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溪縣聚焦流動黨員日常聯絡難、活動開展難、作用發揮難等現狀,積極探索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新途徑,不斷優化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機制,在信息掌握、管理服務、學習教育、作用發揮上精準發力,抓實抓細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
“三聯”共促匯體量,實現流動不流散
一是信息互聯。緊抓“縱向”摸排,推動各基層黨組織采取“流出地+流入地”雙向聯動方式,全面摸清流動黨員底數,動態更新流動黨員信息庫;推動“橫向”聯動,通過與公安、人社等部門建立獲取流動人口信息渠道,采取比對流動人口、社保繳納信息等措施,分析外來人口中的流動黨員情況,確保流動黨員“流動不流失”。
二是平臺促聯。針對流出黨員,依托在廣西、云南等地成立的15個異地安溪商會黨支部、20個企業流動黨員黨支部,打造“流動黨員聯絡站”,摸清流動黨員“去向”;針對流入黨員,在人力資源服務中心、核心商圈、產業園區、重點村(社區)等設置“流動黨員報到處”,引導流入黨員亮身份、找組織,掌握流動黨員“來路”。
三是制度建聯。制定《流動黨員聯系制度》《流動黨員目標管理制度》,推動流出地黨組織與流入地黨組織簽訂兩地共建共管協議,一人一卡一檔建立信息跟蹤卡和管理臺賬,讓流動黨員流入有登記、流出有痕跡。適時實行提級管理,在主題教育、黨紀學習教育期間,安排專人會同鄉(鎮)黨委同步聯絡流動黨員,促進精細管理再提升。
“三抓”共舉強力量,實現離家不離學
一是抓陣地齊學。推動桃舟、白瀨等鄉鎮成立18個流動黨員駐城服務站,常態化開展集中學習、議事決策、主題黨日等,方便流動黨員就近參加組織生活;打造“返鄉大講堂”“茶山黨課”,把握節假日、茶季等“季候”黨員集中返鄉時機,由流出地黨組織組織開展專題黨課、集中研討,增強黨員歸屬感。
二是抓網絡幫學。用好黨員遠程教育平臺、“學習強國”“黨員e家”等學習教育資源,開設“茶鄉黨員云課堂”,推出“安小紀帶你學《條例》”等系列微課堂24期,讓流動黨員“離家不離黨、流動不流學”;依托黨群服務中心,設置智慧黨建有聲圖書館、先鋒書架,搭建“指尖”課堂,上線電子圖書1200多冊,掃碼學習人數達3300多人次。
三是抓實踐研學。在主題教育、黨紀學習教育期間組織200多名流動黨員到林嗣環廉政文化基地、中科星橋空天大數據等特色現場教學點觀摩學習,讓流動黨員接受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場教育。開放黨章教育館、黨史體驗館等教學基地,推出3個線上VR黨建虛擬展廳、6條紅色研學路線、13個智慧紅色教學點等“學習套餐”,供流動黨員自由組合開展學習活動,吸引1500多名流動黨員線下“打卡”學習。
“三比”共融聚能量,實現扎根不忘根
一是推動返鄉比服務。發動流動黨員成立“流動宣講團”,開展“微黨課”“微宣講”19場次;組建流動黨員志愿服務隊、黨員突擊隊,結合流動黨員個人特長,開展“立足崗位作貢獻”活動,引導流動黨員參與糾紛協調、慰問幫扶、應急處突等事務,累計開展基層宣講48場、志愿服務298次,協調解決問題951件。
二是推動返鄉比帶富。將學習教育和推動發展相結合,開展“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為家鄉添光彩、為他鄉做貢獻”“五帶”(即帶來一條致富信息、帶回一個項目、帶出一批富余勞動力、帶頭回鄉創業、帶領一批群眾致富)等活動,帶動在外流動黨員回歸投資近1.7億元,引進民生產業項目11個,吸收73名優秀流動黨員進入村級后備力量信息庫。
三是推動返鄉比貢獻。實施“雁歸”工程,推出“安溪人共答安溪題”專項機制,召開流動黨員座談會、推介會、分享會,鼓勵流動黨員為茶鄉發展出謀劃策、添磚加瓦。征集百篇流動黨員“微故事”,設立“流動黨員形象墻”“流動黨員先鋒崗”,激勵流出黨員“在外不忘家鄉、致富不忘鄉親”。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