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頁 »重化產業»正文

泉州:復綠生金 礦山新顏

http://www.merchenaries.com【泉州經濟網】2024-12-03

 



讓礦山修復“盆景”變“風景”

 



南安市雞籠山東進地塊生態修復項目(治理后)

 



洛江區馬甲鎮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項目(治理后)

 



南安市雞籠山東進地塊生態修復項目(治理前)

 



惠安縣路通、滿山紅采石場礦山生態修復項目(治理前)

 



永春天湖山廢棄礦山修復導入“養殖+農業”等產業。圖為建設中的蛋雞產業項目廠房。

 



洛江區馬甲鎮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項目(治理前)

“祛疤復綠”,泉州正發起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總攻。

總面積約6萬畝,涉及2406個歷史遺留廢棄礦山治理點……這是泉州礦山生態治理的歷史傷痕。20世紀80年代,礦業開發、石材業快速興起,挖山采石雖短暫為城市帶來財富,卻也讓眾多山地成為城市“疤痕”。

2023年11月,中央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時發現,泉州市一些縣(市)仍存在礦山開采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等問題,對泉州礦山生態治理亮起“紅燈”。

以雷霆之勢整改,換生態底色歸來。去年以來,泉州以“零容忍”的高壓態勢,做好生態環保督察“后半篇文章”。通過“最嚴整改”,泉州開展礦山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百日攻堅”行動,一場“啃硬骨頭”的礦山生態治理攻堅戰打響,大起底、全覆蓋、全面摸清全市涉礦圖斑底數,提前半個月完成既定7個“100%”目標任務,超額完成5個“100%”擴展任務。

如今,放眼泉州各地的礦山生態修復治理項目點,越來越多復綠生金的故事涌現,讓城市全面“祛疤”、“顏值”刷新。

□融媒體記者 林書修 莊丹丹 林綠波/文 市資源規劃局/圖

迅速攻堅

20多天內全面摸清涉礦圖斑底數

登上惠安路通、滿山紅礦山的生態修復項目高點,撒播草籽的人工草地綠茵成片,修復后的礦山正重披“綠”裝;走進南安霞美的雞籠山,滿是綠意與愜意,礦山遺留的巖壁上,郁郁蔥蔥的草木長勢喜人;南安石井的蔡仔山同樣換新顏——平地、巖石邊坡等不同區域,種上了喬木、灌木、草等不同植物,“掛網噴播”讓石山冒出綠草,“客土回填”讓巖層蒙上“皮膚”,“邊坡修復”讓布滿碎石的山坡與綠植“緊緊相擁”。

這些曾經瘡痍的礦山,歷經長期的露天采礦,山體遭到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問題突出……

直面問題,迅速攻堅。泉州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雙組長的工作小組,將礦山治理“百日攻堅”納入重點工作調度,市委副書記、分管副市長以“周”為單位高頻調度,自然資源、發改、交通、林業、水利、生態環境、住建、應急等部門集中辦公,實行常態化會商和掛圖作戰,在20多天內全面摸清全市涉礦圖斑底數。

建立機制,強化監督。泉州采取“2+2+N”工作模式(即市縣兩級黨委政府、市縣兩級自然資源部門和生態環境部門、N個相關職能和專家技術團隊),建立自然資源、公、檢、法等部門聯合協作的快查快處機制,形成齊抓共管工作合力。同時,組建督導組,加強對縣(市、區)指導,以精細化、針對性舉措做到既督“事”、又督“人”,發現并協調解決50多個堵點、難點問題,做到幫督一體。

系統“修山”

全市歷史遺留廢棄礦山已修復2.1萬畝

從“挖山”到“修山”的觀念轉變,增綠于山,還綠于民,刻不容緩。

以典型廢棄礦山治理為切入點,泉州從系統工程和全局角度尋求新的治理之道,把標本兼治原則貫穿始終,讓礦山治理的長效制度優勢轉化為長久治理效能。

——刀刃向內,全面“體檢”。

堅持實事求是,不回避問題、不遮掩矛盾。去年以來,泉州組織各縣(市、區)通過無人機拍照、人員現場踏勘、核查、測繪等方式,完成礦山治理“五個專項”的全市性調查摸底工作。對涉及飾面石材開采宗數、涉礦土地平整項目比中央環保督察時的底數增加等情況“照單全收”,謀劃整改措施。

“在推進既定目標任務的同時,我市還組織工作專班,針對短板,自我加壓,額外完成5個‘100%’。”市資源規劃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其中,對立行立改項目,100%進場施工;14家已取得許可證的持證在采礦山,100%列入市級綠色礦山庫;各縣(市、區)100%建立“廢棄礦山治理責任制”和“打擊非法盜采長效機制”;“百日攻堅”所有整治項目100%建立“一礦一檔”“一宗一檔”和“紙質+數字”的礦山治理“雙檔制”制度,并在鄉鎮、縣、市三級建檔;全市“三區兩線”可視范圍內418個歷史遺留廢棄礦山圖斑已100%動工……

——科學謀劃,編制修復藍圖。

為推動修復項目前期提速開工。編印《泉州市歷史遺留廢棄礦山修復技術手冊》,推出土地平整項目恢復開工“十條”工藝措施,組建包含30家單位在內的“礦山修復編制單位信息庫”和167名專家在內的“修復方案評審專家庫”。采取“攻堅聯審、多點并審、連眾合審”模式,召開41場方案評審會,提前完成“三區兩線”可視范圍內418個廢棄礦山圖斑生態修復方案評審,為項目修復搶抓“黃金時間”。

其中,惠安路通、滿山紅項目按照“損害事實不協商、賠償金額不讓步、執行方式可商議”原則,追繳生態賠償金3632萬元,助力項目生態修復工程快速推進,較計劃時間進度提前兩個月。

——“數”智并行,常態長效。

泉州對所有礦山生態修復項目建立“紙質+數字”檔案,及時更新歸檔相關信息。其中,惠安在全市率先自主開發工程砂石全過程監管系統,將全縣礦產資源“一張圖”夯實為數據基底,對砂石資源有償處置實行動態監管,以數字賦能降低流失風險,常態長效抓好礦產資源管理工作。

各縣(市、區)還建立健全“廢棄礦山治理責任制”和“打擊非法盜采長效機制”,明確責任主體、處置流程、收益管理,通過采用無人機和地面人員定期巡查、安裝監控探頭等多種方式,確保礦山生態修復效果。同時,打造“物防+人防+技防”立體化管理新模式,組織搭建“礦山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監管系統”,逐步走出更加精細化、科學化、智能化的礦山生態修復工作道路。

“目前,幾個典型案例生態修復工程均已竣工并通過市級驗收。”市資源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其中,惠安正積極謀劃生態修復項目景觀二級提升;雞籠山項目生態修復工程累計回填土方12.9萬立方米、植樹1.57萬株,噴播草籽13.26萬平方米,修筑設施11處,工程比省整改方案要求完成時間提前16個月。

放眼全市,2406處、面積6萬畝歷史遺留廢棄礦山圖斑已開展修復1223處、面積2.68萬畝,完成修復896處、面積約2.1萬畝。“三區兩線”可視范圍內工程修復類418個圖斑、面積9873畝,已100%動工,目前已基本完工。

不負青山

推動“生態短板”努力建成“生態樣板”

驅車沿盤山路而行,在永春天湖山段原先的廢棄礦山里,種植的黃花菜、木荷、巨菌草等長勢良好,充滿生機。

幾年前,天湖山礦區全線退出煤炭開采,因過度開采,這里成為山體和植被破壞的“重災區”。為了讓廢棄礦山煥發生機,永春借助九龍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做好邊坡防護和生態綠植,在基本消除地質災害隱患同時,全面修復地表植被破壞區域。“根據宜耕則耕、宜林則林的原則,項目新增林地1500多畝、園地560多畝、耕地230多畝,給整個項目創造了不小的經濟效益。”永春下洋自然資源所負責人介紹。

天湖山礦區的經驗,僅僅是泉州因地制宜做好礦山治理“后半篇文章”的一個縮影。

深耕“生態修復+”,在南安蔡仔山東側的廢棄礦山封閉區域,一份“生態修復+文旅”的規劃正在醞釀中——結合礦區內獨特資源,邀請高水平設計團隊開展土地利用規劃設計,導入農體旅、數字生態等產業,打造“高新產業和文旅融合”的新質城市發展先行示范區。

提質擴面貫穿礦區生態修復全過程。路通、滿山紅礦山生態修復項目過程中,惠安擴面確定234畝生態修復區域,劃定“邊坡防護、綜合治理、土地復墾”3個功能區,全面修復礦山及周邊區域生態環境。“隨著礦山生態修復項目的完工,裸露的礦山披上了綠裝,環境變好了,村里空氣都清新了!”緊鄰項目的接待村黨支部干部說。在人居環境改善的同時,項目方還將不具備復綠條件的21畝高層平臺,整合改造為集運動、休憩和文娛功能于一體的鄉村休閑文化廣場供村民使用,讓群眾獲得感滿滿。

為提升群眾參與廢棄礦山治理的積極性,泉州適時出臺鼓勵措施,探索推行市場化競爭方式、科學化治理的礦山生態修復模式,推進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恢復治理。對單個采坑體積在10000立方米以下,采用建筑垃圾回填,改造為綠地、園地、休閑場所或者建設用地等;對緩坡式掛白,開發成林地、茶園、果園,花卉苗圃園等;對嚴重損毀的山體,進行整治性開采削平,改造為可供進一步利用的土地……

一步一個腳印,過去的“生態短板”正努力建成“生態樣板”。

泉州市礦山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表示,泉州已將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作納入黨政領導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考核,接下來,將緊盯2025年底3萬畝廢棄礦山圖斑變更銷號的指標任務,提前謀劃今明兩年礦山生態修復工作。

——全面梳理,復盤典型案例治理過程,建立完善項目編制、立項、施工、監理、驗收等全過程管理檔案。對已完成生態修復項目開展“回頭看”,加強后期管護,明確項目管護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確保生態修復效果經得起檢驗。

——持續發力,推進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按照“四個一批”要求(編制一批、施工一批、驗收一批、銷號一批),制定具體任務清單,進一步細化治理內容、工作措施,穩步推進實施,確保2026年底前人工修復類礦山圖斑全部完成施工。

——系統推進,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堅持陸海統籌、綜合治理,著力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以晉江流域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為重點,爭取中央資金支持,加快全市歷史遺留礦山修復銷號。

日拱一卒,不負青山。面對“讓礦山復綠,讓發展升級”的生態答卷,泉州有序推進、全力作答。

讓礦山修復

“盆景”變“風景”

從廢棄礦山到生態園林,從無序開采到系統治理,全景式察看礦山修復治理項目現場前后的圖片和視頻對比,透過如今廢棄礦山邊坡披上的“綠衣”,我們看到了黨委政府對礦山生態修復的決心和擔當。

資源的開發不能“用完即棄”,生態的傷疤不能“代際相傳”。在呵護泉州礦山“復綠又生金”的過程中,泉州步履愈加堅定、思路愈加清晰——一代又一代礦山生態治理者把礦山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作為一項重大民生工程,直面問題、立行立改、標本兼治,持續深入推進。我們欣喜地看到,隨著一個個創新舉措和機制的出現,泉州系統化構建“自上而下”的全方位治理格局正加速形成。

生態修復關乎民生,合乎民意。不少因地制宜修復的礦山,不僅改善了周邊環境,還增加了休閑娛樂場地,有的礦山在修復中融入鄉村振興、農文旅融合發展,產生經濟效益,給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我們期待,伴隨著一個個礦山的綠色蝶變,越來越多的“盆景”將串聯成泉州礦山生態修復的“風景”,生動展現“綠水青山”化作“金山銀山”的泉州實踐。

“數”說礦山

生態修復

礦山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百日攻堅”行動全面完成。全市涉礦圖斑底數全面摸清,提前半個月完成既定7個“100%”目標任務,同時超額完成5個“100%”擴展任務。

全市2406處、面積6萬畝歷史遺留廢棄礦山圖斑已開展修復1223處、面積2.68萬畝,完成修復896處,面積約2.1萬畝。

全市“百日攻堅”行動期間部署“三區兩線”可視范圍內工程修復類418處圖斑,已100%動工,目前已基本完工。

來 源:泉州晚報
責任編輯:蘇慧敏
泉州經濟網建設聲明: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

另类国产ts人妖视频网站,狼人香蕉香蕉在线28,日本第一福利片在线观看中文,欧美在线视频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 亚洲Av每日更新在线观看 | 色拍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 午夜影院在线亚洲 | 在线播放AⅤ免费播放国产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欧洲 | 中文字幕乱在线伦视频中文字幕乱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