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深魁 林劍波 通訊員 李振輝)“喝豆漿”長大的鐵觀音,不單單是蔡登山的一句口頭禪,而今也成為其在全國各地茶葉連鎖店的金字招牌,吸引著好茶者紛至沓來。
自古高山出好茶。近日,記者走進安溪縣長坑鄉的杉品茶園,海拔千余米的鳳凰山上,3000余畝無公害茶園郁郁蔥蔥,舉目皆青翠,滿園飄茶香。在茶園內,六七個5米見方的灌溉池、豆漿池零散分布,十分顯眼,幾十名工人穿梭在茶樹間,正忙著鋪蓋地膜。公司負責人蔡登山聊起的“茶經”,正是從這些再普通不過的地膜開始。
有“身份證”的茶
“茶園海拔高,采茶期比山下晚半個月,現在是關鍵期,多找些工人料理。”蔡登山告訴記者,公司堅持生態茶理念,不噴灑農藥,蓋地膜既防止雜草生長,也能保持水分。
祖籍澎湖、來大陸經商20多年的蔡登山,1999年來到安溪鳳凰山,被這里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所吸引,決心開園種茶,杉品茶園由此應運而生。“這里海拔高,云霧繚繞,沒有塵土污染,晝夜溫差大,病蟲害較少,是種植高品質鐵觀音的風水寶地。”蔡登山介紹,經過認真比對篩選,最終確定有數百年品系的老祖公種鐵觀音作種苗,茶樹品質、茶葉音韻都相當不錯。
“種茶如登山。讓上等好茶走進市場,讓工廠走進深山茶園。”蔡登山的“茶經”簡單直白,將茶廠建在茶園里的做法,既避免茶青因運輸受到污染,又最大程度縮短了采茶、制茶的時間,保證了茶葉的新鮮度。而這樣做的結果是,該公司開發的一系列鐵觀音產品中都有了兩張證書: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證書和國家茶葉質檢中心出具的“產品檢驗報告”。
原來,將“茶業百年老店”視為目標的蔡登山,把“生態茶”、“放心茶”放在首位,并以其作為杉品茶園永續發展的“生命綠卡”。每一季的茶葉,都要送往省茶葉質檢中心進行檢測,只有獲得質檢證書,才能推向市場。“一盒茶葉兩份證書,帶‘身份證’的鐵觀音,比防偽技術都可信。”茶園基地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愛“喝豆漿”的樹
茶園里,茶樹枝粗葉肥,墨綠色的葉片鮮亮喜人。沖一壺茶,味道醇正,香韻持久。這一片好葉、一壺好茶的誕生,除得益于優良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茶園管理經驗,還離不開蔡登山為茶樹量身定制的“食譜”。
每到施肥的季節,蔡登山就采用優質黃豆打磨豆漿,加入日本進口的菌肥,待混合發酵分解出植物蛋白,再按比例搭配豬糞、羊糞等,作為灌溉的專用肥料。實踐證明這種“豆漿套餐”不僅能為茶樹提供多種養分,還改善了土壤的通風性、肥沃度,同時使茶葉具有獨特的香韻。
“豆類植物蛋白質含量高,而茶樹生長需要蛋白質,豆漿就像藥引子,用它喂養茶樹,茶葉品質至少提升30%,可以長出最好的鐵觀音。”蔡登山向記者算起一筆賬:3000畝茶園,一季茶灌一遍豆漿,一年三次采茶期需灌溉三次,這樣僅黃豆就需要十幾噸,成本得數十萬元,還不算底肥、人工費等。但是,高投入換來高產出,如今,蔡登山與他“喝豆漿長大的鐵觀音”在茶界大有名氣,全國52家加盟連鎖店吸引了不少鐵桿粉絲,常常是采茶期未到就有人跑來茶園預定。去年,該茶園年產鐵觀音3萬多公斤,銷售額達3300余萬元。杉品茶園獲評“廈門市著名商標”,其生產的鐵觀音還成為2012中國國際茶產業投資展覽會指定用茶,“登山的茶”更加火了。
茶葉好、品質高,附近茶農紛紛上山“取經”。蔡登山不僅毫無保留地傳授經驗,甚至上門指導。如今,許多當地茶農紛紛把新技術和新工藝借鑒到自己的茶園,希望共同做大鐵觀音茶葉的市場。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