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農信聯社發展紀實
惠安縣委書記肖漢輝,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賴清正與惠安農信聯社“雙先”、領導班子合影
惠安農村信用社大樓
作為一個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要在競爭幾乎達到白熱化的現代金融領域中謀得一席之地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不要提如何發展壯大。
惠安農信聯社服務區域包括惠安縣和泉州臺商投資區。惠安縣,是福建省縣域經濟比較活躍、社會進步比較顯著、發展勢頭比較強勁的沿海開放縣份之一;位于泉州東南部的泉州臺商投資區,作為國家級臺商投資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更是泉州未來最具發展潛力的區域之一。這里的縣(區)一級支行銀行業金融機構數已經超過了15家,金融同業競爭十分充分。在這樣的背景下,惠安農信聯社卻能夠做到每年上一個新臺階,在市場占有率不斷加大的同時,經濟和社會效益得到顯著提升,這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
“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扎根當地、創新作為,通過精細化管理和靈活的市場機制來實現目標。”惠安農信聯社理事長史桐融接受《農村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該社充分發揮“地方一級獨立法人、決策鏈條短、服務網點最多、股東在當地、稅收繳納在當地”的五大優勢,大力實施“金融服務進村入社區、陽光信貸、富民惠農金融創新”三大工程,用心服務“三農”、服務中小微企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正努力將自身打造成為“客戶滿意、股東滿意、員工滿意、基業長青、受人尊重”的現代金融企業。
據了解,惠安農信聯社2010-2012年已連續三年保持“六個第一”(即各項存款、儲蓄存款、各項貸款的總量和年度增量均位居當地銀行業金融機構之首)。至2013年4月底,存款市場占有率27.28%,貸款市場占有率26.06%。同時,惠安農信聯社是惟一一個稅收全額在當地繳納的銀行業金融機構,2006年至今累計上繳及代扣各項稅款2.95億元,其中2012年累計入庫各項稅收8763.08萬元(含代扣個人所得稅),居當地金融機構納稅額第一位,企業所得稅、營業稅納稅額位居當地前列,為當地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做出了突出貢獻。
今年2月底,惠安農信聯社總資產首次突破百億。至2013年5月底,存款85.09億元,貸款55.32億元,存、貸款總量均居當地各金融機構之首,主要經營指標名列福建農信系統前茅,綜合監管評級為2B級良好銀行(目前福建農信系統最高等級),金融企業績效評價為AAA級,多次獲評惠安縣經貿、農村工作先進單位和納稅大戶、慈善事業貢獻獎等,2007-2012年連續六年同時取得福建農信系統“經營管理十強”、“業務增長十佳”稱號(泉州市獨一無二,福建農信系統僅2家),并榮獲福建農信系統成立60周年“百家先進集體”以及十一五期間“又好又快特別獎”、“效益質量最佳獎”,還有“2012年度福建銀行業金融機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先進單位”(福建農信系統僅有2家獲此殊榮),連續兩屆獲評“福建省文明單位”和“泉州市納稅信用A級納稅人”,同時還被授予省五一勞動獎狀、省銀行業文明規范服務示范單位、省模范職工之家、省紅十字人道榮譽獎等稱號。
惠安縣委書記肖漢輝蒞臨惠安農信聯社年度工作會議并為“雙先”頒獎
泉州臺商投資區黨工委書記吳漢宗關心指導惠安農信聯社工作
扶持小微企業 融入地方經濟惠安素以“漁業強縣”、“建筑之鄉”、“雕藝之鄉”著稱于世,現已形成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石雕石材、食品飲料、鞋服包袋、五金機械、建筑裝飾等五大主導產業,以及船舶修造、石化化工、裝備制造、光電信息和旅游業等新興產業。泉州臺商投資區正著力打造綠色智能交通、風電裝備制造、光電信息、上市企業創業園、現代高端服務等五大百億集群和綜合物流樞紐中心、兩岸區域性金融中心兩大載體。在這些產業的背后,是數以千計的小微企業支撐,服務好小微企業,對地方經濟的貢獻更是不可估量的。
惠安農信聯社始終站在發展的前沿,主動融入地方政府打好“五大戰役”、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戰略部署和活動熱潮中,積極扶持小微企業,合理統籌、科學規劃信貸投向、節奏,大力推進“增戶擴面、支農支小”戰略轉型,著力在凸顯“三農”銀行、中小微企業銀行特色方面狠下功夫。
完善服務機制
惠安農信聯社通過單列貸款規模、單獨下達任務、單獨進行考核、差別利率定價等方式,不斷完善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風險定價、業務核算、貸款審批、激勵約束、專業培訓、違約信息通報”等六項機制,盡量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同時加強項目信息收集,密切關注和主動對接當地重點建設項目,以信貸為杠桿引導企業優化資源配置和轉型升級。
僅2012年,該社就新發放小微企業貸款307戶、10.36億元,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28.34億元、比上年增長24.79%,小微企業貸款戶數達569戶、比上年增加159戶、增長38.78%。如石材行業是惠安縣的支柱產業之一,從上世紀90年代起是以日式、歐式墓碑石材為主導產品,但隨著日本、歐美經濟的不景氣和國內行業間的無序競爭,行業利潤率大幅下降。對此,該社積極引導石材企業的產品向具有濃厚的歷史文化傳承底蘊的石雕業轉型,扶持了10多家各具特色專長的行業領軍企業,如聳立在美國國會山廣場的“馬丁路德金”大型雕像就是該社支持的企業———鼎立雕藝公司精心雕琢的石藝精品。
支持特色產業
針對本地海洋產業特色,惠安農信聯社形成了集漁船抵押貸款、漁民小信和聯保貸款、漁業生產流動資金貸款等海洋產業鏈信貸產品———“海融通”貸款,至2013年5月末該類貸款余額3.57億元,比年初增加2805萬元,增長8.51%。如為龍騰漁業公司等3家捕撈業企業提供信貸授信1400萬元,支持建造大噸位鋼質漁船3艘。
2010年2月份,當得悉中國漁業互保協會在惠安縣選擇一家金融機構作為其在福建省首例發放參保漁船小額貸款的委托代理機構時,惠安農信聯社通過多種渠道主動對接,最終以“四大優勢”即點多面廣的網點優勢,貼近漁村、熟悉鄉情的地緣優勢,陽光辦貸、快捷、便利的服務優勢以及支持當地海洋經濟3億多元貸款保有量的業務優勢,成功獲得了委托代理權,3年多來累計代理發放漁業小額貸款238筆金額1690萬元,有效擴大了農信品牌的社會影響力,為引入外地資金支持本地經濟發展做出了有益的嘗試。2013年,該社與福建省漁業互保協會進一步加強合作,為當地97艘參保漁船提供期限3年、授信總額966萬元的“萬通寶”自助循環貸款,有力助推當地漁業可持續發展。
拓寬融資渠道
惠安農信聯社堅持把市場需求作為產品和服務創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推動服務轉型升級。繼續推動落實 “陽光信貸”工程、小企業“快速審貸”試點和“網上申貸”服務,不斷提高辦貸速度、透明度和服務質量。同時在提供授信、開票、貼現、保函等多樣融資手段的基礎上,還推出了“萬通寶”自助循環貸款、商標專用權質押貸款、汽車消費貸款、“好計劃”分期還款貸款等新業務,特別是攜手政府、工商部門在本地各銀行業機構中首家推出商標專用權質押貸款,以福建著名商標“越豪”為質押,貸款200萬元給港燕服裝有限公司,有效幫助小微企業拓寬融資渠道、提升商標品牌價值、增強綜合競爭能力,在業內收到良好的宣傳效應。
力推三大工程 服務千家萬戶
惠安縣和泉州臺商投資區有95萬多人口,是閩南著名僑鄉和臺灣漢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在這里推行普惠制金融意義重大。惠安農信聯社堅持以客戶為中心,想客戶所想,急客戶所需,將“服務三農、服務中小微、造福民生、回報社會”真正落到實處,在提高金融服務覆蓋面、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推行陽光信貸和信貸產品創新等方面下足功夫,取得了顯著成效,得到了各級黨政、人行、銀監等部門的充分肯定和廣大客戶的普遍好評。
建設便民服務點
實現金融全覆蓋
2010年,惠安農信聯社獲得了惠安縣“新農保”業務的獨家代理權,該社統籌機構、人員、資金、設施等力量,全力做好“三個服務”(即服務基金管理、服務參保農民、服務經辦機構),并在轄內無銀行網點和自助銀行設備的行政村設立了243個“農信便民點”,廣泛布設福農通、生意通、居家銀行等自助服務機具,在家門口就近為村民提供新農保、農村低保、農民工銀行卡等小額取現、保費繳納及轉賬、查詢等服務,實現了金融服務全覆蓋,同時還提供開卡免工本費、全省農信系統內結算免手續費、刷卡消費免手續費等優惠,切實為新農保客戶提供方便、減輕負擔,獲得了福建省新農保綜合考評組的一致好評。
至2012年末,該社已開“新農保”聯名卡421675張,累計發放養老金11079.37萬元,累計收取保費9188.51萬元。同時該社還承擔著種糧和良種補貼、漁業燃油補貼、庫區移民補貼及低保補貼等多項政府補貼代發業務,2012年共計代發各類政府補貼5654.12萬元(不含代發新農保資金),已辦理“一折通”存折18.44萬本(不含新農保卡/折),且無收取任何成本費用。
推進農戶建檔
創建信用工程
為改善農村信用環境,進一步加大“三農”扶持力度,促進城鄉統籌發展,惠安縣政府和泉州臺商投資區管委會分別發文成立了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各有關科局、鄉鎮政府和村(居)委會等力量支持惠安農信聯社推進農戶信息建檔工作,形成了縣(區)、鄉鎮、村(居)三級聯動機制。該社采取先易后難和先試后推的方式,組織客戶經理進村入戶實地采集農戶信息和了解服務需求,有序推進農戶建檔工作的開展,目前已實地采集農戶信息4.63萬戶。
據了解,惠安農信聯社僅在螺陽鎮梧宅村就完成了農戶建檔342戶,評級授信332戶、授信額度1204萬元,并逐戶發放“授信通知單”告知農戶評級結果及授信額度,還授予該村“信用村”稱號,有力助推了該村的經濟發展和家園建設,并受到《福建日報》、《農村金融時報》的關注和報道。目前該社在轄內已成功創建了20個信用村;至2013年5月末,農戶貸款總戶數19512戶,目標農戶貸款面達15.26%,農戶貸款余額16.45億元。
搭建多種平臺
實行陽光辦貸
惠安農信聯社深入開展 “陽光信貸”工程建設,在轄內所有行政村(社區)的村(居)委會、小額支付便民點、老人協會等人群密集地設立590塊“農村信用社申辦貸款流程公示牌”,公布貸款流程、申請材料、經辦人員、聯系電話、監督電話等內容。同時印制9.1萬份“申辦個人貸款指南”宣傳單,通過報紙夾帶方式發至千家萬戶進行陽光辦貸宣傳。
惠安農信聯社聯手洛陽鎮、梅嶺村開展“關愛二女戶、困難戶,富民惠農”活動并入村現場辦貸,受到了《福建日報》的關注和報道。同時還全面建設陽光信貸標準化網點,在轄內41個網點統一上墻設立“陽光信貸服務欄”,公布信貸標準化流程、貸款利率政策及定價標準、信貸服務人員信息;統一設立“貸款需求登記處”并設置“貸款需求登記簿”;統一申貸渠道,指定柜臺電話為“陽光信貸”服務電話,并在惠安農信網開通“網上申貸”綠色通道,打破貸款申請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切實提高服務效率和辦事透明度。
創新信貸產品
提升服務水平
惠安農信聯社梳理制作《支農支小服務手冊》、《信貸產品手冊》,有針對性地推出“惠村通”、“聯貸寶”、“萬通寶”、“美麗鄉村”貸款等新業務。如在當地首家推出“美麗鄉村”農房按揭貸款,承辦泉州市小城鎮改革試點崇武鎮霞西村120戶、授信總額2400萬元農房按揭貸款,有力助推了當地“美麗鄉村”建設,獲得廣泛好評。至2013年5月末,累計發放“惠村通”村兩委貸款118筆1188萬元、“聯貸保”貸款2554筆13442萬元。
同時,惠安農信聯社積極辦理“二女”戶計生貼息貸款、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農村青年創業貸款、巾幗創業貸款等民生業務,贏得群眾信賴與認可。至2013年5月末,該社發放“計生二女戶”貼息貸款133筆473萬元、生源地助學貸款615筆343.23萬元、青年創業貸款71筆320萬元、巾幗創業貸款76筆918.5萬元,并于2012年12月在全省農信系統首發“學生資助卡”,目前已經發卡1372張。
惠安農信聯社史桐融理事長帶隊深入當地臺資企業了解融資需求,與臺商共商發展大計
創新激發力量 抓好管理增效
“錢可以買到一個人的時間,一個人的勞動力,但是買不到熱情,買不到主動,買不到對事業的忠誠與奉獻,而這一切都可以通過企業文化建設來做到。”惠安農信聯社理事長史桐融表示,長期以來,該社在大力拓展業務、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大力推進“五個創新”,充分激發“五種力量”,打造優秀企業文化,有效提升經營管理水平。
考核機制創新
激發內生動力
績效考核是經營管理的“指揮棒”,該社通過建立“四種機制”,著力構建“月通報、季促進、年獎懲”三位一體的績效管理體系,全方位激發每個網點、每位員工的工作熱情,在全轄形成了“比學趕超”的良好競爭氛圍。
建立“按月通報、按季約談、按季表彰”工作機制。每月通報各基層網點績效考核排名情況,每季度對季度考核后三名的信用社和分社主任進行約談,同時對季度考核前三名的網點授予流動紅旗并進行座談表彰。建立“分類考評、賽馬評分”考核機制,促進網點間“比、學、趕、超”氛圍的形成。建立網點負責人末位淘汰機制,對于年度績效考核得分在規定分數線下且排名末位的信用社以及排名最后兩位的分社,解聘該信用社或分社主任職務。建立長效激勵約束機制,鼓勵隊伍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
人才培養創新
激發隊伍學習力
惠安農信聯社積極適應新形勢、新業務發展的需要,大力實施員工年度培訓規劃和網點標桿培訓,并建立培訓中心和視頻培訓系統,為員工打造學習、考試、提升的平臺。同時與學歷再教育、職稱考試、從業資格考試等活動相結合,出臺關于加大崗位資格認證和業務技能比賽獎懲力度的措施,有力引導全員樹立“培訓是最大的福利”的理念。
同時,該社堅持“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積極推動崗位鍛煉和后備人才儲備建設,推行信用社主任、分社主任以及機關人員等重點崗位公開競聘。2008年以來,惠安農信聯社累計對7個信用社主任、17個分社主任崗位進行了公開競聘,并實行競聘目標責任制和競聘保證金制度,有效推動了競聘網點業務持續穩健發展,同時也進一步形成了“收入憑貢獻,進步靠才干”的良好用人導向。
溝通渠道創新
激發基層創造力
一線員工直接面向廣大客戶,更容易發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往往會有很多建設性的意見或建議。惠安農信聯社自2010年起深入持續開展征集員工合理化建議活動,搭建機關與基層、領導與員工交流溝通的全新平臺,如2012年共收到合理化建議243條,采納85條,并全轄通報表揚6期、79人次、獎勵42500元。該社還于今年初在全轄開展征集“廣告金點子”活動,以及黨委成員以“增強憂患意識,推動長遠發展”為主題分片下基層聽取員工意見和建議,累計收到192條意見或建議,采納56條,同時通過專題研究、領導督辦、定期匯報等方式落實合理化建議,使之真正發揮作用,有效提高了員工參與經營管理的積極性。
效能建設創新
激發機關服務力
惠安農信聯社在機關推行績效與基層網點業務等掛鉤的考核辦法,并堅持實行“周計劃”匯報工作制度、AB崗工作制度、限時辦結制、部門負責人問責制,對超時辦理的責任人進行違規積分。如在每周一召開的社務例會上實行“周計劃”匯報辦法,要求機關各部門負責人匯報上周主要工作完成情況、未能完成的需要說明原因,并匯報本周的重點工作計劃、完成時限和需協調事項。同時,該社還建立起覆蓋全體員工的OA辦公系統和覆蓋所有網點的視頻會議、培訓教育系統,辦公流程得到進一步優化。通過上述舉措,大大提高了機關辦事效率,有效改進了機關工作作風。
監督方式創新
激發制度約束力
建設遠程監控管理體系。惠安農信聯社建設覆蓋各營業網點、自助機具的遠程視頻監控管理系統,并充分發揮其風險識別和監督執行作用,實行按月監看抽查、每月通報處罰、違規積分等機制,由監控中心專職值班員每天進行24小時監看,重點監督各網點的文明規范服務、柜臺操作、安全保衛等制度執行情況,同時每月由分管領導和機關部門對網點制度執行和監控中心履職情況進行再監督,有效識別和防范操作風險。
加強社會監督。惠安農信聯社通過設立24小時客戶投訴舉報電話、寄發服務征詢函、聘請行風評議代表、明察暗訪等方式,將員工的服務質量與績效工資、積分管理等掛鉤,進一步使員工置身于廣大客戶的有效監督之下。( 陳衍水)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