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2月14日,被許多年輕人追捧的西方情人節。但在泉州市唯一的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以下簡稱“臺創園”)——惠安臺創園里,惠安縣供銷社、臺港澳辦、臺創園、供銷社縣域流通網絡供應鏈運營公司惠盾的負責人,與全市9家臺資企業代表聚集一堂,面對面研討泉州臺企產品進入供銷社系統,探索國內國際雙循環,以實際行動給這個日子賦予“兩岸情 ”的新主題。
11天拼搶落地
老中青三代臺商感受呼應“春潮來急”
在改革創新中持續激發新活力,供銷社這一在新中國成立后相當長歷史時期內發揮重要作用的全國性流通網絡,正以主攻為農服務、推動鄉村振興的新面貌,回到人們生活中。去年,省商務廳、財政廳、鄉村振興局聯合啟動實施縣域商業建設行動,省供銷社也在全省啟動了縣域流通服務網絡強縣試點工作,惠安縣正是先行先試的縣域之一。
“繼1月份揭牌運營首批6個服務點后,2月3日,我們召開了縣域流通網絡體系建設工作座談會,就力爭今年底全縣218個行政村均建立服務網點、一季度完成58家服務網點建設等一系列工作進行部署。”惠安縣供銷社主任陳宗濱介紹說,該次座談會上,與會臺資企業富邦食品公司總經理吳妘蓁提出了大膽的設想——可否推動臺企產品進入供銷系統,探索雙循環,也于更深層次推動兩岸融合發展?
這個好想法,立刻就得到了大力支持。聯動臺港澳辦、惠安臺創園、供應鏈運營公司和企業,線下專題研討會緊鑼密鼓地籌備了起來。
“臺商協會和臺資企業熱烈響應!”提議者吳妘蓁告訴記者,當研討會時間一敲定,12日也就是上周日晚,盡管是周末,泉州市臺資企業協會積極牽頭推動,富邦也作為研討會舉辦東道主熱心張羅保障各項所需,全市9家臺資企業迅速報名。“目前尚在新春,很多臺商還沒回泉,不然參加的企業更多。”
昨天下午,在短短11天、前后滿打滿算僅7個工作日后,研討會落地舉辦,前來參會的臺商年齡跨度從“60后”到“90后”,久的已在泉創業30多年,新的2020年才創辦企業。“充分說明了我們老中青三代臺商都對在泉投資創業充滿信心,更在當下感受到并呼應著疫情后泉州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春潮來急。”臺商們說。
三小時頭腦風暴
從鋪貨到招商引資力促融合發展
研討會下午兩點出頭開始,一直持續到五點。現場,臺企產品豐富陳列,臺企負責人配合PPT介紹企業和產品,縣供銷社、臺港澳辦、惠安臺創園、惠盾供應鏈公司負責人講解政策,回復臺企關心問題。
這是一次新期盼的信心啟航。“許多臺企只做外銷,很期待以此次進入供銷社系統為契機,擴大市場面、實現新發展。”吳妘蓁說。
“除了鋪產品、設專柜外,供銷服務點是否也可創新運營模式,借鑒臺灣便利店提供加熱服務、作為快遞寄存站等做法?”“臺企產品可否攜手合作,以伴手禮套盒吸睛亮相?”她這些關于兩岸互學互鑒、共贏發展的新穎設想,引發極大共鳴。
這也是一次對新期盼的有力回應。“我們不光可以從鋪貨到運營都充分吸收兩岸所長,甚至可考慮專門推出臺企旗艦店,集中銷售臺企產品、交由臺灣創業青年運營,讓兩岸鄉親從細節感受一家親。”惠盾供應鏈公司總經理鐘江藝當場表態。
這是一次對營商環境的再認可。“我作為臺胞來泉創業30多年了,常稱自己是在泉‘四無人員’,無親戚、無同學、無關系、無門路,但通過一次次這樣的政企面對面,我感受到家的溫暖,積攢到走下去的勁頭。”泉州采博貿易公司總經理范春美說。“成立不到三年,我們已是泉州市龍頭企業,還和崇武回鄉大學生創立兩岸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為生產、銷售、研學、文旅一條龍的打卡點。”鳳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曾建國從來路中汲取到強大信心。
這還是一次招商引資的推介會。“惠安臺創園有三條招商干貨政策,一是貸款貼息,二是臺創園臺資企業農業生產和農副食品加工用電電價優惠30%,三是每年的新項目扶持補貼可達總投資額50%,封頂200萬元。”惠安臺創園主任林志楓歡迎大家“呼朋喚友來”。
這更是一次有呼必應的辦公會。“臺港澳辦將繼續當好臺胞臺企娘家人,大家有需要了解投資創業政策、補貼申領條件、高層次人才引進等信息的,盡管找我們!”惠安縣臺港澳辦負責人林彩華說。“臺企產品隨時可鋪貨進入目前已在運營的6個供銷社服務點,后續服務點每提升運營一個,就可跟進鋪貨一個,我們一起把事業做大做強做優!”陳宗濱擲地有聲地承諾。
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