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高興能夠參加泉州市千人企業家大會,并作為代表做主題發言。今天我發言的題目是“發揮大項目的帶動效應,加快實施發展泉州石化產業行動計劃”。
眾所周知,石油石化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其產業關聯度高,產品廣泛應用于社會各個領域,對促進相關產業升級和拉動經濟增長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福建省重要的主導產業和重點打造的千億產業之一,石化產業的經濟貢獻在近幾年得到了極大的增強。按照福建省第九次黨代會確定的“石化強省”目標,我省石化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戰略機遇期。隨著福建煉油乙烯一體化項目的全面建成投產并啟動新一輪擴建,中化泉州煉化項目的開工建設,泉港、泉惠兩大石化基地也已初見雛形,泉州取得了應有的區位優勢,并將在這一輪石化產業發展中挑起更重大的擔子和責任。
經濟學家指出,作為一個地區的支柱產業,必須具備三個特點:一是產出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較大比重,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高。二是產業的發展相對成熟,產業集中度和技術水平高,經濟效益好。三是與其他產業關聯度高,對其他產業具有明顯的拉動效應,從而能間接促進整個國民經濟的增長。以此標準衡量泉州的石化產業,不難發現,高附加值產品比例偏低,技術創新能力不強,企業總體競爭能力有待提高。石化支柱產業,對相關產業乃至整個經濟的拉動效應,遠遠沒有發揮出來,尚未形成以“龍頭”企業為中心,通過產業鏈有機集聚的“產業集群”。“調結構、轉方式”何時到位,產業集群化如何形成,以及如何應對油價高企、成本增長與安全環保要求日益提高等矛盾和問題,已成為我市石化產業面臨的挑戰。
應對各種挑戰和考驗,首先,應發揮石化“龍頭”企業的規模拉動和產業帶動作用。其次,應充分利用泉州固有的良好區域和市場優勢,發揮民營經濟的作用,推進產業集群化發展。泉州有輕工紡織、服裝鞋帽、塑料橡膠等產業基地,按照上下游產業鏈的有機聯系,結合產業基地建設,能充分發揮石化產業的連鎖效應、增值效應和拉動效應。以福建聯合石化公司為例,每年生產六十多個品種近千萬噸的石化產品,這些產品與我市紡織、服裝、塑料、橡膠、包裝、制藥、建筑及其他日用消費品的生產關聯度很高,有明顯的市場需求。滿足這些需求,促進經濟發展,需要我們在壯大“龍頭”企業的同時,依托其產品、市場優勢推進石化產業的集群化發展。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抓龍頭、鑄鏈條、建集群”的要求,現就加快實施發展泉州石化產業行動計劃談幾點建議。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