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頁 »聚焦泉州»正文

【“泉”藍圖 ·我建言】凝心聚力 共謀發展——泉州市人大代表發言摘登

http://www.merchenaries.com【泉州經濟網】2024-01-12

連日來,圍繞泉州在實施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中走前頭、作表率,來自各個代表團的泉州市人大代表盡責履職,聚焦兩岸融合發展、提升產業能級、推進文旅融合、人才“引、留、育”、加快職業教育發展等熱點問題,提出了許多具有較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議,為推進我市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加快提升商貿流通業層級

市人大代表、中閩百匯零售集團有限公司總裁 陳開通

 

 

2023年以來,隨著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各項擴內需促消費政策落地顯效,我市消費市場呈現穩步增長態勢。據了解,2023年1—11月,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02.17億元,增長了4.6%。

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穩步增長、文旅經濟火爆出圈的基礎上,未來,與消費、體驗相關的商貿流通行業,必將迎來全新的發展機遇。與國內發達城市一些超大型的消費體驗項目相比,當前,泉州商貿流通業的層級仍有待提升。建議多增加富有體驗感的消費項目,特別是受年輕人青睞的業態,讓更多的年輕人愿意留下來;全面提升城市的消費層級和體驗層級,政府加強頂層規劃、設計和立項,加大招商選資的力度,不斷豐富消費和體驗業態,打造更有吸引力的“海絲名城”。

支持建筑龍頭企業做大做強

市人大代表、中建遠南集團董事長 王進南

 

 

建筑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為泉州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較大貢獻。2023年,泉州啟動建筑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擇優扶持我市建筑龍頭企業做大做強,讓建筑業在我市經濟建設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建議將建筑行業列入主導產業,并將龍頭企業列入高層次人才自主評定企業,為我市的建筑企業吸引人才提供政策支撐。建立健全相關工作機制,由市財政局統籌項目所在地和企業所在地的稅收與產值分配方式,既不影響當地財政收入和產值貢獻,又能減輕本市建筑企業的負擔。注重扶持本地行業龍頭企業,助力我市建筑業高質量發展。

成立專門學校健全矯治教育機制

市人大代表、泉州南少林國際學校校長 陳翔

 

 

當前,社會上存在一類特殊未成年人群體,即實施了違法犯罪行為,但因未達法定年齡不予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其他有嚴重危害社會行為的未成年人。如若后續監督矯治工作未能有效開展,他們將成為家庭和諧、社會穩定的隱憂。我市現有幫扶教育體系無法滿足實際需求,需要專業化、系統化、有針對性的專門學校承擔職責。

為此,建議成立專門學校,由市委政法委牽頭成立專門教育指導委員會,負責專門學校成立及后續管理等工作。專門學校的辦學經費,采取以政府投入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擔、其他多渠道籌措的機制。由教育或者政法、司法行政部門作為主管部門,公安機關、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未成年人的矯治工作,教育行政部門承擔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

加速推動石化產業“鏈”動發展

市人大代表、泉港區南埔鎮黨委書記 莊向陽

 

 

石化產業是泉州九大千億產業集群之一。目前,全市擁有泉港、泉惠兩個省級園區,400余家規上企業,產業優勢明顯,但也存在產業鏈延伸不長、自主研發能力不足、人才引育環境不優等問題。

建議堅持差異化發展之路,統籌兩個園區產業布局,減少產品同質化競爭和資源要素分散,鼓勵龍頭企業拓展副產品深加工,支持引進先進生產工藝、高附加值的中下游企業,強化延鏈補鏈;堅持創新型發展之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泉港石化新材料高新園區建設,加大對福大石化學院、清源創新實驗室、福師大泉港石化研究院等院校扶持力度,打造高水平創新平臺;堅持人才興業之路,創新產教融合機制,推動產學研融合,支持圍繞關鍵共性技術,設立產教融合基金,建設人才實訓基地,開展產學研聯合攻關,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智能化

市人大代表、森寶(福建)紡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林涼涼

 

 

近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發布了當前重點紡織產業集群地區的建設成果,其中晉江、石獅紡織行業的年度工業總產值均超過1000億元。不過,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攀升,一些以人力為主要生產力的企業發展顯出疲態,要實現整體經濟效益的提升,必須推動企業加快數字化和智能化變革。

建議相關部門貫徹落實創新發展“晉江經驗”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多出臺一些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支持企業加快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推動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進一步鞏固我市紡織服裝產業領先地位;選樹細分領域的行業標桿,多組織開展數字轉型、科技創新、降本增效、綠色發展等行業活動,加強典型推廣,促進交流合作,引導企業采用新設備、運用新技術、開辟新領域、制勝新賽道。

做好高等教育人才“引、育、留”工作

市人大代表、福州大學先進制造學院副院長兼海洋學院副院長 林志賢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要下大氣力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這一重要論述,為泉州建設人才強市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來,我市深耕人才“港灣計劃”,實施“涌泉”行動,廣引八方英才,人才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市人才總數突破234萬,引才聚才經驗被中宣部收錄為“中國式現代化面對面”37個典型案例之一。

為進一步做好我市高等教育人才“引、育、留”工作,建議給予在泉高校更多高層次人才引進、管理權限。大幅提高人才、科技及校企聯合項目資助力度和數量。加大政策宣導力度,進一步深耕人才“港灣計劃”,扎實推進“涌泉”行動,提高在泉高校畢業生留泉率,吸引和集聚市外高校畢業生來泉創業就業,為實現我市科創強市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加快“一縣一溪一特色”項目建設

市人大代表、南安市水頭鎮樸一村黨委書記 呂子孟

 

 

響應泉州市委、市政府“一縣一溪一特色”田園風光建設決策部署,近年來,南安市著力推進大盈溪流域田園風光項目建設,把該項工作作為扎實推進鄉村振興、建設“和美石都”的重要抓手。

建議統籌全市各有關部門相關政策和資金,集中推動建設一批鄉村振興“共富村”“共美村”,激發政府主導扶持“三農”發展的疊加效應;加大規劃支持力度,把大盈溪流域田園風光項目打造成集“石元素”為一體的糧食高產區、水利生態示范區、休閑康養體驗區、田園風光示范區,提升“世界石都”文旅品牌效應,示范帶動全市“一縣一溪一特色”田園風光建設。

為傳統產業轉型提升創造條件

市人大代表、惠安縣石雕石材協會會長 王志剛

 

 

當前,傳統產業處在關鍵歷史階段,亟需轉型升級。以惠安石雕石材行業為例,近年來一直探索轉型提升,但在“人才”和“產業配套”方面缺乏有力支撐,建議從以下三方面為傳統產業快速轉型提升創造條件。

首先,從教育、醫療、生活環境配套著手,打造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基礎環境;其次,在傳統產業聚集的地區創辦學校,培養人才,特別是創辦職業院校,通過校企合作等形式,源源不斷為企業輸送人才;第三,以政府為主導,為傳統產業打造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配套完整的發展環境,比如商品市場、原材料市場、物流基地等。

設立閩臺茶產業發展協同創新中心

市人大代表、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茶業科技系副教授 張玥

 

 

泉州是臺灣漢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也是烏龍茶的重要發源地。以此為契合點,泉臺兩地可深度協作開展“海絲”茶文化、共建“一帶一路”茶葉交流與合作,圍繞閩臺茶產業鏈發展關鍵環節,開展閩臺茶科技應用研究與技術集成,助推閩臺茶全產業鏈快速升級,促進閩臺茶文化國際傳播。

為此,建議市政府與福建農林大學合作共建“閩臺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統籌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文旅、農業、科技相關部門以“揭榜掛帥”的形式,將需要攻關的涉茶、涉臺科研項目張榜,激活泉州地區包括福建農林大學在內的高校及社會智力,以需求、成果為導向,解決泉州經濟社會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在攻堅期間,財政、人社等部門做好資金、人才引進方面的保障支持。

加快泉州職業教育發展

市人大代表、永春縣第一中學英語教研組組長 林麗萍

 

 

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必須高度重視、加快發展。

建議市政府加快制定全市職業教育發展規劃和政策,著力推進普職比合理控制、教育經費投入、教育資源配置、招生機制完善等工作,加大經費投入,提升職校校區硬件設施水平,扶持符合市場需求、教學質量高、就業率高的專業,賦予職業院校主導招聘教師權力,支持直接從行業企業引進特色高技能教師。同時,出臺政策措施,支持校地合作辦學,培養適應泉州特色產業、鄉村振興需要的專業人才,為推動高質量發展貢獻人才力量。

全面打響德化全域旅游品牌影響力

市人大代表、德化縣龍潯鎮丁墘村委會副主任 李文芳

 

 

作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近年來,德化縣立足深厚的陶瓷文化、優越的自然生態和獨特的山水風光,舉全縣之力將旅游打造成第二支柱產業。

聚力全面打響“世界陶瓷之都”全域旅游品牌影響力,建議將德化縣“世界瓷都·自在德化”旅游品牌宣傳工作納入全市宣傳工作中整體謀劃推進,提高德化旅游知名度和影響力,推動德化融入全市旅游發展大局,進一步豐富“宋元中國·海絲泉州”全域旅游發展內涵;支持德化縣積極開展旅游品牌創建和旅游項目開發,在品牌創建、項目申報上給予政策資金傾斜,協調對德化縣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旅游商品設計開發等方面給予支持幫助,不斷推動德化縣旅游產業提檔升級。

打造新時代擁軍優屬樣板城市

市人大代表、駐泉部隊上校副政治委員 黃韜

 

 

作為全國新時期軍民共建的發祥地,泉州始終踐行“部隊有想法,地方就有辦法”理念,傳承弘揚擁軍支前的光榮傳統,更好助力國防建設。

建議以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十連冠”為引領,統籌國防和經濟社會建設,持續深入推進軍民融合發展。加大科技文化擁軍投入,著眼軍地需要,多維度開展學歷提升、技能培訓等兩用人才培養,構建“軍隊所需、地方所能、未來所向”新格局。加強演訓任務保障,拓展創新泉州支前實踐,繼續協助做好練兵備戰急需的各項保障工作。進一步營造濃厚的擁軍崇軍氛圍,全面提升為軍服務品質,繼續加大優先窗口、獎勵優撫、“三后”問題的保障力度,打造新時代擁軍優屬樣板城市。

責任編輯:蘇慧敏
泉州經濟網建設聲明: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

另类国产ts人妖视频网站,狼人香蕉香蕉在线28,日本第一福利片在线观看中文,欧美在线视频一区
伊人麻豆影院青草国产 | 日韩精品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日韩国产欧美综合在线 | 亚洲国产空姐精品视频中文字幕 | 午夜福利成年电影在线观看 | 一级少妇全黄性色生活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