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一大早,漳州華安縣高山族居民郭麗婷和其他4名志愿者盛裝來到當地著名景點“二宜樓”,開展夏季防火宣傳活動。
納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二宜樓”,是第一座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古建圓土樓。該建筑內目前住有39戶230多人。郭麗婷一行挨家挨戶進行了走訪,向住戶分發新近編印的土樓防火知識讀本,講解夏季用火用電常識。針對土樓內的10多戶“空巢”老人家庭,志愿者還進入廚房、臥室等重點部位排查火災隱患,確保老人居家安全。
聚居在“華安土樓”景區的高山族居民,2008年起自發組建了一支消防志愿服務隊。4年間,她們通過入戶走訪這一傳統方式“呵護”土樓消防安全。據郭麗婷介紹,消防志愿者堅持每個月對每一座土樓進行1次入戶走訪,開展防火宣傳、排查火災隱患,4年來從未間斷。
華安大隊大隊長告訴筆者,當地46座土樓當中,留守住戶多為老人和婦女,這是火災中的消防弱勢群體。土樓作為典型的木質古建筑,具有天然的易燃性。“華安土樓”躋身世界遺產名錄以來,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土樓內部的用火、用電、用氣等安全問題及吸煙等不文明行為,無不加劇了發生火災的危險性。
針對這些情況,當地消防官兵和志愿者動了不少腦筋。為提高土樓居民消防安全責任意識,他們動員土樓居民選出了消防樓長、組建了“打火”隊,負責保護土樓消防安全。為改善土樓用火、用電安全問題,他們向當地政府提出““財政撥一點,鄉鎮補一點,景區捐一點,住戶出一點”的思路籌措資金。四年來,一批土樓人家改建了“獨立廚房”與居住場所隔離開來,并對電氣線路進行了改造。這一系列有效措施,大大提升了土樓的消防安全系數。今年來,消防官兵和志愿者還幫助每一座土樓重新制定了《土樓防火公約》,指導住戶之間締結“鄰里守望”幫扶關系。萬一發生火災,鄰里之間可相互幫襯展開滅火和自救。
4年間,土樓景區未發生過一次火災事故。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