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經濟網8月15日訊 節能環保產業迎來爆發式發展。在11日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中提出,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到2015年,總產值將達到4.5萬億元,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
業內人士對《意見》的出臺并不意外。早在去年5月,國務院就確定了以節能環保產業為首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在飽受能源和環境困擾的國內大環境下,節能環保產業即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期。
不久前,交出年中靚麗成績單的南安裝備制造業,市場跟隨的腳步聲自然不落人后。這幾年來,不少新興的節能環保設備企業在業內脫穎而出,也有一些傳統機械企業加入這股大軍。在搶灘節能環保新興產業上,南企再次走在市場前列。
近10家南企掘金環保設備市場
在這些生產環保設備的企業中,不得不提到從事污水處理的碧藍環保公司。
“只要有工業廢水產生,就需要用到水處理設備,水處理產業前景廣闊。”2010年,林炳金成立泉州市碧藍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深耕水處理環保市場。
早在2006年,林炳金就研發出利用膜分離技術處理工業污水的技術。自成立公司以來,林炳金又研發出重金屬回收技術。憑借這兩項技術,碧藍在工業廢水處理上取得重大突破,水處理設備被廣泛應用于污水處理、電鍍重金屬回收等領域,每年為社會節約水資源1000萬立方以上。
“本來是工業廢水,經我們的設備處理后,水質能達到自來水使用標準。這不僅不會造成污染,也為企業節約了大量的用水和污水處理成本。”現在,林炳金的污水處理裝置已被全國100多家大中型企業采用。
而用于電鍍行業的重金屬回收技術及其裝置,則可以對工業電鍍中產生的“二價金屬”進行回收,使金屬利用率達到99%。這項技術一經面世,就被中宇集團引入電鍍生產線,專門負責銅和鎳等金屬離子的回收再利用。正因為此,碧藍保持著驚人的發展速度。從2010年的100多萬元營業額,躍升至2012年的2000多萬元。
而位于梅山的海特機械,則是一家生產回收廢棄木屑設備的環保明星企業。梅山木材市場發達,由此產生了很多廢棄木屑、稻殼,這些看似毫無價值的廢棄物,對海特機械來說就是寶。海特機械董事長劉海濱利用這些廢棄物,生產出生物質顆粒燃料。“每1萬噸生物質燃料可替代標準煤0.8萬-1萬噸,熱效率可達90%以上,遠高于燃煤的60%。這還省去了單純燃煤增加的環保治理費用。”
不僅生產燃料,設備也是一大市場。2011年,劉海濱率先投入800多萬元研發生物質顆粒燃料設備。僅用半年時間,海特就完成了生物質顆粒燃料設備的研發和生產。“在同等產量的基礎上,我們的設備耗能比國外設備節省一半以上。”兩年來,海特開始迎來市場回報期,生物質顆粒燃料設備賣到了國外。
據記者粗略統計,目前在南安市場上,專業從事節能環保設備產業的成規模企業有近10家,業務涵蓋水處理、廢氣處理、脫硫除塵、垃圾焚燒等領域。
新政策倒逼傳統機械行業轉型
《“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明確,“十二五”期間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長15%以上,到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4.5萬億元。
業界專家認為,在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的倒逼下,可以預期未來節能環保產業將有一波大的發展。南安一些傳統裝備制造企業也緊跟市場腳步作出調整,相繼推出新型節能環保設備。
2011年轉戰工程機械領域的三聯機械,一進入市場便遇到低潮期。作為混凝土和路面設備的新軍,三聯機械高舉環保大旗。兩年前,三聯機械在進入混凝土攪拌設備和瀝青設備行業時,就打出了產品的高效環保牌。
三聯機械技術員蔡國良告訴記者,他們新開發的攪拌站在攪拌機理和結構上都與傳統制造有所不同。“強制式無軸攪拌機是一種全新的高效雙螺軸強制式攪拌機,無中間軸,攪拌效率接近傳統攪拌機的兩倍。攪拌主機的速度提高后,攪拌時間縮短了,自然降低了能耗。”
據悉,在同樣單位時間內,三聯機械產品至少能提高20%-30%的產量。此外,良好的除塵效果也保證了產品的環保性能。
群峰機械也大打“環保牌”。前段時間,記者在該公司車間內,見到了一臺變廢為寶的機器。“這條移動式建筑垃圾生產線,可利用建筑垃圾、工業廢渣等廢材料作為原料,通過破碎、篩分、成型后,生產出符合要求的新型墻體材料。”群峰機械總經理助理張建海說。
此前,由于國內不少地方在城鎮化過程中產生很多建筑垃圾,地下掩埋很不環保。為此,群峰機械研發出這條建筑垃圾生產線,就地實現建筑垃圾的二次利用。“這條生產線一經推出,就有很多建筑商主動跟我們聯系。”最近,張建海剛剛送走幾批來自西部省份的意向客戶,“現在在西南一帶已有不少客戶在使用我們的生產線,還有一些客戶在和我們談判”。
記者了解到,包括卓越鴻昌、東南路機等10多家企業,也都推出了“免托板磚機生產線”、“瀝青可再生設備”等節能環保設備。這種“舊瓶裝新酒”的產品研發模式,也讓南安傳統裝備制造企業煥發出新的活力。
南安裝備制造行業可望迎來新增長點
近年來,隨著國內節能減排的深入推進,“綠色制造”概念也逐漸融入到南安裝備制造業的生產過程中。隱藏在這些技術背后的,則是節能環保市場巨大的利潤空間。
“單看南安,這幾年就興建了不少污水處理廠,這些都需要用到污水處理設備。”林炳金預計,在水處理領域,南安至少有20億元的市場需求;再加上其他環保設備需求,并從全國范圍來看,市場大到無法預估。
亞洲中小企業經濟發展研究會秘書長范志強此前為南安產業發展把脈。他說,企業埋頭苦干就能掙到錢的市場階段已經過去,埋頭苦干不如“抬頭看天”,南安企業應該緊跟國家政策腳步,適時對企業發展方向作出調整。
“十八大過后,國家十二五規劃規定了七大新興戰略產業,包括節能環保、新興信息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業和新材料等領域,都有很多機會可以挖掘。”在范志強看來,節能環保這一最具市場空間的產業,對南企來說無疑是最簡捷的市場切入點。
“在南安,能和節能環保產業結合的,涵蓋了石材、水暖和裝備制造幾大主流產業,如果能順利轉型對接,市場空間非常大。”范志強分析道。
范志強說,解決節能環保問題,是目前國內經濟升級版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對南安企業來說,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對拉動投資和消費,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產業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