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值占GDP比重首超6%,稅收占財政總收入超10%
本報訊 (記者 王永珍) 我省提前一年實現“十二五”規劃提出的金融業目標——去年,全省金融業增加值1449.82億元,同比增長13.3%;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6.03%,同比提高0.63個百分點。全省金融業稅收收入399.79億元,同比增長17.94%,占全省財政總收入10.44%,同比提高0.55個百分點。
去年以來,經濟、金融形勢錯綜復雜,但我省金融業仍呈現高速增長態勢,提前實現金融業增加值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6%以上的目標。
近年來,我省出臺一系列支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與促進金融產業自身發展的政策措施,著力優化金融生態環境,推動金融業做大做強。去年末,全省金融業總資產6.1萬億元,比“十一五”末增加1倍以上。銀行、保險、證券三大主業規模迅速擴展,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
“引銀入閩”工程實現新突破。去年,臺灣合作金庫銀行、華南銀行、彰化銀行,以及匯豐銀行、渤海銀行等境內外金融機構紛紛到福建設立分行,我省引進外資銀行數量創歷年之最,并實現臺資銀行、消費金融公司零的突破;村鎮銀行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全年共新增村鎮銀行13家,
已獲銀監會備案批復組建規劃的村鎮銀行達57家,覆蓋90%縣域。至去年末,全省銀行業各項貸款余額3.01萬億元,同比增長15.74%,比全國高2.44個百分點。在全國貸款余額前10名的省份中,我省貸款增速位居第一。
保險業社會穩定器和經濟助推器功能大幅增強。去年,全省保險業累計實現保費收入685.8億元,規模居全國第十二位;保費比上年增長19.3%,增速全國第八。累計承擔風險總額22萬億元,賠付支出215億元。為地方提供14萬個就業崗位,比年初增加8000人。
抓住企業債券預審權下放、IPO重啟和“新三板”擴容等機遇,全力推動證券業提速發展。去年末境內A股上市公司93家,比上年增加4家,居全國第七。全省41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894家企業在海峽股權交易中心掛牌。去年,全省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債券等直接融資1404.45億元。其中,企業在銀行間市場發債呈高增長態勢,全年發債金額738億元,同比增長44.62%。
當前,福建自貿試驗區金融創新風生水起,泉州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綜合改革、沙縣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持續推進,我省正成為全國金融業最具活力和生機的區域之一,并加速打造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