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福建省委、省政府重要決策部署和對新時期泉州發展的一系列新要求,近期中共泉州市委決定,在全市開展以“增強憂患意識 推動長遠發展”為主題的大討論活動。這是一場統一思想、振奮精神的大討論,必將激發出奮發有為、攻堅克難的力量,讓泉州肩負的時代使命深入人心,讓憂患意識成為新一輪發展不可或缺的精神“鈣質”。
一個進取的城市必然與時俱進,一個與時俱進的城市必然居安思危。面對“望全國,‘標兵’疾行,回視全省,‘追兵’漸進”的現狀,為了明天更美好的城市更美好的家,愛拼敢贏的泉州人開始反思,并掀起澎湃思潮,為推動泉州新一輪發展匯聚更多正能量……
泉州作為“中國品牌之都”,擁有105件中國馳名商標,46項中國名牌產品,“匹克”、“安踏”、“特步”、“九牧王”等一面面品牌旗幟迎風飄揚。但是與全國先進城市相比,泉州城市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還顯得弱小,遠不如企業品牌在全國的知名度高,出現縣域品牌、原產地知名品牌高于城市品牌的局面。
當前,加快推進城市品牌建設已成為泉州增加城市魅力,吸引人才外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為此,泉州品牌發展中心積極響應泉州市委關于開展“增強憂患意識,推動長遠發展”大討論活動的號召,在前期開展的“如何實現泉州城市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協調發展、良性互動”大調研的基礎上,公開向社會征集了十幾篇有份量的文章,并編印成冊——《泉州品牌發展戰略優秀征文集》,從本期開始,我們有選擇性地摘錄一些精彩的篇章,在《中國品牌》雜志上刊登,以饗讀者,共同為泉州城市品牌的發展獻計獻策。
[strong] 泉州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林琪偉:[/strong]
[strong] 讓泉州城市品牌與企業品牌交相輝映[/strong]
林琪偉認為,開展城市營銷,打造城市品牌是提高城市競爭力的必由之路。在面對由于泉州自身城市發展問題,帶來的大量國內乃至國際知名企業流失,以及更多優秀企業正在外遷尋找與企業形象更為匹配的城市的事實面前,加大城市建設,完善城市配套,打造泉州良好的城市品牌形象迫在眉睫。
他分析,從泉州城市品牌與企業品牌打造的現實來看,目前存在企業品牌知名度大,認知度高,城市品牌知名度較小,認知度較低,城市品牌與企業品牌打造缺乏聯動性的問題。如何促進城市品牌、產業品牌、企業品牌的和諧互動,進一步打響泉州作為“品牌之都”的美譽,擴大泉州的城市知名度和影響力,是泉州必須直面的一個新的發展課題。
對此,林琪偉提出了幾點建議:一是以城市品牌建設為龍頭,統領行業品牌和企業品牌和諧發展,在共同價值觀的指導和感召下,優化內部資源配置。二是以民營企業為主體,充分利用城市內知名企業、產業的原產地形象的塑造和包裝,擴大城市品牌的影響,形成企業和城市品牌傳播共贏的局面。三是避免出現政府缺位現象,政府應主動承擔起領導城市品牌建設的責任。
泉州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室主任王偉明:
[strong] 精心打造泉州“城市名片”[/strong]
“發展旅游業是打造城市名片的一個重要抓手”,針對當前國內外經濟、產業都面臨深刻調整轉型的形勢,王偉明認為,黨的十八大報告發出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的號召,這無疑對泉州打造“城市名片”、加快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是一個重大利好,要充分把握好這個契機。泉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最寶貴的資產就是宋元時代所創造的海洋文明,建議市政府花大精力組織專題研究,邀請資深專家學者,充分論述泉州“海洋文明”的價值,并在此基礎上,邀請國內策劃界的高手,認真梳理“亮點”,精心創意包裝,著力塑造與打響泉州“海洋文明”的品牌。
王偉明指出,明確了泉州旅游業最強的“品牌”是什么后,可進一步提出泉州文化旅游的定位是“中國海洋文化之都”,將泉州打造為領略中國“海洋文明”的旅游目的地,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市場細分,推出切實可行的“營銷”策略。
泉州市工商局商標廣告監督管理科王培忠:
[strong] 明確泉州城市品牌定位[/strong]
王培忠認為,精確的城市品牌定位,是城市個性化表現,泉州城市品牌的定位,應該在傳承過去的基礎上,把握現在、展望未來。過去,泉州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唐朝時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宋元時期被稱為“東方第一大港”。現在,民營經濟是泉州最大的特色、品牌、支柱和優勢,泉州已然成為“中國知名民企樂園”。未來,泉州應通過打造具有世界高知名度的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塑造好國際知名品牌高地的城市品牌形象。“泉州城市品牌定位應是: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中國知名民企樂園、世界知名品牌高地”。王培忠總結道。定位明確之后,就是城市品牌的培育,這方面需要政府主導、推動,社會關注、參與,應該在確定城市品牌載體的基礎上,努力營造城市品牌氛圍、弘揚城市品牌文化。《中國品牌》2013年4月刊 劉文鎮 陳金昌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