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老醋,與山西老陳醋、江蘇鎮江香醋、四川保寧醋并列為“中國四大名醋”,也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作為一個民生、健康產業,近年來,國內不少醋企業、醋產業獲得長足發展。在這一大背景下,永春老醋發展狀況如何?當地如何在地理商標保護與開發中尋求平衡?近日,本報記者深入到永春,一探究竟。
要產量還是要質量
永春醋產業,如今主要集中在縣城,有7家企業。記者來到其中最大的一家醋企——永春老醋有限責任公司。
走進永春老醋有限責任公司傳統窖藏車間,空氣里彌漫著濃濃的醋香,多個閩南傳統球形醋缸整齊排列著,工人師傅拿起長柄大耙,正對醋缸進行有氧攪拌。
永春老醋,又名福建紅曲醋、烏醋,它以優質糯米、高級紅曲、特等芝麻、白糖等為原料,實行液態深層發酵,加以獨特生產配方陳釀多年而成;其中經歷糯米蒸煮、酒精發酵、醋酸發酵、培菌、陳釀等大小50多道工序,陳釀數年甚至十幾年而成。永春老醋與其他食醋的區別還在于不需添加食鹽和防腐劑。
“永春老醋需要三年成酸,五年成釀。永春老醋的特色在于沿用1000多年的傳統工藝釀造,其中的活菌儲藏,無需人工殺菌,更是它優于其他名醋的地方。它還是全國唯一以紅曲為主要原料釀造的醋種,紅曲所含的洛伐他汀也是降血脂保健品的主要成分。”永春老醋公司總經理張曉強介紹說,再加上使用的原輔材料都是優質的糯米、紅曲和芝麻,營養價值雖高,但生產成本也較高。
由于一直采用傳統工藝釀造,時間長、耗糧高、規模產能相對有限,永春老醋生產成本居高不下。近年來,原材料、人工成本的大幅提升,整個生產總成本更呈高漲態勢。在醋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高成本的劣勢,使得永春老醋并不具備價格競爭力。
“而要降低成本,除非機械化規模生產,比如大量生產配置醋,但這樣勢必要影響到永春老醋的質量,也將會砸了‘永春老醋’的牌子。”張曉強說。
產量與質量,似乎“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以質量取勝,還是追求產量、放棄永春老醋傳統釀造的品質?永春老醋人選擇了前者。“這是永春老醋的優勢所在,絕對不能丟,否則,我們會喪失長遠發展的競爭力,也會毀壞祖先給我們留下的醋文化遺產。”張曉強說。
品牌化與精細化
“必須走高端化、品牌化、差異化路線,除此別無他路。”在永春經貿局局長劉良水看來,既然無法復制其他產地的以規模化優勢取勝的路子,那么,永春老醋必須另覓發展之路。
在永春老醋公司最早的窖房里,1000多口陶缸里放置的老醋是從建廠開始儲藏至今的。而除了采用醋缸窖藏外,與運用發酵罐不同的是,這些老醋至今全采用花崗巖石頭池發酵。“這可以更好地延長發酵時間、保證良好的發酵效果。”永春老醋公司總經理助理林偉民介紹說。正是這1000多口陶缸,醞釀出歷久彌香的濃厚醋味,也是永春老醋追求高端化的基石。
為提升永春老醋的品牌價值,2011年以來,永春縣政府先后出臺了《永春老醋產業發展規劃》等文件,提出了品牌發展戰略,扶持永春老醋品牌建設和市場營銷,扶持資金高達數千萬元。此外,當地政府還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拓展永春老醋在保健、特殊功效、化妝品、醫藥等方面的技術開發和產品生產、市場推廣。
在政府的扶持下,包括永春老醋有限責任公司、永春順德堂食品有限公司等公司開發出了包括醋豆、醋膠囊以及直接飲用的營養醋等多種新產品。“在科研創新下,醋正在擺脫僅是調味品的尷尬身份。”永春順德堂食品有限公司廠長、工程師陳炳章說。
永春老醋有限責任公司展示廳內,擺放著的老醋產品琳瑯滿目。一盒30年窖藏老醋——兩瓶老醋搭上一個醋壺、兩個醋盤可以賣到300元。“公司依托窖藏資源,開發出高檔窖藏系列、小包裝醋等禮品醋,占領高端市場。這款高端禮品醋,一年能賣600萬元。”張曉強介紹說。創新不止于此,他們還設計出了一款10毫升一小瓶的旅行醋;將醋與飲料結合,研制出草莓、蘋果等幾十種口味的醋飲料。
“接下去準備把醋吧和老醋專賣店的模式復制到全國各大中城市,建立更為全面的營銷網絡,讓更多的人通過老醋進一步了解永春。”張曉強說,現在泉州、廈門都有永春老醋專賣店,今年將爭取拓展到全國,通過創新和市場化,讓老品牌煥發出新活力。
與此同時,老醋還在“吃干榨盡”上做文章:釀造后剩下的酒糟用來生產比較普通的香醋,最后的醋渣則賣給農場做有機肥。“每年600噸的醋渣可以為企業增加大概5萬元的收入。”張曉強
說,雖然錢不多,但重要的是使廢物得以再利用。
“3年前永春老醋的噸均價只有5000元,現在已經快接近1萬元了,翻了一番,比山西陳醋、鎮江香醋、四川保寧醋的噸均價都高。”張曉強對永春老醋的產業發展信心滿滿。
讓“文化因子”發光
參觀醋吧、品嘗特色醋飲料、攪拌醋缸、了解老醋釀造過程……在永春順德堂食品有限公司工業旅游示范點,游客們饒有興致地品味正宗永春老醋。
“醋”味十足的醋文化旅游,目前正在“中國四大名醋”之一的福建永春老醋的故里散發著獨特的“滋味”。
產品走出去,也要將消費者請進來。2010年,在永春縣旅游局的指導下,永春老醋有限責任公司、永春順德堂食品有限公司兩家企業共投入300多萬元建設游客服務中心、中國四大名醋展示中心、永春老醋特色工藝作坊、醋歷史與文化展示廳、醋吧品嘗區、加工包裝觀光區、醋窖藏陳釀室、老醋工藝流程游覽室等26個觀光點,并精心安排了以“永春老醋文化”為主題的5條工業旅游線路,讓游客品味醋香,見識香醋、醋豆、米酒等傳統釀造工藝,聽取醋文化、醋歷史講解,與永春老醋文化全方位親密接觸。
一位來自福州的游客張女士親身感受了老醋的傳統制造工藝,“永春老醋確實好,看了這個以后覺得制造工藝確實很傳統,感覺不一樣。”參觀完之后,張女士特地買了幾盒禮品醋帶回去,她說,“濃酸不澀、醇香濃郁、入口柔和,貴點還是能接受。”
工業旅游帶動了永春老醋產業的發展。“我們通過工業旅游這個平臺,把閩南最傳統的老醋釀造工藝展示給大家看,讓游客在與老醋文化的全方位接觸中了解永春老醋的品質。”張曉強說,永春老醋“聯姻”工業旅游后,每年都能迎來10多萬名游客,“游客走進窖窯,感受窖藏文化,再去展示廳轉轉,僅憑老廠房的銷售點,醋禮品每月的銷售額就翻了近四番”。
據介紹,下一步,永春老醋公司還將試水讓游客手工體驗傳統醋文化,“醋離開文化就是一杯酸水。我們準備建設一座老醋博物館,借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傳播永春老醋文化。”張曉強表
示,通過建立活動性博物館,可以讓更多人在參觀的同時參與老醋制作,體驗永春千年醋文化。
除了在工業旅游線路中安排游客參觀窖窯,他們還將窖藏文化融入產品中,以窖藏作為賣點,并在商標中標示。
“永春老醋最傳統的方式就是窖藏,它目前已是中國南醋文化的一種象征。”張曉強介紹,窖藏系列目前已成為永春老醋中最高端的產品,廣受消費者青睞。
與此同時,他們還將永春老醋與美食文化、養生文化結合起來,利用老醋所具有的開胃健脾、祛濕殺菌的保健養生功能,推出老醋美食菜譜以及醋膠囊、醋豆等保健醋食品。
保住“遺產”
面對產量與質量之間的矛盾,永春醋產業以創牌、細分市場、提升文化附加值等形式進行突圍,不走低價血拼之路,硬是從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闖出了一條差異化發展的路子,這種做法,新而奏效。
事實上,與永春老醋一樣,國內不少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也同樣面臨產量與質量“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這一現實問題。如要在短期內大幅度提升產量,勢必影響產品品質;而要穩定產量,則又面臨“量小利少”的市場尷尬。
所謂地理標志產品,是指“產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質量、聲譽或其他特性本質上取決于該產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經審核批準以地理名稱進行命名的產品”。
當下,工業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工業化帶來的影響與沖擊,也遍布各個角落??陀^地看永春老醋這類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它既是食品,更是一種歷史遺存。
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作為一種商品,自然應該開發。過去,一些地方因擔心商業化會導致產品失去原有品質,因而在工業化方面無法施展拳腳,亦步亦趨,導致一些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養在深閨人未識”,既沒有做大做強品牌,也沒有發揮富民作用,造福一方百姓。
筆者以為,在市場化大背景下,一定的工業化與規模化,有利于形成利益激勵,調動從業者的積極性,驅動良性循環,從而推動這些地理標志產品走向全國,走出國門。無論是從賺錢、富民的角度,還是從拓展中國產品與中國文化影響力來看,都是應有之舉。
然而,與一般意義上的可“無限復制”的工業產品不同的是,這類地理標志產品,其賴以產生與發展的基礎、可開發的承受度都是有限的。如果過度商業化和過度開發,以量搏利,求一時之利,那么,影響的必然是這個產品、產業的長遠發展,甚至砸了這個牌子。事實上,近年來,國內一些地理標志產品因過度開發,導致品質大幅下滑的案例并不鮮見。
正是由于清醒地認識到了這一點,永春人決定走適度量化、以質取勝、以品牌取勝的發展路徑。這種辦法,有效地解決了產量與質量之間“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給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的保護與發展,提供了一個好的案例與借鑒。
在中國,飲食不僅僅是飲食,更是一種文化。一部《舌尖上的中國》,讓中國的飲食文化風靡全國、享譽海內外,自然,永春老醋及其市場工藝,本身也是構成中華飲食文化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既然是文化,就應該有一個好的傳承與發展。
永春人在穩定醋產量的同時,注重保護工藝,挖掘文化的因子,讓老醋具有更多的文化附加值。這一做法,既賺了錢,又保住了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令人稱道。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