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陸法國的海灘后,林曙龍握拳揮揚:“我成功了!”8月14日,這個來自泉州惠安的男子,憑借鋼鐵般的意志,征服了萬里之外的英吉利海峽。
英吉利海峽直線距離約34公里,林曙龍挑戰途中多次遭遇洋流,最終耗時17小時16分,游了54公里成功橫渡。他也成為獨自橫渡英吉利海峽的福建第一人、全國第四人。
8月16日,泉州晚報社記者連線還在英國的林曙龍,了解他不斷挑戰自我的故事。
慶祝成功
中途補給
橫渡路線
愛好游泳
攜隊友橫渡瓊州海峽
今年35歲的林曙龍是惠安縣螺陽鎮錦東村人,在學校時就酷愛體育運動。大學畢業后,他愛上游泳,即便從事的外貿工作繁忙,也一直未間斷,后來成了惠安縣游泳協會的會員。2023年7月11日,他與協會的張連鋒、王文輝游泳橫渡23公里的瓊州海峽。這次成功挑戰,給了他極大的信心。
今年年初,他獲悉有個外國人排期3年的英吉利海峽橫渡名額要轉讓。雖然代價不菲,但他沒有過多思考就接下來了,“畢竟,橫渡英吉利海峽是許多游泳愛好者的夢想”。
英吉利海峽,又名拉芒什海峽,是分隔英國與歐洲大陸的法國,連接大西洋與北海的海峽。海峽長560公里,最狹窄處又稱多佛爾海峽,寬34公里。英國的多佛爾與法國的加來隔海峽相望。
英吉利海峽水溫低、跨度長,洋流復雜,海浪洶涌,海面上經常起霧,難辨方向,常年平均水溫只有13℃,夏季也只有14℃—17℃,因此被稱為“水上珠穆朗瑪峰”。此外,橫渡過程中需要應對多次水流變化,增加了挑戰的難度。
提早準備
多次進行適應性訓練
開弓沒有回頭箭,為了成功橫渡英吉利海峽,林曙龍加大了訓練力度。游泳次數、量程一直增加,高峰期時,每天保持5公里—10公里的游泳里程。
“英吉利海峽這時的溫度在17℃左右。”林曙龍告訴記者,計劃橫渡英吉利海峽后,他多次前往外地的水域進行鍛煉。今年7月底,他特地選擇浙江新安江進行6小時的冷水測驗。新安江位于千島湖下游,水常年冰涼,當時水溫與英吉利海峽接近。根據測驗結果,他適應得不錯。
8月8日,惠安縣游泳協會組織為林曙龍壯行,而后他從廈門啟程抵達英國倫敦。
英國當地時間8月14日凌晨4點,林曙龍從英國的多佛爾海岸莎士比亞海灘下水,開啟橫渡之旅。英國當地時間8月14日晚9點20分,到達法國加來的海灘,成功橫渡英吉利海峽,歷時17小時16分鐘。
艱難挑戰
遭遇強流一度偏離路線
這是一場心靈和身體的雙重考驗。
凌晨4點的大海黑漆漆一片,林曙龍身上戴著英吉利海峽橫渡協會要求佩戴的兩盞閃爍燈,一盞在頭上,一盞在腰上,以便黑暗中能被一眼看到,保障安全。隨行的導航保障船,是三名陌生的外國人:船長、觀察員、營養補給員。
對于橫渡選手來說,完全由陌生人導航、陪同橫渡,本身也是一項挑戰。橫渡食品,林曙龍只帶了13個能量膠,因為他計劃在14個小時內完成挑戰,剛好一小時補充一個。
林曙龍介紹,出發后的前12小時風平浪靜,游得還算順暢。當時距離最佳登陸點3公里左右,按正常配速一個多小時就能夠到達。他十分欣喜,琢磨應該以什么樣的姿勢登岸。誰知就在那時,船長喊話說,遭遇強流帶偏,距離登陸點變遠,橫渡成功希望渺茫,問是否繼續。“我抬頭一看,海岸線居然消失了,剩下茫茫大海,心情一下子從天堂跌入地獄,咬牙回復‘繼續游’。”
大概又游了3小時左右,強流再次襲來,船長第二次確認是否繼續。林曙龍說,想著前輩的鼓勵,要“抱著視死如歸的心態”游,于是繼續前進。大概游了1個小時,天黑了,船長第三次確認是否繼續,同時提醒速度太慢、頂流太慢,大概還需要2—3小時才能抵達岸邊。“我會堅持到底!”他下定決心,加快了速度。
最后一個多小時,身上帶的能量膠全部吃完,沒有東西可以補給,他繼續咬牙堅持,全力頂流加速。最終,在船上人員的吶喊助威聲中,他安全抵達法國海灘。
“很艱難,全身疼痛,無論如何,我完成了夢想,明天我要睡一天。”回憶起成功登陸后劃過腦海的想法,他不由自主地笑出聲來。他說,因為多次洋流影響,整個游程在54公里左右,比計劃多出20公里左右。
成功橫渡
“花費太多回去好好工作”
橫渡英吉利海峽,被稱為“攀登游泳界的珠穆朗瑪峰”,是全球公認挑戰難度最大、挑戰人數最多、影響最為深遠的橫渡海峽運動,也是許多游泳愛好者的終極夢想。
數據顯示,自1875年以來,全世界只有1500多人橫渡成功。截至目前,中國大陸有4個單人橫渡成功,分別為張健、謝延紅、陳蘇偉,還有此次挑戰成功的林曙龍。
目前,林曙龍還在英國休息,計劃于8月23日回國。“這次挑戰花費太多錢了,回去要好好工作。”他笑著說。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