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市在泉港區召開社會救助綜合施救平臺應用工作推進會。記者從會上獲悉,經過一段時間的建設和完善,社會救助綜合施救平臺進入全面推廣和使用階段。
我市全面推廣和使用社會救助綜合施救平臺——
社會救助“一門受理、協同辦理”
泉州網12月3日訊 (記者林書修 通訊員王黎敏)日前,我市在泉港區召開社會救助綜合施救平臺應用工作推進會。記者從會上獲悉,經過一段時間的建設和完善,社會救助綜合施救平臺進入全面推廣和使用階段。
隨著社會救助范圍的不斷擴大、內容日趨復雜、救助標準多層次多樣化,現有社會救助的手工操作管理方式已經嚴重滯后。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解決簡化辦理相關事務的流程、降低政府辦事成本、節省人力物力、方便管理等需求問題,2017年,市民政局投入建設“泉州市社會救助綜合施救平臺”,深化放管服改革,力求打破“信息孤島”,探索群眾辦事“一趟不用跑”的模式。2018年11月,我市在泉港區對泉州市社會救助綜合施救平臺進行試運行,2019年5月舉辦首期操作培訓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市民政局將推廣使用泉州市社會救助綜合施救平臺列入“抓落實”重要工作,加快平臺完善和試運行進度。
據悉,通過該平臺,我市從市級層面自上而下,梳理優化社會救助審批流程,精簡審批材料,提高救助工作管理水平。平臺實現與全國低保信息系統、福建省救助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系統對接,并逐步將分布于組織、醫保、住建、工會、教育等部門的幫扶困難黨員、醫療救助、住房救助、幫扶困難職工、教育救助等救助項目錄入平臺,實現項目、對象、程序、救助情況等社會救助信息的及時交換和共享,切實全面提升我市社會救助工作水平和救助實效。
“平臺的啟用,將構建‘縱向貫通、橫向銜接、部門聯動、立體覆蓋’的社會救助新格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借助“互聯網+”,有關社會救助部門可先在平臺上開展申請對象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并逐步接受救助項目的接入,共同通過增加門戶網站、手機APP、微信公眾平臺等渠道,提高群眾救助申請便利度,實現信息化的“一門受理、協同辦理”,也避免“重復施救”的問題,提升社會救助綜合效應。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