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變身股東自救
早報訊 (記者傅恒 李心雨 王盼琛 文/圖)昨日,一些工人代表給海濱街道辦事處送上了錦旗,感謝街道辦的“做主”讓被欠了薪又將面臨失業的120名員工“煥發新生”。原來,去年5月底,泉州市超維義齒配置有限公司老板欠下120名員工80余萬元工資無力償還,宣布公司破產。街道辦牽頭,讓工人將債權轉為股權,齊齊當上公司股東。企業恢復運行,被欠薪的工人獲得了比之前工資更高的收益。
去年5月底,泉州市超維義齒配置有限公司的法人黃某以私人名義在外欠下一屁股債,導致無力償還債務,拖欠了120多名工人工資80余萬元。債權人與不明身份人士到公司討債并搬走部分機器設備,公司內人心惶惶,工人們害怕拿不到自己的工資。在公司的生死存亡之際,海濱街道辦事處緊急介入,提出了新的應急經營模式,把欠的錢轉換成了公司的股份,屬于該公司每一名被欠薪的員工。
接下來幾個月,公司運行良好。這次股權置換救活了工廠,120名工人全入股,當家做主。“新的創新模式挽救了上百號工人的飯碗,當時想都不敢想,只想把損失降低,沒想到街道辦的介入,讓廠里發生了大逆轉!我們現在收入比以前更高了。”原公司廠長、現為公司總經理的黃高明說。
欠下一屁股債 老板宣布公司破產
前一天還在酒店幫自己兒子辦16歲生日宴,第二天老板卻宣布工廠倒閉,工人們怎么也沒有想到,原本運營得好好的公司說倒就倒。原來,公司的老板黃某以私人的名義借債1000多萬元用于六合彩及標會等非法經營,資金鏈斷裂后,個人無法償還債務,房子和店面等資產也抵押掉了,還欠下120多名員工工資80余萬元。
去年5月底,債權人和不明身份人士到公司討債,并搬走部分機器設備,嚴重影響公司的正常運營,員工們人心惶惶,擔心自己被欠兩個多月的工資打水漂。員工隨后到勞動部門投訴,要求封存企業資產,以保證員工工資的發放。
“當時我們都蒙了,慌了!”黃高明說,很多工人都是有家庭的,就想拿回自己的工資,挽回一點損失。
街道及時介入 提出“債轉股”設想
海濱街道辦事處領導對此高度重視,分管勞動保障工作的副主任與司法所所長帶領勞動保障所等相關部門立即趕赴現場,穩住局面,組織力量對員工進行疏導、安撫工作。
海濱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陳少淋告訴記者,之前也曾遇到類似情況,一般都是封存財產,然后進行拍賣,所得的款項用來償還員工的工資,但員工往往只能拿到一點點賠償,無法領到應得的全部工資。了解完公司的運營狀況后,街道卻沒有走原本的流程。因為生產義齒(假牙)屬于特種行業,該公司在福建省算是龍頭企業,企業員工均是該行業專業人才。按照之前的勞資賠償慣例把公司里的設備拍賣,如遇到不識貨的人只能當做廢銅爛鐵,該公司員工工資最低也有4000多元,單黃高明的月薪就達到10萬元,拍賣機器所得遠遠不夠償還工資。
“如果將欠薪的員工全部入股,平復了當時工人的情緒,想必是一種可行的辦法。”陳少淋說,隨后街道創造性地提出了“債轉股”設想,將債權轉化為股權給所有員工,確保公司能正常運行,并承諾給予支持。
一番思想斗爭 員工們決定自救
據了解,該公司2002年在廈門創辦,2004年搬到泉州,運營情況一向良好。陳少淋告訴記者,黃高明主管公司里的技術,月薪10萬元,公司資金周轉不過來的時候,老板都會找他借錢。想必身邊一定會有一定積蓄。
隨后,街道開始做黃高明的思想工作,讓他牽頭說服廠里的員工用債權入股,穩定軍心。剛開始員工們還有點抵觸,害怕經營不善導致血本無歸,經過多次做思想工作,被欠薪的員工們終于同意了,并與原先的法人黃某簽訂了“債轉股”的合同。
“整個流程下來用了半個月,這也是我市因勞資糾紛引發股權轉讓首例成功案例,為今后的相關部門處理欠薪方式的選擇提供成功的經驗借鑒。”海濱街道辦事處書記潘永生說。
企業重獲新生 工人干活更有勁
簽完轉讓合同后,黃某就不見了。接著,不時有黃某的私人債主來到工廠鬧事,但經過部門的介入,討債者都沒有得逞。
起初,員工們從各個小組選出一人來擔任股東,公司恢復了正常運作。運作兩個月之后,由于股東太多,公司將股東縮減為5個大股東。股東們還籌集了200多萬元,將原先欠下的工資全部還清。正常運作下的公司,工人熱情很高,業務再次上了軌道,員工們都很開心,拿到的工資比之前還多。
“真沒想到會從打工者變成自己當家做老板,當時只是想把損失降到最低,沒想到會有如此大的逆轉。”黃高明說,如今的公司運轉得非常好,在福建已經成為標桿企業,這些員工的積極性也是很高,這次改革讓企業獲得了新生,“現在發展這么好,有種壞事變好事的感覺”。
■專家說法
成功了就是好辦法
□泉州師范學院陳守仁工商信息學院 副院長 許旭紅
“企業創造出的新舉措,只要不違背法律,又能夠幫企業渡過難關,都是好辦法。”許旭紅說,作為企業的問題,可以妥善得到解決,員工上下又認同,是值得鼓勵的。曾經也有企業老板欠款、債權人接手當股東的例子。
許旭紅表示,一般遇到企業欠薪的情況,都是通過政府介入,拍賣企業的財產,來償還員工薪水,工人面臨下崗也是一個大問題。而通過這種做法,可以維持企業正常運轉,穩定員工的情緒,但至于是不是一個長期的辦法,還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現在還不好下定論。
“債轉股”有利也有弊
□華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張照東
華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張照東表示,欠薪員工人數多,若老板的支付能力和公司資產不多,員工即使勝訴也很難拿到自己應有的工資。把債權轉為股權,在法律上是可以的。企業能夠實現這種做法,通過員工自救,讓企業渡過寒冬,是可行的,能把工人的損失降到最低。但這又取決于企業能否繼續生存下去,如果公司經營有起色,員工還會得到相應的回報。
但是還必須擔心一點,員工用債權入股當股東,如果有其他債權人出現,欠債的就變成了公司的股東,所以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