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數據顯示,當前,晉江東石鎮6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數已近 1.7萬人,占東石鎮總人口的 14.9%。
養老是重要的民生工作。長期以來,東石鎮黨委、政府始終將發展老年福利事業作為改善民生、構建和諧社會、打造幸福東石的重要抓手,并將養老服務相關項目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
近來,記者深入探訪了東石鎮、村多元化養老、助老工作,看基層如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推進老年事業發展,提升老年人健康生活水平,讓更多的老年人擁有幸福的晚年生活。
給足政策支撐
“養老”變“享老”
日前,東石鎮敬老院迎來了正式投用一周年的日子。敬老院工作人員和老人們一起吹蠟燭、玩游戲、看文藝表演,度過了一個歡快、簡單的周年紀念日。
記者了解到,東石鎮敬老院是東石鎮“為民辦實事”重點工程之一,并被福建省、泉州、晉江民政部門列入鄉鎮敬老院建設項目庫。近年來,東石鎮陸續投入共計 2500萬元,建成東石鎮敬老院。去年10月28日,東石鎮敬老院正式投入使用。
為支持敬老院運營,投用第一年,東石鎮鎮財給予敬老院全體員工工資80%的補助;第二年,將給予60%的補助。
在鎮黨委、政府的有力支持下,一年來,東石鎮敬老院在摸索中不斷成長完善,各項管理和服務制度更加標準化、規范化,老人和家屬滿意度不斷提升,入住人數也從剛投用時的僅1位老人,發展到目前有21名老人長期居住。
“住進來就不想走了,大家都是一家人,住著很舒服、很開心。”今年年初入住東石鎮敬老院的93歲蔡阿婆高興地說,這里每頓都有新鮮的熱菜、熱飯,還有點心水果,每天護工們還會帶大家做一些老年運動,生活很幸福。
“慈善存仁揚美德尊賢敬老獻真情。”在東石鎮敬老院活動大廳上,掛著幾面家屬送來的感謝錦旗。每一面錦旗背后,都有一個不尋常的故事。
東石鎮敬老院院長蔡萬金介紹,此前,一位九旬高齡入住老人因得了帶狀皰疹,引發高熱,神志不清。敬老院立即聯系家屬前來,并請東石中心衛生院醫生前來診治。醫生診治后,護工們嚴格遵醫囑,對老人進行特別看護,每2個小時就給老人換一次外用藥,還給老人搭配了營養餐和藥膳,配合藥物治療,幫助老人增強身體免疫力,加快身體康復。
“晚上我們都有護工值班,每2個小時就會巡視一次院區,所以夜間也給這位老人按時換藥。經過一個多月的細心呵護,老人終于康復了。”蔡萬金笑著說,“看著老人能恢復如常,大家都很高興。老人住進來,我們就要盡力讓老人生活得好、過得開心,好好享受晚年生活。”
在東石鎮敬老院運營良好后,今年10月1日,東石鎮敬老院第一分院正式入駐坑園村老年公寓,將專業化、規范化的養老服務從鎮級延伸到村居。
與鎮級敬老院不同的是,該分院除接收自愿入住的老人外,還重點照顧東石鎮特困、低保老人,力求打造東石鎮又一個老年人的幸福家園。目前,該分院已入住5名老人,其中2名為低保、特困老人。
參照東石鎮敬老院,東石鎮鎮財也給予東石鎮敬老院第一分院同等比例的運營經費支持。而對入住的具有實際經濟困難的老人,東石鎮慈善總會每月將給予每人300元的生活補助;福建南天普門慈善基金會也將給予每人每月300元的慈善幫扶。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老年事業的發展不能落下。”東石鎮黨委書記洪建立表示,東石鎮敬老院及第一分院的開辦,不僅有力推動了東石養老機構服務日益規范化、專業化,也能通過帶頭示范和鎮村聯動,全面提升東石鎮養老服務質量。特別是東石鎮敬老院第一分院的開辦,在提升特殊困難老年人的兜底保障水平上,更是一項有益的嘗試和有力的支撐。
目前,東石鎮蕭下村、東埕村、大房村等也建有敬老院,東石各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共31所,在建養老機構3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達91%。對新建居家養老服務站,東石鎮給予1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對已投入運營且獲評的居家養老服務站,則給予每年2萬~3萬元的運營補貼。
洪建立表示,下一步,東石鎮還將持續給足養老機構政策支撐,提升鎮村養老機構的規范化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結合鎮情、村情實際,創新養老服務方式,在構筑 “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中,持續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全面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從“養老”變“享老”。
各界熱心參與
養老供給多樣化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東石鎮,敬老愛老之風由來已久,養老、助老事業也得到社會各界的熱心參與,形成養老供給模式的多樣化。
在東石鎮敬老院大廳,擺放著一塊鳴謝牌匾,牌匾上刻寫著給敬老院捐贈設施設備的136個愛心單位和個人名單,其中有熱心協會、社區、企事業單位等,也有許多愛心人士。捐贈者既有來自東石鎮及周邊地區的熱心單位和個人,也有海內外愛心人士和團體。一位河北籍愛心人士得知東石鎮敬老院建設情況,也慷慨捐資20萬元予以支持。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東石鎮不斷加大養老事業投入,并充分利用僑鄉優勢,大力發動社會各界踴躍捐資養老事業,共募集近千萬元社會愛心款,用于支持養老事業的發展。
與許多敬老院由社會盈利機構運營不同,東石鎮敬老院及第一分院均交由東石鎮慈善總會運營“掌家”。
“引入慈善力量參與,能推動東石鎮養老事業更具公益性和普惠性。”東石鎮鎮長李德銘介紹,東石在外鄉賢眾多,敬老愛老之風濃厚,將養老事業與慈善力量相結合,能產生“1+1大于2”的良好效應。東石鎮敬老院投用以來,社會各界踴躍認捐設施設備就是此舉結出的一個成果。
得益于多方的支持,去年在敬老院正式投用前,東石鎮慈善總會投入社會愛心款200多萬元,對敬老院進行內部裝修及設施設備添置,構建起醫療休閑養老一體化智能敬老院。
如今的東石鎮敬老院設有床位166張,配備有食堂、醫療室、康復理療室、圖書閱覽室、棋牌室、乒乓球室、靜修室、多功能活動中心及戶外休閑、健身等設施,可供老人休閑娛樂。居室內,獨立衛生間、電視、空調、風扇、醫療床等也十分齊全。
而東石鎮敬老院第一分院的開辦,除了東石鎮黨委、政府及東石鎮慈善總會的推動,還得到了坑園村兩委會及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
東石鎮敬老院第一分院原為坑園村老年公寓,除晉江市、東石鎮兩級財政支持外,坑園村村民及社會熱心人士還捐資160多萬元支持該老年公寓建設。該公寓內原有配備的醫療保健、食宿起居、文化娛樂等養老設施,為東石鎮敬老院第一分院的順利開辦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開業前,東石鎮政府、慈善總會、坑園村又投入30多萬元,對養老環境進行完善提升。
“以東石鎮慈善總會為平臺,更好地凝聚各方支持老年事業發展的力量。目前,東石鎮敬老院及第一分院還處于資金投入階段,未來運營有所結余,也將投入到東石鎮慈善事業中,形成慈善事業與養老事業的良性雙向循環。”東石鎮慈善總會會長陳金暖表示。
除了東石鎮敬老院及第一分院的良好運營。在東石鎮各村居,養老、助老義舉遍地開花,為東石鎮養老、助老事業提供了多樣化供給。
在塔頭孫村、大房村、梅塘村、東埕村等村,多位東石鄉賢熱心捐資,有力支持了各級敬老院的建設。
每年重陽節,各村(社區)都會舉辦豐富多彩、熱鬧暖人的敬老愛老活動,熱心人士、企業家等也紛紛慷慨解囊,給老人發紅包、送米油等。其中, 檗谷村黃秀經家族、 蕭下村愛心企業家蕭文千等,已連續多年關懷、慰問村中老人,帶動鄉里形成敬老愛老風尚。
蕭下青年中心連續4年給全村1000多位老人過中秋節; 塔頭劉村慈善愛心群4年多來,堅持每月匯聚小微愛心,給村中孤寡、困難老人送米油,每年重陽節還給全村老人舉辦重陽宴等。
隨著移風易俗的持續推進,各村(社區)在喜事新辦、白事簡辦時,也常給村里老人會捐款,支持老年事業的發展。
“老人會有了充裕的資金,也能更有力量地做好老年事業,還有余力參與鄉村建設發展。”塔頭劉村老人會會長劉榮謀介紹,自2013年以來,該村老人會每年都會出資二三十萬元,認領鄉村建設項目,并廣泛參與村里文化節舉辦、黨史館建設、校園建設、移風易俗和矛盾糾紛調解。
“多樣化的養老供給,是在黨委、政府扶持養老事業之外很好的力量補充,能把敬老、助老觸覺更貼近地延伸到家家戶戶,讓老年人更好地安享晚年。”東石鎮分管民政工作領導吳劍斌表示。
醫養結合
增強老人幸福感
老人擁有好的身體,才能更好地享受老年生活。
在構筑養老服務體系“四梁八柱”的同時,東石鎮還重點推進集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疾病診治、康復護理、長期照護、安寧療護于一體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努力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日前,東石中心衛生院醫生林靜波走進東石鎮敬老院開展健康教育講座,并為老人進行健康檢查,這是東石中心衛生院定期都會開展的活動。
今年5月,東石中心衛生院與東石鎮敬老院舉行了 “醫養結合”協作簽約儀式,雙方攜手建立以養老機構為依托,以老齡人群為服務對象,以醫院為服務載體,專業醫師和護理團隊為基礎的“為老服務”網絡。
“以此次協作為開端,我們會組織醫護人員定期到敬老院對護工進行醫學常識、護理常識的培訓,對老年人進行健康體檢,開設健康知識講座,接受敬老院及周邊居民的健康咨詢等。”東石中心衛生院副院長陳玉章介紹,針對每位老年人的情況,還建立了“一人一檔”護理方案,全面監測、分析、評估老人的健康狀況,并及時為有健康問題的老人進行指導、咨詢和危險因素干預,制定有針對性的綜合診療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東石鎮敬老院并不是東石鎮第一個醫養結合的工作點。2011年,東石鎮蕭下村敬老院成為晉江市首家“醫養結合”模式的敬老院。該院院內即設有衛生室,鎮衛生院、村衛生所的醫生也定期來給老人們體檢、看診,老年健康知識講座也成為該村老年課堂的主題之一。
“村里5個衛生所,我們都掛了‘老年人優先服務窗口’,與衛生所約定,凡年滿70周歲老人就醫時給予優惠。如優先就診、免費體檢、藥品適當優惠,上門診療行動不便老人時免收出診費等。”蕭下村老人協會副會長蕭開通介紹。
而隨著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東石中心衛生院先試先行,堅持多年開展安寧療護工作,為疾病終末期患者特別是患病老人在臨終前提供安寧療護,盡量消除、緩解患者疼痛或其他癥狀,給患者及家屬提供心理援助和人文關懷。
東石鎮也將安寧療護工作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 每年給予20萬元的經費支持。去年8月,在此項工作基礎上,東石中心衛生院還增設了臨終關懷科,組建了由5名醫生、5名護士組成的安寧療護醫護團隊,讓該項工作更加規范化和常態化開展。東石中心衛生院也成為晉江市首家安寧療護服務試點單位。
對行動不便、存在實際經濟困難的病患,東石鎮則為其辦理了居家安寧療護,安寧療護團隊醫護人員會定期上門巡診,既保證患者能及時得到醫療護理,也能讓患者在熟悉的家庭氛圍中生活,以相對舒適的狀態面對病痛。
“在我父親臨走前的最后一段時間,安寧療護讓他緩解了不少痛苦,特別是心靈上得到安撫。”居民蔡先生說,看著父親在病痛時能得到身心的安寧,家人也覺得安慰不少。在父親走后,安寧療護團隊的醫生還時常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讓他們有效緩解了哀痛。
補足短板
提高養老服務水平
不離親、不離家、不離群,在家門口安享晚年,是基層老年人最樸素的愿望。如何補足短板,讓老人更好地居家養老,是東石鎮的工作重點之一。
近年來,東石鎮積極鼓勵各村居探索推廣居家養老與日間照料雙結合模式,讓老年人既能實現 “垂暮不離親,養老不離家”,又能改善“做一次吃三頓”的生活,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上都能得到改善。
今年9月,龍下村在原有居家養老服務站的基礎上,增設了老年人食堂,啟動日間照料工作“。村里60歲以上老人有300多人,老人們在居家養老服務站休閑娛樂的同時,每天可以結合自身需求向居家養老服務站提前報餐,居家養老服務站會根據報餐人數備餐,保證每餐都是新鮮、熱乎的飯菜。”龍下村黨支部書記葉幼妹說,雖然這項工作還在探索完善中,但為村中老人特別是空巢、孤寡老人提供了更多生活便利。
明廚亮灶、招聘廚師、購買餐具、鋪開宣傳……10月以來,東埕村的老年人食堂也正從規劃一步步走向現實。“我們預計在11月15日前后正式把食堂辦起來,讓老人們享受到居家養老服務站的日間照料便利。”東埕村黨支部書記蔡金頂表示。
不止有老年食堂,在蕭下村,老人協會還組織了一支80多人的助老志愿服務隊,已堅持9年每月為全村90歲以上高齡和病殘在家休養的老人提供探訪、體檢、清潔等志愿服務,還為老人洗衣做飯、讀報講故事,陪他們聊天、話家常,慰藉老人心靈。
“這些年多虧有了他們,幫助我們減輕了不少生活負擔。”村民蕭天成感嘆說,他妻子周素華因腦出血已臥床9年。9年來,服務隊每月都會定期上門,給周素華按摩、理發、洗頭,陪她聊天,也教蕭天成一些護理常識“。每月初,我妻子就開始期待志愿者的到來,她們一來,我們的日子就熱鬧不少。”蕭天成說。
在 井林村、 第二社區等村居,這樣的志愿服務隊也日漸成熟。 旭日志愿者服務隊、 仁和鄉情志愿服務隊等青年志愿者服務隊,也將關懷、慰問、幫扶困難老人納入日常志愿服務范疇,讓病困、孤寡老人感受到更多關心、關愛。
除了提升居家養老服務水平,東石鎮也著力打造一支專業化養老人才隊伍,重點培育養老專業運營團隊、管理人才和專業護工等。如今年來,東石鎮敬老院院長蔡萬金及全體護理員參加了福建省民政廳2020年養老從業人員培訓;蔡萬金還參加了福建省養老院院長培訓班;東石鎮敬老院7名護理員經過培訓和考核獲得了養老護理員證書等。
洪建立表示,下一步,東石鎮還將通過加強統籌協調,整合社會資源,加大資金投入,不斷完善鎮、村兩級養老服務網絡,大力發展居家養老服務,強化醫養融合,實施養老服務專業化、智能化養老服務提升工程,重點提升養老服務信息化水平、養老院運營管理水平、養老院服務質量和安全管理水平等,讓老年人享受更優質的養老服務。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