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頁 »鄉村振興»正文

泉州共繪“村美、業強、民富”鄉村新畫卷

http://www.merchenaries.com【泉州經濟網】2024-08-26

處暑時節,行走在泉州鄉村,農業生產高效、鄉村環境宜居宜業、農民生活富裕富足,一幅“村美、業強、民富”的和美鄉村新畫卷盡展眼前。

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市農業農村局全面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以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圍繞深化拓展“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部署要求,深入學習“千萬工程”經驗,守底線、攻重點、創特色、樹品牌,統籌推動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聚力打造城鄉融合發展的“泉州樣板”。

 



惠安縣黃塘鎮下茂村新貌

 



德化上涌鎮劉坑村美麗田園連片整治

 



新型塑膠網箱養殖

 



田野風研學活動之種植體驗

 



德化梨喜獲豐收

培育新質生產力 夯實農業發展基礎

8月上旬,位于南安市水頭鎮的五化農田示范基地迎來豐收盛景,近千畝金色稻田稻浪翻滾。連片稻田里,現代化收割機轟鳴作業,高效完成收割任務,為全年糧食豐產打下堅實基礎。

倉廩實、天下安。近年來,市農業農村局深入踐行大食物觀,不斷完善食物供給體系,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全面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綜合生產能力不斷鞏固提升。2023年,全市完成糧食種植面積131.54萬畝、產量51.12萬噸,實現糧食生產“六連增”;茶蔬果菌全面增產,肉蛋奶產量突破30萬噸。

——從源頭上守好耕地“紅線”,堅持“良田糧用”。率先在全省打造高標準農田建設改造提升項目,通過改大、改水、改路、改土“四改”和灌排化、機耕化、生態化、田園化、數字化“五化”行動,每年安排4000萬元專項資金開展農田連片整治,已開展兩批38個項目、5.32萬畝。5年來,新建高標準農田65.95萬畝。

——培育農業領域新質生產力,實現轉型增效。注重選糧育種守護農業“芯片”,特別是水稻、甘薯、馬鈴薯等地方特色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加強種業創新攻關,切實提高良種在農業增產增效中的貢獻率。全省首創“糧—菜”輪作旱稻新模式,率先試驗旱稻精量穴直播、機插以及無人機飛播等方式,積極推廣無人駕駛水稻插秧機、智能育秧中心以及農業無人機等數字化農機裝備投入農業生產。當前,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達224.48萬千瓦,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9.57%。

扛穩“糧袋子”的同時,市農業農村局堅持拎緊“菜籃子”。按照“吃得飽還要吃得好”的群眾期盼,我市大力實施種植業、畜牧業、屠宰加工業3個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加快產業標準化、規模化、設施化建設。目前已建成設施大棚8.2萬畝、優質農產品標準化基地146個,擁有5家國家級畜禽標準化示范場和5家國家級生態農場。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合格率達99.32%,全力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筑平臺延鏈條打品牌 特色產業百花齊放

近日,記者走進德化縣春美鄉,只見成片金黃的黃花菜沐浴在晨光中。田野間,農民們正抓緊時間采摘,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春美鄉一直享有‘黃花菜之鄉’的美譽。”當地農業合作社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基地今年200多畝黃花菜預計可摘鮮花20余萬斤,產量供不應求。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談到泉州農業,繞不開一個“特”字。安溪的鐵觀音、晉江的胡蘿卜、永春的蘆柑、德化的“三黑”(黑雞黑兔黑山羊)、德化的油茶……不可多得的資源優勢,孕育出泉州農業的多樣性與獨特性。

“小而美”何以成其大?市農業農村局堅持實施鄉村發展十大行動,加快優勢產業集聚,構建“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筑平臺。實施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4222”工程,引導人才、資金、政策、科技等要素集聚,國家和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分別達11家、157家;累計創建3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8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和16個國家級“一村一品”示范村鎮。

——延鏈條。堅持“優一產、壯二產、強三產”,大力推進種養加、產銷供、農文旅一二三產多元融合,全市10個優勢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總產值超2000億元;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農產品網絡銷售額年均增長10%以上;培育11個省級以上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基地,2023年度全市農產品出口額達84億元。

——打品牌。不斷打響“泉鄉好貨”區域公共品牌,市級以上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18個、知名農產品品牌83個;獲評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19個、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23個。其中,德化縣獲批全省首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整體推進試點縣”建設;安溪鐵觀音品牌價值1432.44億元,連續八年蟬聯中國茶葉類區域品牌價值第一。

耕耘山海間,泉州蹚出了一條以“泉鄉好貨”“泉農優品”為特色的品牌農業發展新路,累計培育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19個,數量居全省地級市第二。

實施鄉村振興專項行動 和美海絲僑鄉可感可及

走進洛江區,羅溪鎮市級“一縣一溪一特色”田園風光示范區項目、河市北片區“和美鄉村示范帶”、馬甲后坂溪沿線田園風光、虹山木蘭溪流域建設……越來越多的特色田園風光項目,為洛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拓展了空間、催生了活力。

洛江鄉村的“蝶變”,正是泉州實施鄉村振興專項行動的縮影。

“我們在全市實施鄉村振興專項行動,深化‘串點連線成片’示范建設,開展示范村梯次創建、示范線整合提升、示范鎮整鎮推進、示范片區融合發展等‘四大行動’,著力打造‘縣強、鎮興、村富’的城鄉融合發展泉州樣板。”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介紹。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方面——統籌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建設品質提升和鄉村“五個美麗”等專項建設行動,項目化、清單化推進“一革命四行動”提升、農村基礎綜合服務設施提質等五大類重點項目建設。2023年,全市完成投資83.5億元,在全省考核中綜合排名位列第二。

整鎮推進鄉村振興方面——在全省率先提出富民產業發展好、鄉村建設提升好、鄉村文化傳承好、治理能力建設好、黨建統領發揮好等“五好”要求的鄉村振興整鎮推進新舉措,把全市133個鄉鎮分為農業生態型、工貿帶動型、城鄉融合型三種類型,構建“強鎮引領、以鎮帶村、連村成線、村興民富”的鄉村振興新格局。2023年,整鎮推進項目完成投資超173億元,全市已打造整鎮推進“五好”鄉鎮40個。

打造“一縣一溪一特色”方面——系統謀劃全流域整區域推進田園風光建設,堅持水系、農田、村莊三位一體,建設美麗河道、美麗田園、美麗村莊、美麗經濟“四美”工程,啟動“一縣一溪一特色”田園風光十大示范片區建設,涵蓋106公里河道、4.8萬畝農田、14個鄉鎮和64個村莊。

深化農業農村改革 蹚出強村富民新路子

“一島一校一龍海,一花一鮮一紫菜”聞名遐邇。作為典型的沿海漁村,石獅祥芝鎮古浮村海產資源豐富,“古浮紫菜”成功注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花蛤養殖、漁業捕撈同樣聲名在外。近年來,古浮村深耕“傳統古街”“海灣岸線”旅游品牌,通過“以租代建”活用古厝古街區、“社村合作”聯建村供銷社、“移位騰樓”置換土地等組合拳,創新村集體收入空間載體,著力打造濱海“小梧林”、石獅“曾厝垵”。

用好改革這一“法寶”,古浮村讓閑置資源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也讓傳統漁村成為石獅旅游的一張新名片。

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是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實現鄉村振興、農民富裕的重要舉措。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構建產權明晰、分配合理的運行機制,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近年來,市農業農村局聚焦農村改革中的重點難點,圍繞促進農民增收,創新舉措、多向發力,走內生型鄉村振興之路。

——深化農村改革。針對農村部分村民住房無地可批的問題,在全省率先出臺農村村民集中建房指導意見,在惠安、晉江、南安等5個縣市、24個村組織開展試點工作。針對農村新業態用地空間受限問題,率先出臺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盤活利用管理規定,有效盤活沉睡資源;晉江市被列為全國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縣。針對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程序品種要求不夠規范問題,在南安、晉江省級試點的基礎上,著力建設全市統一的泉州市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臺,推動農村產權流轉全部進場交易,進一步促進農村資產資源增效增值。

——加強鄉村治理。開展村級財務線上線下同步公開,全市納入“三資管理”平臺監管的村(居)集體資產超269億元。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面推行“銀農直聯”無現金結算方式,去年以來,在線支付金額超51億元,村集體資金使用安全性和透明度進一步提升。引導組建128家“強村公司”,通過資源發包、物業出租、居間服務、資產參股等多樣化途徑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去年全市所有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超20萬元、“百萬村財”的村達325個。出臺鄉村治理“積分制”工作方案,將鄉村各項事務轉化為量化指標,引導農民主動參與公共事務,分別在1250個、586個行政村推廣“積分制”和“清單制”等務實管用鄉村治理方式。

責任編輯:蘇慧敏
泉州經濟網建設聲明: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

另类国产ts人妖视频网站,狼人香蕉香蕉在线28,日本第一福利片在线观看中文,欧美在线视频一区
中文字幕日韩亚洲 | 日本最新免费的一区二区 | 色婷婷七月综合丁香中文字幕 | 亚洲免费精品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视频 | 亚洲va中文字幕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