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頁 »文旅產業»正文

旅游密碼看民俗 泉州龍舟賽事多

http://www.merchenaries.com【泉州經濟網】2024-06-04

 



晉江筍江段,龍舟爭渡競風流。(陳起拓 廖培煌 攝)

 



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上,眾人潑水狂歡。

 



惠女龍舟隊亮相惠安“海絲”僑界青年龍舟賽

 



“嗦啰嗹”習俗原生態展示

 



水上捉鴨

端午節臨近,與泉州有關的端午旅游喜訊頻傳:5月28日,攜程發布2024年端午假期出游趨勢預測,泉州旅游受歡迎,酒店訂單有多成增長;5月25日,“泉州號”龍舟不遠萬里抵達德國,亮相首屆法蘭克福國際龍舟友誼賽暨2024年法蘭克福中國節;4月30日,“端午風情 海絲泉州”之旅入選文化和旅游部“歲時節令 自在鄉村”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

從國潮到漢服,從文博到古鎮,從時令到節日,近年來,大眾越發重視傳統文化,“新中式”旅游走紅,民俗活動更成為旅游密碼。作為宋風古韻濃郁的城市,泉州積淀千古風華,傳統文化歷久彌新、民俗活動豐富多彩,傳統又現代的生活美學受到海內外游客歡迎。

這個端午,泉州將舉行多場各具特色的龍舟競技活動,以賽龍舟為引,民俗、食俗集體展現,傳承傳統文化,創新文旅產品,更豐富立體的體驗,讓泉州端午風情吸引五湖四海的游客。

龍舟競技聯成賽季 5大賽事持續至7月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端午龍舟競渡場面激烈,激情與傳統兼具。擊水奮楫、努力爭先的“龍舟精神”深植于泉州人民心中,與泉州人“敢為人先、愛拼會贏”的開拓創新精神深度契合,龍舟競技也因而成為泉州一項重要民俗活動。

今年,泉州將各縣(市、區)的傳統龍舟賽串聯在一起,舉行“泉競龍舟,福傳絲路”龍舟系列賽,從5月19日起持續至7月,賽事層級高、活動覆蓋廣、持續時間長。2024年泉州龍舟賽季有5個比賽——6月8日至6月10日,作為國際性賽事,2024年泉州“海絲”龍舟賽將在南安羅東舉行。6月10日,2024年“一帶一路”青年龍舟國際邀請賽在惠安上演,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在石獅進行。泉港沙格村龍舟比賽在6月10日端午當日進行。作為全省性賽事活動,泉州市“龍翔刺桐”閩臺龍舟邀請賽將于7月擇日在鯉城舉行。

除了這五大賽事,賽龍舟盛行于泉州,農歷五月前后,從沿海到江邊,泉州古三灣十二港、江海河湖,處處水花四濺,舟來楫往,鼓號喧天。

蚶江閩臺對渡240年 熱鬧非凡泉州獨有

今年,是蚶江與鹿港對渡240周年。這一端午閩臺對渡習俗歷史源于明清。1784年,蚶江鹿港第一次對渡,閩臺兩地民眾舉行同放王爺船及王爺船海上巡游儀式。

清代嘉慶十一年(1806年)的《蚶江海防官署碑記》云,“蚶江為泉州總口,與臺灣鹿仔港對渡。”當時,蚶江是泉州與臺灣通航通商的中心碼頭,郊商百余家,對渡船只300余艘,海交貿易繁榮興盛。時人每逢端午節,對渡船只相互追逐潑水,交融情誼,互祝吉祥。

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對渡中斷。1988年6月28日,蚶江民眾為了紀念蚶江與鹿港對渡205年,海上潑水節開啟當代復興之路。自此,每逢端午,蚶江古渡沸騰了,成千上萬的觀眾從四面八方涌向泉州灣,海面上百舸競渡穿梭,人們用桶勺滿盛海水,相互追逐傾潑。同時,也舉行廟會、采蓮、祭江,護航儀式,捉鴨子、賽龍舟等活動內容,將閩臺文化、傳統文化、美食文化、旅游文化融入其中,內涵更豐富,更具魅力。

這一泉州獨有、世界唯一的“海上潑水節”民俗活動已成為兩岸人民深厚情誼和同源文化的最好見證,被國務院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納入國臺辦對臺交流重點項目、文化和旅游部重點支持項目,被中央文明辦列入“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還被評為“中國最具地方特色民俗節慶”,不僅傳承了中原文化的古老元素,而且融入了海洋文化特色,在海峽兩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時光荏苒,今年的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已是第十八屆,活動再有創新。6月10日的海上潑水活動,實行安全海域開放,各海域港口駛來船只均可參與,并提供現場租船組隊服務。除了海上潑水、海上捉鴨,今年還啟動全新項目海灘潑水,舉行“王爺船”巡海、民俗踩街、攻炮城、閩臺兩岸燈謎聯猜等活動。此外,還將舉行“燃情端午·向海而歌”橘若海角音樂會、閩臺兩岸美食嘉年華、海峽兩岸青年辯論賽、閩臺同宗村族譜展、“海絲名鎮·魅力僑鄉”蚶江書畫作品展、蚶江對渡碑保護利用項目啟動儀式等活動。

時隔半個世紀 深滬再搖“白龍船”

6月5日,時隔半世紀,晉江深滬將重現海上龍舟賽。屆時,作為福建省首屆海洋文化節的活動之一,2024年晉江(深滬)海上龍舟公開賽將在深滬鎮漁業碼頭開鑼,12支海內外龍舟代表隊將一同在深滬灣競速。同步還將舉行海洋美食文化嘉年華。

深滬自古就有“五月節搖白龍船”的習俗。《深滬鎮志》記載,端午時節“小孩抹上雄黃、穿上新衣,由大人帶著爬白龍船環島游澳”。“白龍船”是當時深滬漁民就地取材,把用來釣帶魚的舢板船棄桅卸舵,變成比賽用船。該船通體是白色的,因此稱其為“白龍船”。深滬漁民還習慣把劃船叫作“擱船”,把船槳稱“橈刀”,稱龍船賽為“扒龍船”。

最近的一次深滬“扒龍船”是在20世紀70年代。后來,賽事中斷,但這項傳統民俗仍被以各種形式延續。2004年端午節,深滬民俗專家莊國良組建了旱地“嗦啰嗹·扒龍船”隊,以“上岸”形式演繹深滬扒龍船,活躍在各大節慶活動中,已為深滬特色的民俗陣頭。

今年,深滬“扒龍船”時隔半個世紀,重新下水,相信將吸引眾人目光。

“一帶一路”龍舟賽 感受泉州國際范兒

6月10日,2024年“一帶一路”青年龍舟國際邀請賽將在惠安黃塘溪舉行。屆時將有來自12個國家和地區的48支隊伍、近800名運動員(含40名留學生)參賽。

比賽的同時,還將展現南少林武術、馬來西亞二十四節令鼓和惠安女服飾,并推介泉州肉粽、泉港浮粿、惠安魚卷、印尼千層糕、馬來西亞肉骨茶等特色美食。來自“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青年將藉此深入交流與聯系,感受中華文化。

從2016年起,“海絲”僑界青年端午龍舟賽便在惠安縣黃塘溪落戶舉行,今年更是升格為“一帶一路”國際龍舟賽。

沙格龍舟賽持續600年 世界之最情牽兩岸

泉港沙格龍舟賽始于明永樂年間(1403年—1424年),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是世界上最早開展端午“海上賽龍舟”習俗的鄉村之一。當年因瘟疫流行,沙格民眾于端午節劃龍舟,祈盼以正祛邪,以求鄉里人丁興旺,文風廣振、科第蟬聯。清初,沙格的王忠孝及王氏族人隨鄭軍東渡,客死臺灣,沙格人借每年一度的端午龍舟賽緬懷王氏族人。至今臺灣仍有很多王氏后裔,基本每年端午也會組團回鄉。

改革開放以后,沙格龍舟賽規模不斷擴大,參賽團隊由原來沙格村人自行比賽發展到外村外鎮外縣區參加。沙格龍舟賽糅合了閩南與莆仙地區的民間傳統習俗,同時吸引眾多臺胞參與,密切了兩岸間的親緣關系,成為維系海峽兩岸的感情紐帶。

每次龍舟賽,通常選在端午前后海水漲潮時的下午一二時開賽。比賽時觀者群集,船上鼓鑼之聲不絕,岸上喝彩之聲不斷,場面壯觀。

今年的沙格龍舟賽將在6月10日端午節當日進行。

南安龍舟賽嶄露頭角 政企合作共興文體旅

2023年,南安于羅東鎮湖心島舉行大型龍舟賽,邀請全省各地的12支隊伍參賽。政企合作的龍舟賽,展現了南安北部新城的建設發展風貌,也是體育之城南安以賽事引流,培育文旅文體產業集群的舉措之一。

今年,南安龍舟賽將作為2024年泉州“海絲”龍舟賽的活動之一,于6月8日—10日在羅東鎮源昌文化中心(湖心島)舉行,分大小龍舟、三個項目和公開組、高校組、境外組三個組別,共30支隊伍參賽。

以龍舟賽事為核心,南安還巧妙地將飲食、住宿、交通、游覽、購物、娛樂等多種資源融為一體,使得參與者在欣賞激烈龍舟比賽的同時,能夠深刻感受到龍舟文化和端午文化的獨特魅力,促進全域旅游。

筍江橋頭“扒龍船” 巡境踩街環節多

賽龍舟在筍江已經流行數百年。當地稱為“扒龍船”“競渡”。以前,筍江邊的許多村莊都有龍舟隊,幾百年來,每到端午節,就到筍江“扒龍船”賽龍舟,后來中斷。2016年5月30日,泉州浮橋街道首次恢復筍江“扒龍船”活動,并舉行首屆“龍船巡境”踩街活動。也是在這一年,筍江“扒龍船”習俗入選泉州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22年,泉州“扒龍船”習俗(筍江)被確認為福建省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上劃龍舟,加入浮橋的龍舟隊中,并成立了鯉城區龍舟文化促進會,使這一傳統習俗重新走入群眾的視野,重新興旺。

泉州“扒龍船”習俗(筍江)由“請龍”“巡境”“祭江”“獻江”“答岸”“競渡”等環節組成,每年農歷二月二“龍抬頭”時,“請龍”送龍舟下水,今年的巡境踩街于5月25日舉行,大鼓涼傘、火鼎公婆、拍胸舞、泉州少林花拳、泉州經貿學院龍舟隊等非遺表演隊伍邊行進邊表演,與市民、游客熱情互動。“祭江”“獻江”“答岸”“競渡”等環節相繼舉行。

今年7月,將擇日在鯉城舉行“龍翔刺桐”閩臺龍舟邀請賽。

“采蓮”捉鴨又煎? 泉州端午情更濃

在泉州沿海地區,“五月節”是個大日子,也是各種民俗活動熱鬧開展的時節。

在這個時節,出嫁的女兒要向娘家送比較隆重的節敬。而按閩南傳統,農歷五月初一,泉州人發動家中孩子四處折榕枝、柳枝,采艾草,挖菖蒲、雞角刺,敬土地神明祖宗后,懸插此“五瑞”于門楣或門邊,有驅毒邪、祛病灶、保健康、求平安之寓意。

每逢端午時節,“嗦啰嗹”歌謠便會在泉州市區、晉江安海、南安等地飄蕩,安海“嗦啰嗹”習俗更是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早時,泉州郡城每一個鋪境都有各自的“嗦啰嗹”隊伍。每年農歷五月初一,泉州城南后山宮都會舉行“嗦啰嗹”巡游活動。龍旗開道,采蓮船、蝦兵蟹將、腰鼓隊、舞龍隊等表演隊伍緊隨其后,隊伍一路唱著“嗦啰嗹”歌謠,從后山宮出發途經中山路、義全街、天后路、天后宮、聚寶街一帶,沿路走街串巷挨家挨戶“采蓮”,將祈求平安、消災驅邪的美好祝愿傳遞給沿途的市民。

水上捉鴨是泉州沿江沿海一帶的端午習俗,在石獅蚶江、晉江安海一帶盛行。活動時,把杉木綁好固定在船上或岸邊,大部分伸向水面上方,在杉木尾端掛一只籠子,內關鴨子。參賽者光腳從桿頭走到尾端,去打開那鴨籠子,抓到鴨子即為成功。但因杉桿事先涂了油,大部分人沒走幾步就落入水中,引起圍觀者一陣善意的哄笑。相傳這一民俗是由鄭成功在安海操練水師的史俗演變,極具挑戰性和趣味性。

農歷五月的泉州,淫雨霏霏,難得放晴,天空似乎破了一角,雨水嘩啦啦下個不停。到了端午節這天,泉州人家家戶戶煎?,用以敬奉神靈,目的是堵住裂縫的天。?即用麥粉以及其他配料調成糊狀粉團,下油鍋煎成一片一片的圓形軟餅。除了包粽子外,泉州民間還有蒸麥粿孝敬祖先的習俗,制作時將麥粉、糖加水攪拌成漿狀,讓其充分發酵,再包上柿子葉,放在蒸籠里蒸熟即可。這些食俗,不僅是泉州人對美好生活的祈愿,也能滿足味蕾,此時來泉州,可以品嘗到這些美味的端午節小吃。

 



 

責任編輯:蘇慧敏
泉州經濟網建設聲明: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

另类国产ts人妖视频网站,狼人香蕉香蕉在线28,日本第一福利片在线观看中文,欧美在线视频一区
亚洲人成网在线观看 | 亚洲高清AV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无在线观看 | 午夜日本永久乱码免费播放片 |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