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頁 »傳統產業»正文

南安柳城露江村:全程機械化 助力農業生產提質增效

http://www.merchenaries.com【泉州經濟網】2024-09-09

褪去“金裝”披“綠裝”,日前,南安柳城露江村的180畝農田完成晚稻插秧,進入田間管理的關鍵時期。記者獲悉,這180畝農田原本由300多戶村民種植,每塊“小田”的產量和經濟效益低。去年年底,露江村村委會通過流轉,建設高標準農田,將“小田”變“大田”,并從打田、育秧、插秧至施肥、收割,全程實行機械化,不僅盤活農田增效益,也增加了村民和村集體收入,在田野中描繪出鄉村振興的豐收畫卷。

 



利用無人機施肥

300多塊“小田”

變可機械化的“大田”

近日,記者來到這片農田時,農田里的秧苗整齊排列、生機盎然。露江村黨委書記趙世簽正戴著斗笠,站在機耕路上操作一臺農用無人機。他和工作人員先將肥料倒入無人機中,操作升空后,無人機便按照既有地圖自動施肥,不需要人工導航。180畝水稻僅用1個多小時便完成施肥。為了方便充電,他們載來一臺柴油發電機,隨時可為無人機續航。“我還特意考取了《農用無人機系統操作手合格證》,現在是持證上崗。”曬得黝黑的趙世簽笑著說。

去年此時,這片農田還不是如此生機勃勃的景象。趙世簽介紹,有的田塊由老人種著水稻,他們精力有限,產量并不高;有的田塊則拋荒了,十分可惜。為了復蘇這片農田,村兩委決定通過流轉,由村集體承包農田,打造高標準農田示范田。由于涉及4個角落300多戶村民,去年12月起,村兩委入戶做工作,歷時3個月完成流轉。

為了實現全程機械化,村里修復水渠,修建1公里多的機耕路,并請來順和家庭農場做“農耕保姆”,指導機械化工作。同時,南安農業部門也給予相關補貼支持。

機械化提高效率

實現低產變豐產

完成打田和育秧后,4月初進行早稻插秧。伴隨著插秧機工作的聲音,一株株嫩綠的秧苗從插秧機的苗盤中迅速下落到田中,所到之處,水田瞬間披上嶄新的“綠裝”。土地綜合整治所修建的機耕路等農業基礎設施大大方便了種植管理和農事灌溉。“機械插秧優點很多,秧苗分布均勻整齊,抗倒伏能力也有所提升,同時方便進行田間管理。”趙世簽說,“插秧機2天就完成180畝農田的插秧工作,而人工栽插的話,每人兩天才能完成1畝地。”

到了5月,無人機穿梭在田間執行施肥任務,半天就完成了180畝水稻的施肥工作。“如果是人工施肥,三四個人要好幾天才能完成。”他說,進入成熟期后,水稻聯合收割機成為水稻收割的“主角”,一排排水稻被聯合收割機“吞”進去,稻稈粉碎后從車后噴出還田作肥,谷粒被存放在收割機附帶的小糧倉里,隨后通過自帶的輸送裝置再把收割的稻谷傳送到運輸車輛上。“機械化收割,節約了收割時間、提高了收割效率,降低了收割成本。”他計算了下,今年早稻畝產近千斤,全部由本村村民購買。

在露江村,村集體還流轉了400多畝地種植青椒,除了采摘,其他環節也基本實現機械化。“目前已流轉了約600畝,還有1000多畝地在流轉中。”趙世簽說,全程機械化可統一耕作、管理、病蟲害防治,既降低了成本,又增加了產量,實現低產變豐產,提升村民收入,壯大村集體經濟,有效破解種田效益低等制約鄉村振興發展的難題,助力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責任編輯:蘇慧敏
泉州經濟網建設聲明: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

另类国产ts人妖视频网站,狼人香蕉香蕉在线28,日本第一福利片在线观看中文,欧美在线视频一区
亚洲精品国产乱码不卡 | 亚洲日本欧美在线不卡黑配白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艾草 | 日本真人作爱视频免费大全 | 五月天婷婷男女视频0 | 日本中文字幕乱码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