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北京大學與泉州探索共建的兩大文化遺產研究保護利用創新平臺——中國泉州文化遺產研究院、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安溪)研究中心,分別在泉州師范學院和安溪正式成立,并進行共建簽約。
推動海上絲綢之路研究,北大與泉州共建文化遺產研究平臺
中國泉州文化遺產研究院成立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安溪)研究中心同日成立
21日,北京大學與泉州探索共建的兩大文化遺產研究保護利用創新平臺——中國泉州文化遺產研究院、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安溪)研究中心,分別在泉州師范學院和安溪正式成立,并進行共建簽約。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雷興山表示,兩個機構的重點任務都是研究海上絲綢之路,這將有助于絲綢之路的深入研究。
□記者 蔡紫旻 通訊員 林偉犖 蘇志明/文 林勁峰 劉伯怡/圖
共同推動文化遺產學研究
中國泉州文化遺產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由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泉州師范學院、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合作共建。
研究院成立后,將以繼續深化“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研究為主線,以考古學、歷史學、人類學、社會學等學科為視角,整合各方創新資源,推進協同攻關,打造集“學術研究、人才培養、考古發掘、文物展示、智庫服務”五位一體的文化遺產研究保護利用創新平臺。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是我國高等院校中成立的第一個考古學教學研究機構,學科覆蓋面寬、教研力量雄厚,為中國文化遺產事業培養了大批優秀專業人才。研究院將充分發揮泉州歷史文化及區域優勢,以及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的學科及人才優勢,助力“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發掘、保護、詮釋及傳播泉州優秀文化遺產。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孫華擔任研究院院長。他表示,中國是文明古國,通過古代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與世界緊密聯系在一起,經由絲綢之路的溝通聯系,宋元泉州已經是外向型城市。認真梳理我國古代國際交往的歷史,尋找與文化交流有關的遺產作為古代各國交流的物證,也是為“一帶一路”倡議奠定學術基礎。文化遺產學是一門新興學科,以研究院成立為契機,做好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文化遺產科研工作,保護好、管理好、利用好泉州的文化遺產,弘揚遺產價值,推動傳承傳播,是研究院今后的任務,也表明研究院的未來將大有可為。
為冶鐵遺址考古提供支撐
近年來,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對泉州文化遺產工作給予大力支持。考古團隊駐扎安溪,開展相關冶鐵遺址考古發掘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安溪)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研究中心”)成立后,將結合安溪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保護展示和安溪文化遺產研究,搭建起考古發掘、田野調查、暑期課堂、人才培養相結合的創新平臺,助力地方優秀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和傳播。接下來,研究中心還將在下草埔冶鐵遺址建立考古工作站,持續開展考古發掘,豐富該遺址的文化內涵和文物價值。
雷興山說,與絲綢、茶葉等貨物一樣,鋼鐵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貨物。泉州是宋元時期世界海洋貿易的中心,安溪是其有機組成部分。前期考古發現證實,安溪是當時國際貿易貨物鋼鐵的重要生產基地,在這里設置研究中心,也將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重地。“此次成立的研究院、研究中心,重點都是研究海上絲綢之路,這必將有助于絲綢之路的深入研究。”
本月12日,泉州晚報報道安溪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最新考古成果。對于該遺址現階段考古情況,安溪博物館館長易署峰介紹,遺址考古成果豐富,是我國第一個進行考古發掘的塊煉鐵遺址,考古成果表明,當時的下草埔遺址能煉生鐵、熟鐵,也能煉鋼,有較為完備的技術體系,見證了中國古代冶煉技術的先進性。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