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的云龍湖
近日,泉州市河湖長制觀察組走進德化縣國寶鄉,現場開展河湖長制督查工作。一整天的督查,猶如一場對河湖健康狀況的大體檢。觀察組馬不停蹄深入德化多地,實地查看河湖管理情況,督查的每一個細節都透露出對水環境保護的嚴謹態度。
因地制宜 把脈景區發展水利旅游
芒種雨綿綿,潤物細無聲。迎著細雨,觀察組一行首先來到位于戴云山南麓的云龍谷省級水利風景區,沿著蜿蜒流淌的九龍溪邊走邊看、邊聽邊記,深入了解了該地河湖長制的組織體系、制度執行和工作成效。在景區內,觀察組看到河長公示牌上詳細記錄了河長的職責和聯系方式,方便群眾隨時監督。在溪邊,觀察組看到溪邊沿岸干凈整潔,水體清澈見底,感受到當地河湖長制工作的扎實有效。
“云龍谷水利風景區于2017年招商選資成功,著力打造‘一村兩帶三園’的農耕時代田園綜合體。”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德化按照“山魂、水魄、瓷韻、人文”的城建理念,引借山景,推動山城互融;沿河順勢,營造濱水景觀;堅持安全生態優先,深挖山水人文元素,探索“水利+”融合發展;以水為媒,以生態保障和生態旅游建設為核心,通過水生態修復、水景觀打造、招商引資發展旅游產業等措施,助力鄉村振興和城鄉共建。
針對督查中發現的問題和不足,觀察組提出要加強責任落實,完善制度建設。進一步加強對河湖長制工作的組織領導,明確各級河湖長的職責和任務;同時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河湖長制相關制度,確保制度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加強對河湖長的培訓和教育,提高其履職能力和水平,加大河湖管理保護力度。
統籌水文化發展,助力鄉村振興。要統籌水安全、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文化建設,以水系串聯起鄉村生態節點、特色農業及美麗鄉村,助力鄉村全面振興;要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和鄉村振興要求,逐步走出一條旅游帶動型的鄉村振興路子。
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群眾參與度。應繼續加強河湖保護宣傳教育工作,提高群眾對河湖保護的認識和參與度。通過舉辦宣傳活動、開展志愿服務等方式,引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到河湖保護中來,共同推動河湖長制工作的深入發展。
爭創特色 打造國家級科技示范區
隨后,觀察組來到云龍湖畔的德化縣水文化科普館開展督查,詳細了解云龍湖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運行管理、水庫工程概況和歷年水利建設規劃等情況。
據了解,近日,德化縣云龍湖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獲評國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為我市首家。該示范園以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示范推廣和科普教育為主線,園內包括科普教育區、技術示范區等。園區創新應用了多種水土保持技術,結合多種示范技術,形成綜合防治體系。園區集中展示了水土保持工程和植物農業耕作措施,具有較好的示范推廣作用。園區還建設了水土保持科普館,提高了公眾的水土保持意識。
相關負責人介紹,德化是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云龍湖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的創建對全域旅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該示范園以云龍湖為依托,結合多個水利風景區,形成了水情教育實踐研學專線,推動了全域旅游示范縣的建設。”
觀察組建議,豐富展覽內容,強調水文化的多元性和歷史性,展示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水文化特色;結合現代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體驗空間;定期更新展品,引入新的科研成果和水文化故事,保持展覽的新鮮感和吸引力。
注重可持續發展。包括資源循環利用、生態保護等,作為實踐水文化理念的典范;充分考慮節能減排和環保要求,推廣節水技術和設備,倡導綠色生活方式;通過科普教育,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推動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加強宣傳推廣。可利用社交媒體、網絡平臺等新媒體渠道,擴大科普館的影響力和知名度;與媒體合作,定期發布科普館的活動信息和研究成果;制作水文化相關的文創產品等,增加科普館的吸引力。
此外,觀察組還聽取介紹,實地察看了德化縣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建設、污水處理廠及臨時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等情況。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