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中軸線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9項。這一消息料將為持續升溫的“文博熱”再添一把火,同時有利于助推各地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熱情。
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之后,北京多家媒體推出了中軸線打卡、旅游攻略。業內人士預計,中軸線旅游路線將成為今年暑假北京旅游熱門路線。
在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后,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將研究制訂“北京中軸線”展示與旅游發展規劃、計劃,逐步擴大展示區域范圍,推出主題展示游徑,增加文化產品供給,提高旅游活動調控能力,逐步改善游客參觀游覽體驗,減少旅游活動對遺產區、緩沖區及其居民的影響。
近年來,中國多地文化遺產陸續申遺成功,也帶動了“文保熱”,各地方政府紛紛加大文保經費投入。據文物資源大省山西媒體7月29日報道,2024年該省安排省級文物保護經費4.08億元,較2021年3.24億元增加0.84億元,年均增長8%。
目前,中國擁有59項世界遺產、76.7萬處不可移動文物、1.08億件(套)國有可移動文物,全國備案博物館達到6833家……數量巨大意味著保護難度大、有效利用挑戰大、資金缺口大,在保護修繕、展示陳列、活化利用、促進回流等方面,亟需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
目前,中國擁有規模龐大的文保企業,他們是文物保護的重要力量。據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現存與文物相關企業89.8萬家,其中,2024年1-6月新增注冊相關企業約為4.9萬余家。
從地域分布來看,陜西、河北以及山東三地的企業數量位居前列,分別擁有7.8萬余家、7.2萬余家以及6.7萬余家。
從成立時間來看,52.4%的企業成立時間在1-5年以內,成立于1年以內的企業占比11.8%。
如能充分調動這些社會力量,對中國的文物保護是一大利好。目前,國家層面也在著手為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提供法律層面的保駕護航。今年6月25日,文物保護法修訂草案二審稿已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審議。草案二審稿明確國家健全社會參與機制,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積極性,鼓勵引導社會力量投入文化遺產保護。
未來,希望更多的公眾關注文保,更多的社會力量親身參與,更多的企業踐行責任,助力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助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讓文化遺產傳承不絕,讓中華記憶歷久彌新。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