倍,占比從0.6%提高到2.8%。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單位數量增長最快,從8個增長到11645個,增長了1455.6倍,占比從幾乎為零提高到6.9%。
企業成為法人單位主體
企業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企業發展狀況是反映國家經濟實力和市場競爭力強弱的重要標志。改革開放以來,泉州企業數量總體上呈快速增長的勢頭,在全部法人單位中的占比不斷提高。
2001年,全市共有企業2.68萬個;2018年,企業數量增加到15.31萬個,增長了5.71倍,年均增長10.8%,占全部法人單位的比重從74.2%增加至90.2%,提高了16.0個百分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進,泉州通過改革市場準入制度、優化營商環境,從源頭上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企業數量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從2013年的6.16萬個迅速增長到2018年的15.31萬個,5年間增長了248.8%,年均增長20.0%。
同時,機關和事業單位占比顯著下降。改革開放以來,泉州進行了多次政府機構改革,把轉變政府職能作為機構改革的關鍵,力圖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2001年,全市共有機關1110個,2018年下降到1062個,減少了4.3%。同期事業單位數量上也略有減少,由于企業數量增長較快,比重下降明顯。機關和事業單位合計占全部法人單位的比重從2001年的15.1%下降到2018年的3.1%。
私營企業比重則不斷躍升。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經歷了從小到大、不斷發展的過程,企業數量顯著增長。從登記注冊類型看,2001年,全市共有私營企業10721個,2018年增加到141872個,增長了13.2倍,年均增長16.4%,私營企業占全部企業數量的比重從40.0%增加至92.6%。
背景知識
法人單位是構成社會經濟活動的最主要單元,也是社會經濟信息的主要載體,是指有權擁有資產、承擔負債,并獨立從事社會經濟活動的組織,包括企業法人、機關法人、事業法人、社會團體等。單位的數量和結構變化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特點。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