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持續升溫,我國對外貿易的外部環境趨緊。來自泉州市外經貿局的數字顯示,今年前6月,共有8個國家對我市啟動10起貿易救濟調查,案件共涉及13家企業,涉案企業大多為貿易公司,涉案金額約2976萬美元,集中在美國對華晶體硅光伏產品反補貼一案,涉案金額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28.6%。
新興市場貿易戰增加
據了解,今年上半年我市企業分別遭遇了美國對華晶體硅光伏產品雙反調查、泰國對華進口非合金鋼熱軋平材進行保障措施立案調查、印尼對華進口H型鋼保障措施調查、印度對華裸彈性絲紗進行保障措施調查、危地馬拉對華鍍鋅板產品反傾銷調查、澳大利亞對華晶體硅光伏模塊或面板反傾銷調查、巴西對華環形磁鐵和指甲鉗反傾銷調查、歐盟對華冷軋不銹鋼板反傾銷調查等。
從今年前6月的幾起反傾銷案件來看,來自新興市場的貿易戰正在增加。發起貿易救濟的國家從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向巴西、印度、印尼、泰國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擴散。此外,過去我市貿易摩擦案件所涉產品多為紡織、服裝、鞋、陶瓷、箱包等傳統產業,近年來不斷向光伏、太陽能、鋼鐵等新興產業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滲透。
反傾銷成為我市遭遇貿易救濟調查的主要形式。上半年,我市遭遇貿易救濟調查10起,其中反傾銷占了6起,反補貼1起,保障措施3起。
近九成企業丟了市場
“如果企業確定自己是涉案企業,但并不應訴,將被調查機構認定為不合作的企業,在調查中,確定傾銷幅度時,不應訴企業往往會被裁定一個較高的懲罰性稅率,從而失去競爭性,退出相關產品在該國的市場。”業內人士稱。
據了解,在今年裁定的歐盟對華人造石反傾銷調查一案中,市外經貿局與省外經貿廳和五礦商會聯系,對重點涉案企業進行一對一應訴指導,最終申請人申請撤訴,歐盟決定終止對該案的調查,泉州市三家積極應訴的企業為自身發展爭取了市場份額。
而未應訴的企業則往往會失去競爭性,省外經貿廳的一份抽樣調查則顯示,在遭受貿易摩擦影響的企業中,有近九成企業減少了市場份額,超過三分之二的企業失去了貿易機會。
應對反傾銷有技巧
“面對反傾銷調查等貿易壁壘,企業一方面要學會積極抗辯,爭取對自己有利的稅率;另一方面,也要不斷提升產品和品牌,避免低價競爭。”市外經貿局相關人士表示。
據了解,為幫助企業更好的應訴,市外經貿局對涉案企業進行了系列回訪活動,密切跟蹤涉案企業應訴情況,及時總結企業應訴的好經驗、好做法,同時依法依規指導企業應訴。
此外,市外經貿局相關負責人也提醒企業要提前做好防范,避免一些低價報價單成為對方起訴材料中的證據。“如果某行業的產品在出口中呈現大幅低價競爭態勢,該行業內企業應提防進口國生產企業的詢價行為。”
同時,出口企業要注意保存相關出口資料,在反傾銷的案件調查中,如果出口企業能夠證明起訴方企業(即調查國國內生產商)長期大量從中國進口涉案產品,起訴方就可能會被認定為關聯企業,從而喪失起訴方資格。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