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雷植保公司工作人員操作無人機給花生地施肥
起飛、噴灑、落地……眼下,“開飛機”種地正成為安溪新農人的日常,是最接地氣的“黑科技”。近年來,在龐大市場需求推動下,安溪出現一批特殊的“無人機”。它們不再局限于航拍攝影的功能,而在農業、林業、偵查等多個領域占據一席之地,其遠程操作、省時省力、巡航范圍廣等優點,為安溪鄉村振興插上“數字翅膀”。
福田鄉工作人員通過無人機的紅外熱成像鏡頭巡查森林
飛出農業“科技范”
近年來,每當水稻播種期來臨,安溪縣官橋鎮吾宗村就會組織農機手開展農業無人機田間播種工作。
伴隨著“嗡嗡”的聲音,農業無人機盤旋在田地的上空。在工作人員的操作下,來回穿梭的無人機沿著預先設定的航線,勻速穿梭于田間,水稻種子均勻地播撒在稻田中。
高效快捷的農業無人機播種,讓田間管理盡顯“科技范兒”。“農機手只需在手機上對無人機進行參數設置,一兩分鐘就可以完成一畝地的播種作業。”據福建司雷植保技術有限公司業務經理劉恩堂介紹,無人機播種作業效率是人工作業的60多倍,一臺無人機1小時可播撒50畝農田,在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也減輕村民的生產作業強度和生產成本。
據了解,安溪農田大多小而散、田形復雜,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相對較低。“無人機可以彌補丘陵山區水稻機械化種植短板,對于緩解農業生產勞動力不足、促進糧食生產增產增效具有現實意義。”縣農機化中心推廣股負責人王培防表示,通過推廣無人機新技術,安溪探索可借鑒的山區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模式,全面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
除了播種水稻,無人機還具有打農藥、撒肥、三維地形測繪等功能。“在茶園里,無人機可以進行吹掉茶鮮葉上的露水、吊運茶青、噴灑石硫合劑減蟲害等作業,有效提高茶葉綜合生產能力,提升茶葉整體品質。”王培防介紹,近幾年隨著無人機技術的成熟,高效、便捷的農業無人機在農業生產中的“戲份”逐漸增加,目前已成為茶園管理的重要,是新時代茶農開展茶園管理的“好幫手”。
隨著科技不斷發展,無人機正在成為農戶田間管理的法寶之一,但也面臨技術門檻、法規、監管等問題。對此,劉恩堂介紹,目前,安溪已建立種植戶、種植專家和農機公司無人機高效連接的服務體系。如農戶可以聯系服務組織,購買專業化的飛防服務;司雷植保技術有限公司具備農業無人機培訓考證資質,可以培養專業的農業無人機操作手,給農村帶來飛手、無人機教員等新興工作崗位,用科技的力量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回到農村創業。
應用領域“大拓展”
如今,除了在智慧農業上穩步前行,無人機的應用場景也在不斷地被挖掘和延伸,“一專多能”的無人機正在林業、水利等部門中大顯身手,從靠人力轉變到靠技術,不斷打造成為“空天地”一體化智慧感知體系,持續加快安溪數字化、信息化建設步伐。
“這片林區情況正常,可以飛到另一片檢查……”近年來,福田鄉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利用無人機開啟空中巡邏,實現森林資源保護的高效精準管理,有效預防和控制森林火災的發生。
“以前單純靠護林員去巡山,時間長、距離近、范圍窄,現在用無人機巡邏,將傳統巡護模式與新型巡護模式有機結合,讓森林防火工作更加科學高效。”福田鄉林業站站長李三奕介紹說,在人工巡山的基礎上,配置多臺無人機協助進行巡山防火工作,不僅能提高護林員的巡山效率,更能在發現火情時,通過無人機獲取火情現場情況、地理位置、蔓延趨勢等滅火關鍵信息,第一時間作出判斷并實施最佳撲救方案,及時撲滅火情。
而在另一頭,一架遠程控制的無人機盤旋在大坪鄉上空,工作人員對著無人機的監控儀屏幕,處理“空中巡河”發現的河道問題,真正實現巡河“無死角、零盲區”。
“借助無人機開展常態化智慧巡河工作,以前步行到不了的河段也能巡查到了,真是方便又高效。”大坪鄉河長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實時畫面可以同步傳送到屏幕上,有全景、中景、特寫等拍攝畫面,真實、全面地記錄河流的“遠近高低”。不到半個小時,巡河人員就可以完成10公里的河道及兩岸的巡查工作。
民警用無人機幫村民找牛,國網安溪縣供電公司利用無人機巡檢變電站,縣農業農村局通過執法無人機進行漁政執法、農資巡檢……目前,無人機越來越多地融入安溪多部門的日常工作,應用范圍廣泛拓展,已成為不可或缺的常用高科技裝備。
業內人士表示,無人機擁有高科技、低成本的特點,技術的升級、消費群體的擴大、應用領域的拓展,都將為這一行業帶來廣闊的發展空間。在不遠的未來,無人機也將作為實用工具擺上重要位置,推動安溪農業新技術與新機具配套融合升級,促進全縣現代農業生產高效化、自動化、綠色化發展。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