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華永道與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研究院通力合作,7日在第六屆進博會現場共同發布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十周年觀察報告。
報告稱,自2013年中國首個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立以來,中國自貿試驗區不斷發展壯大。在十年時間里,中國形成了21個覆蓋東西南北中的自貿試驗區,開創了改革開放新格局。中國自貿試驗區通過在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政府職能轉變等領域的探索,已累計形成數千項制度創新成果并加以復制推廣,成為改革開放的新高地。
報告指出,自貿試驗區并不是要通過稅收優惠來扶持企業發展,而是通過制度創新形成公平、統一、高效的市場環境,激發市場活力、釋放改革紅利,降低企業運行的“制度成本”。自貿試驗區作為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動外貿外資發展的重要平臺,已成為中國開展高水平開放的先導力量、深層次開放的開路先鋒。2022年,21家自貿試驗區實現進出口總額7.5萬億元,同比增長14.5%,占全國的17.8%;實際使用外資超過2200億元,占全國的18.1%。
“自貿試驗區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經過7次縮減,由最初的190條措施壓減到27條,其中制造業條目實現了清零。海南自由貿易港推出了第一張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實現了服務貿易管理模式根本性變革。”報告說。
在發布活動現場,報告編委會主席、普華永道中國綜合商務咨詢北部市場主管合伙人周矞雯表示:“‘數字化’‘綠色化’‘國際化’是我們對于自貿試驗區未來發展趨勢的最核心判斷。下一步我們將圍繞這三個關鍵詞開展深入研究,探索自貿試驗區下一個十年更為廣闊的天地。”
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研究院副院長、南京審計大學教授戴翔在發布會上建議,在未來的發展建設過程中,各自貿試驗區應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高標準對接國際經貿規則,深入推進制度型開放,加強改革整體謀劃和系統集成,推動全產業鏈創新發展,努力建設更高水平自貿試驗區。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