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全市內貿、外貿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毅恭出席并講話,市長蔡戰勝主持會議。
會議指出,推動內貿、外貿高質量發展是融入新發展格局、打造雙循環戰略支點城市的必然要求,是建設貿易強市、打造商貿高地、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的重要抓手,是以貿促工、工貿一體,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我市新型工業化在全省走前頭、作表率的必然路徑。全市上下要提高站位、牢記囑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貿易強國的重要論述和對福建、對泉州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內外貿高質量發展,奮力打造國潮消費示范城市和全球消費品集采中心。
會議強調,要突出重點、精準發力,不斷開創貿易強市建設新局面。要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大力引進商貿型鏈主企業、供應鏈平臺、頭部電商運營中心等,引導總部經濟回歸,做大樓宇經濟,發揮國企主力軍作用,營造“頭部強、腰部壯、尾部活”良好生態。要力促消費引擎提速,推動商圈升級、會展經濟做大和商文旅融合,擴大“國潮泉州”品牌推廣,營造“國潮范”商業空間和消費場景。要集聚商貿業態,活化“產業帶+專業市場”,加快數字化改造、社交化升級,做大跨境電商、保稅倉儲、物流集拼等業態,做強本土線上平臺,真正實現“買全球、賣全球”。要全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建立健全“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物流體系,做好海外倉文章,完善重點企業“白名單”等制度,推動校企聯合訂單式培育稀缺人才,以改革創新舉措加快補齊要素短板,讓企業、人才更有獲得感。
會議指出,各縣(市、區)、相關部門和責任單位要統籌聯動、凝聚合力,把推動內外貿高質量發展擺在突出重要位置來抓,常態化選樹大抓落實、狠抓落實“擔當者”,深化“賽馬比拼”,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商貿人才隊伍,為推動內外貿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有力保障。
省商務廳有關領導參會指導。市領導周小華、張文賢、樊美清、汪志紅、肖惠中參加。市國資委、泉州海關、市稅務局、石獅市、晉江市、南安市、德化縣負責同志作交流發言。
大會發布《泉州市推動內外貿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方案》等“1+N”政策。會議以視頻形式召開,各縣(市、區)、泉州開發區、泉州臺商投資區設分會場。
會前,張毅恭先后前往晉江市、豐澤區,實地走訪海峽石化產品交易中心、東海跨境電商生態圈,調研平臺企業和服務商發展情況,回應內貿、外貿企業發展訴求,協調解決堵點、難點問題。
相關新聞
泉州召開內貿、外貿高質量發展大會——全面部署商貿工作 力促“開門紅”成“長紅”
中歐班列(泉州—莫斯科)開通 (融媒體記者陳曉東 攝)
今年前兩個月,泉州內外貿跑出“開門紅”,各項指標均居全省前列。手握“開門紅”優異成績單,泉州昨日召開內貿、外貿高質量發展大會。會議指出,推動內貿、外貿高質量發展是融入新發展格局、打造雙循環戰略支點城市的必然要求。在前期專題調研的基礎上,緊扣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會議圍繞“以舊換新”“消費場景營造”“新業態培育”“外貿主體培育”“貿易便利化提升”等方面作出工作部署,力促“開門紅”成“長紅”,全面吹響內外貿比翼齊飛的“高質量發展”號角。
智造煥新 多場景營銷百展千企促消費
今年1—2月,全市累計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72.6億元,增長8.3%,位居全省前列。面對優異成績,泉州立足制造實業基礎及海絲文旅資源,精準對接消費升級訴求,構筑多場景對接,增強消費端與制造端黏性,持續優化繁榮市場消費生態。
響應國務院印發的《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國潮品牌之都”泉州提出“抓以舊換新,以消費升級帶動制造升級”的工作要求,全面實施“泉州智造煥新工程”,通過“智改數轉+工業設計+市場拓展”全鏈條賦能,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在具體怎么做方面,會議要求首先通過線上建立煥新產品庫,力爭入庫產品超千個,款式超萬個,月評爆款并發布煥新指數。通過“政府補一點、企業讓一點、個人出一點”,推出“白名單”,以新品好貨激活消費需求。其次在線下力推工廠店直購。結合15條工業旅游精品線路、124家“國潮泉州”工廠店,持續深入開展工廠店直購節活動、工業游直播帶貨活動,吸引更多游客走進工廠店。第三則強調要通過應用場景換產業。推動穿戴智能化、家居適老化、生活健康化,通過“建庫+補貼+工廠店直購”,讓應用市場呼喚更多先進技術、新興產業與實體投資。
隨著“海絲泉州”頻頻出圈,面對龐大流量紅利,泉州提出“抓消費場景營造,促流量變經濟”工作部署。要求在全市布局建設20家以上紡織鞋服、建材家居、工藝制品品牌集合店,同時聯合僑親在海外重點城市布局泉州優品展銷中心;通過示范帶動建設15個以上市級特色商業街區、提升城市重點商圈品質、舉辦專業會展等方式,加快“流量變留量、變經濟”。在推進“百展千會”方面,策劃通過“一縣一特色”專業品牌展會,舉辦100場產業特色展,推動1000家企業自辦展。要求強化場景思維,推動“會展+古城”融合,讓古城成為大的綜合展館,策劃推出“古城+瓷”“古城+石”“古城+香”等沉浸式展覽、精品微展會,讓產品成場景,助企獲訂單。
泉州至中東航線開通,“星源”輪裝載著石材、童鞋、衛浴、機械設備等泉州貨物啟航前往中東迪拜杰貝阿里港。(李榮鑫 攝)
部門協作 護航“泉州優品”出海揚帆
今年前兩個月,泉州市外貿進出口556.3億元,增長55.7%,增幅居全省首位。首位來之不易,面對未來挑戰,會議提出多部門協同,護航“國潮泉州”“出海揚帆”的具體工作部署。
順應跨境電商及新興市場發展迅猛的趨勢,泉州提出“抓業態培育,促新興市場拓展”具體工作部署,要求通過抓市場采購規范工作,推廣“跨境電商+產業帶”發展模式的方式,三年打造5個20(20個以上跨境電商產業園集聚區、20家以上龍頭頭部企業、20個以上有國際影響力的自主品牌、在20個以上國家和地區布局公共海外倉、20條以上“跨境電商產業帶”)助力泉州優品以更快速度、更低成本走出去。要求升級泉州跨商公服平臺,由市商務部門牽頭開展市級外貿集聚區認定評定,為外貿企業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貿易、人才、金融、供應鏈一體化運營服務。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在“抓外貿主體培育”工作部署方面,會議提出加強國企引領,培育龍頭,招引項目的具體要求,全力培育龍頭企業。貿易便利化營商環境的提升離不開服務的持續優化,為讓更多企業在泉州港口享受最優服務,會議提出“抓部門協同,促貿易便利化提升”工作部署。進一步強調加強商務、海關、財政、稅務、市監、外管等部門協調聯動,讓企業擁有更多獲得感。要求以支持企業自營出口、加大“關貿銀企”聯動、口岸通關便利三方面工作為抓手,提升服務值,進一步確保外貿平穩運行。
內外貿高質量發展是綜合命題,更是泉州必答題。會議提出要進一步弘揚“海絲”商貿文化和重商善賈企業家精神,握指成拳,集結各方面力量,以高水平對外開放助力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21世紀“海絲名城”,為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福建實踐貢獻泉州力量。
前瞻布局拼經濟 內外兼修抓發展——推動內外貿高質量發展大家談
泉州網4月11日訊(融媒體記者 劉文艷 通訊員 葉冠慶 楊華)在昨日召開的全市內貿、外貿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市國資委、泉州海關、市稅務局,以及石獅市、晉江市、南安市、德化縣的負責同志根據所在部門及區域產業特色,分享了各自在推動內外貿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的成效和未來的發展思路。
市國資委 五驅發力 推動國企強貿增效
市國資委圍繞市委、市政府“大拼經濟、大抓發展”部署要求,持續推動國企強貿增效,聚力暢通“雙循環”,對內“建網絡、拓渠道”,對外“拼出海、拓市場”。2023年全市國企內外貿營收總額525.55億元,同比增長63.85%。泉州發展集團入選省綜合百強企業,泉州城建集團、交發集團、五建集團入選省服務業百強企業。
為切實改變市屬國企貿易企業體量小、帶動弱、功能散、產品雜的狀況,市國資委牽頭組織三次貿易企業整合重組,2024年1月成功組建泉州國貿集團。同時結合市屬國企實際,指導推進數字強鏈、網絡補鏈、產業延鏈、制度穩鏈等“四鏈融合”,穩住外貿,拓展內貿。
接下來,市國資委將繼續在做優平臺、關鍵節點、產融結合、拓展業態、人才引聚等五方面發力,推動國企貿易穩步增長。
泉州海關 優化監管服務 促外貿“質升量穩”
泉州海關通過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推動跨境貿易更加便利;優化開放平臺建設,培育外貿發展新動能;優化市場主體服務,助力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優化政策精準供給,促進外貿實現“質升量穩”等,持續優化監管服務。
具體包括:通關業務改革提速、智慧海關建設賦能、惠企措施落地促穩;支持口岸擴大開放、支持市場采購提質擴容、支持保稅功能平臺作用發揮、支持郵快跨貿易新業態發展;加大AEO培育力度、大力推進減稅降費、幫扶重點產業發展、促進支持內外貿協同;積極研究推出便利舉措、建立外貿聯合研判機制、優化海關外貿統計服務等。
接下來,泉州海關將持續推進改革創新、優化監管服務,在全市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大局中體現海關擔當。
市稅務局 創新服務舉措 優化營商環境
為促進泉州市內外貿高質量發展,市稅務局重點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以稅惠貿,直達快享減負擔。深化“政策找企”,實現稅惠紅利的“精準滴灌”。二是以稅促貿,提質增效強信心。印發《泉州市稅務局關于進一步促進外貿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推出精簡快速辦理出口退稅、精誠貼心服務重點企業、精心主動支持新興業態等“八精服務”。三是以稅護貿,同心共建促發展。探索建立市縣兩級稅務機關與工商聯的“稅商”協作機制等,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下一步,全市稅務部門將繼續創新管理服務舉措。一方面,創新辦稅繳費服務,優化內外貿營商環境;另一方面,優化稅收治理模式,促進內外貿業態發展。同時將健全部門共治體系,護航內外貿加快發展。
石獅市 新業態新模式 推動外貿穩增長
石獅市積極融入泉州市建設21世紀“海絲名城”大局,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有力有效推動外貿優結構、穩增長。2023年,實現外貿出口424億元。今年以來,石獅市啟動電子商務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組織企業赴美國、法國、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參展,新開通菲律賓達沃和越南胡志明市2條外貿航線,被商務部列為全省唯一外貿政策直報點。一季度預計完成外貿出口163億元,外貿集裝箱吞吐量增長9%。
接下來,石獅市將充分運用“市場采購貿易+跨境電商+外貿綜合服務+保稅物流區+港口經濟”疊加優勢,深化培育外貿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全面提升參與國際循環的能力水平,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
晉江市 做足產業優勢 建強平臺載體
去年以來,晉江市全力以赴大拼經濟、大抓發展,推動內外貿工作取得新成效。2023年,完成限上批零銷售額4989.7億元,社消零售總額1754.1億元。
為推動內外貿高質量發展,晉江市主要從做足產業優勢,打造國貨潮品名城;深化以僑為橋,推動貿促出海、貿促優配;建強平臺載體,促進內外貿融合發展等3方面入手。
具體包括:強化設計賦能、科技賦能、綠色賦能;組織企業參加國內外知名展會并拓展線上銷售渠道;發揮“文旅+”效應,培育工業旅游路線和工業旅游品牌街;引導企業借助海外社團、商協會等出海拿單;搭建晉江僑商貿促優配云平臺、對接海外倉資源;組建港澳臺僑商及異地商會招商小組;擴大市場采購貿易全國通關一體化規模;發揮陸地港、機場、綜保區等多平臺優勢等。
南安市 構筑產銷鏈路 培育商貿載體
南安市搶抓國家支持大規模設備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立足地產品家居建材產業品類全(共覆蓋92%以上的建材產品門類)、體量大(全產業鏈年產值超2000億元)等優勢,統籌抓好地產品以舊換新和商貿載體培育,致力構建“立足本土、輻射全國、鏈接全球”的南安商貿網絡。
一方面,以家居建材產業為支點,構筑地產品產銷鏈路。瞄準打造全球家居建材采購中心,構建“1+2+3+N”立體化產銷體系。其中,“1”是南安建材家居數字化展銷中心,“2”是住邏輯“南安造”、“采筑商城南安建材專區”兩大平臺,“3”是石材陶瓷、水暖廚衛、家居家具三大生產基地,“N”則是“N”個展銷網絡。
另一方面,以消費擴容提質為抓手,加快地產品以舊換新。此外,還將以打造區域特色商貿中心為目標,培育地產品商貿載體。
近期南安還將啟動“家居煥新”消費活動暨“南安優品·再下南洋”行動,力爭到2025年,建成全國全球超百處展銷平臺,拉動地產品超3000億產銷新圖景。
德化縣 打造展示平臺 壯大“陶瓷+”生態圈
陶瓷是德化的特色產業、支柱產業、民生產業。德化縣從2023年開始實施新一輪陶瓷產業高質量發展五年行動計劃,穩定外貿市場,壯大內貿規模,2023年陶瓷產業集群規模達577億元、比增14.9%,成功入選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在推動內外貿發展方面,德化縣重點做到“三個強化”:
一是強化宣傳效應,推過三個層面的宣傳,進一步擦亮世界陶瓷之都“金字招牌”;二是強化平臺賦能,重點打造國際瓷藝城、中國茶具城、電商物流園、“中國白·德化瓷”推廣展示中心四大平臺;三是強化調度落實,成立打造陶瓷千億產業集群指揮部,解決陶瓷營銷難題。針對品牌不夠響問題,啟動實施“德化白瓷”品牌提升計劃,針對穩定外貿市場問題,持續深化海外搶訂單專項行動,針對國內市場培育不足問題,成立花卉、酒業、茶葉等10個融合組,不斷壯大“陶瓷+”生態圈。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