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頁 »時政要聞»正文

未來之城 泉州兩會視野中的城市生活藍圖

http://www.merchenaries.com【泉州經濟網】2015-03-23

 

 

剛剛欣賞完一場千年雅樂南音演出,夜幕即將降臨,上車后掏出手機,就可將家里的熱水打開,一路上鳥語花香,路邊郁郁蔥蔥的行道樹映入眼簾……這或許是一名普通泉州人的“未來之城”。

2015年泉州兩會期間,市長鄭新聰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為新一年泉州的發展繪制出了一幅美麗的藍圖。而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積極參政議政,對泉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民生和生態文明多個領域的建設提出建議,為泉州的未來發展出謀劃策。

我們依稀可以看見,未來生活在泉州的人,不但可以享受現代科技帶來的便利,還可以享受生態文明帶來的人與自然的和諧,以及老祖先留下的豐富的精神文化遺產。

生態之城

“海綿”理念 讓城市與自然互動

 

刺桐公園換上彩色透水混凝土路面,雨水滲透至地層,徹底改變過去無法儲蓄的情況。

編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規劃,鞏固提升國家級生態市創建成果。完善“兩江”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落實生態紅線管控措施。積極創建國家級森林城市,抓好造林綠化、水土保持和“青山掛白”治理,加強山體、水域、海岸帶生態修復,突出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

——摘自《政府工作報告》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讓城市回歸自然,使水源得以涵養,使田園得以保存,這是現代城市建設的生動實踐,也是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的積極探索。

從內溝河的綜合治理工程,使其恢復行洪、蓄水等生態功能,到公園道路的“海綿”理念改造,延長城市綠線,提高對生態資源的利用效率,讓城市與自然互動。生態文明已成為泉州這座環灣面海之城的發展標記。

■典型案例

刺桐公園:首塊“海綿”試水

刺桐公園,位于市區刺桐路和津淮街交匯處西北側,于1995年動工,兩年后建成投用。近年來,市政部門運用生態理念,對公園進行全方位“升級”,從園內道路的鋪設,到樹底草坪的設置,匠心獨運,可以稱得上是泉州城對“海綿”城市理念運用的典型示范。

陽春三月的午后,驟雨初歇,記者于刺桐公園南門,行進而入,現場體驗“海綿”理念支撐下的公園氛圍。昔日,略顯狹窄的水泥道路經過翻修,換上了彩色透水混凝土路面。路面采用了生態透水材料,通過縫隙,雨水滲透至地層,徹底改變過去無法儲蓄的情況。園內的道路翻修加寬,擁擠不再是難題。走在大路兩旁,綠樹蔥蔥,各色鮮花點綴;漫步竹林小徑,更是靜謐清幽。

公園四周的鐵柵欄圍墻已經拆除,只剩下三角梅和其他一些爬藤類植物,筑成一排綠籬。“拆墻透綠”,使園內景色與園外空間融成了一體。細心的你會發現,公園的出入口也增多了,市民進出公園更加方便,能夠開放式欣賞公園景色。

 ■兩會熱議

突破治水思路 不再“城中看海”

在今年的泉州市兩會上,市人大代表蔡進強建議,組建“海綿城市”規劃與建設的領導協調機構,負責組織“海綿城市”建設實施,發揮主導作用。“海綿城市”建設不是單個部門(單位)能完成的,要統籌協調規劃、國土、排水等部門,合力開展“海綿城市”規劃建設研究,避免各自為政。

通過“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植被、濕地、坑塘、溪流的保存和修復,城市“藍”、“綠”空間明顯增加,人居環境改善,讓人們看到“海綿城市”建設所帶來的綜合生態環境效益。

造“海綿體” 讓“包袱”變財富

民進泉州市委員會建議,應改變觀念把雨水從“包袱”變成財富,今后城市建設應優先利用植草溝、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等“綠色”設施來組織排水,堅持“慢排緩釋”和“源頭分散”控制為主的規劃設計理念。

農工黨泉州市委員會建議,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要逐步形成步行、自行車等立體慢行交通網絡;同時盡可能用透水性材料對地面慢行道路進行改造,將公共停車場改造成鏤空路面,起到不依賴地下排水管道、最大限度利用綠地鎖住雨水的作用。

臺盟泉州市委員會也提出,可借鑒國外經驗,通過節水低碳生態可持續的現代城市建設,綜合應用低影響開發與綠色雨水基礎設施,采取雨水花園、屋頂綠化、植被淺溝、截斷徑流直接排放滲透設施,雨水溏或雨水濕地景觀水體多功能調蓄設施。

天人合一 造綠色生態建筑

關于打造綠色生態建筑問題,民進泉州市委員會建議,建筑要盡力營造住區的自然生態。

今后泉州在打造生態建筑時,一定要注重研究住區內植被、微生物、動物和人之間的關系,強調各種生物之間的共生共榮,根據自然法則來對這些元素進行合理配置,通過植被的多樣性,來營造建筑區的環境質量。

■部門聲音

運用高科技 打造泉州人的“海綿城市”

市公園管理中心主任王奕鵬說,從前一段時間的刺桐公園的“拆墻透綠”工程,到目前的園內整修生態化升級,都體現一種全新的公園改造理念,即運用高科技的生態手段,打造泉州人的“海綿城市”。

“傳統的水泥路面、瀝青路面,雨水沒辦法存蓄,但使用一些生態透水材料后,這種情況將徹底改變。”他說,刺桐公園已經使用的一些透水混凝土,遇到雨天,雨水通過路面縫隙,滲透到底下的地層,能夠存蓄一段時間,“夏天氣溫升高,人站在上面,能明顯地感覺到濕度、溫度與其他路面的差別,這就是海綿效果”。

他說,透水磚、生態混凝土等生態材料,目前市區僅刺桐公園和東湖公園使用,“其實一些道路綠化設施也可以使用”,可對道路綠化帶進行改造,設置一些下凹式綠化帶來接收雨水,地下鋪上沙石,雨水經過“收、蓄、滲、排”的過程,滲入土壤補給地下水;沒有下滲的雨水排入蓄水槽,干旱時可用于植物或景觀補水,實現雨水“慢排緩釋”。

■熱詞解讀

【關鍵詞】 垃圾處理

城市生活垃圾急劇增加的今天,如何有效無害進行處理。市政協委員蔡長謀提出建議,使用垃圾焚燒后的廢渣,用于生產建設用磚;同時對廢渣中的金屬物,進行分離;通過財政貼息、創新融資模式、項目補貼及稅費獎勵等措施,支持發展垃圾焚燒廢渣處理項目。

隨著經濟發展,大批工商業產品涌入農村消費市場,農村垃圾也隨之逐年增加。對此,市政協委員李百靈、王鴻燕、吳新生等建議,全面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建立鄉鎮垃圾中轉站和村莊垃圾收集設施,全面推廣“村收、鎮運、縣處理”的城鄉一體化生活垃圾處理模式;交通不便的偏遠山區可實行“統一收集、就地分揀、綜合利用、無害化處置”。

【關鍵詞】 立體綠化

立體綠化是指利用城市建筑物和構筑物的立面或頂面實施綠化,對于提高城市綠化覆蓋率、改善城市熱導效應和增加城市景觀效果等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目前,中心城區用地緊張、建筑密度較大、空地綠化不多等因素嚴重制約城市綠化發展。

對此,市政協委員曾聰明建議,對可用于立體綠化而尚未開發的空間,包括立交橋、人行天橋、墻體、屋頂、陽臺等進行立體綠化方案設計,選擇相適應的植物和技術方法進行立體綠化。比如:墻面可采用吸附類植物(如爬山虎、凌霄等)進行垂直立面綠化;屋頂可使用卷須類、纏繞類或蔓生類植物(如紫藤、葡萄、常春油麻藤等)做棚架綠化;橋體立柱可采用吸附類和纏繞類植物(如霹靂、爬山虎、牽牛、五爪金龍等)進行柱體垂直綠化。

【關鍵詞】 水資源保護

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制約泉州經濟可持續性發展的瓶頸之一,而去年我市的氣象干旱使清源山虎乳泉因此而斷流的現象,引起了市民的廣泛關注和熱議。

市政協委員陳篤恒提出建議,加大水資源保護宣傳,努力提高市民的節水意識,營造節約用水、合理用水的社會風氣;大力推廣使用和改用環保節水的器具設備,減少用水過程中不必要的損失和浪費;開展城市雨水收集利用規劃研究,充分利用雨水資源,補充和緩解城市供水壓力。

對于山美水庫上游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市人大代表藍志明建議,對山美水庫水環境綜合整治設立專項單列資金,加大市級財政資金投入,不能將上下游水環境保護補償專項資金作為市級配套資金;重點支持污染較為突出、能快速體現整治成效的庫區周邊鄉鎮、村和桃溪流域。

【關鍵詞】 濕地資源

濕地與人類的生存、繁衍、發展息息相關,它不僅為人類生產、生活提供多種資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環境功能,被譽為“地球之腎”。近年來,泉州灣濕地生物多樣性及其生態服務功能急劇下降甚至喪失,濕地面臨嚴重威脅。

市政協委員傅培聰建議,由市直相關部門設立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自然資源保護和規劃科室,作出統一的自然資源保護規劃,對山、海、濕地統一管理,列入城市整體規劃范圍。以優美的環境帶動更多平民百姓的覺悟,實行相關補償制度,對受影響的濕地區域進行生態建設補償。

來 源:泉州晚報 責任編輯:張金環

相關新聞

泉州經濟網建設聲明: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

另类国产ts人妖视频网站,狼人香蕉香蕉在线28,日本第一福利片在线观看中文,欧美在线视频一区
免费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在线永久免费AV网站免费观看 | 亚洲女同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综合精品一区 | 日本女生午夜性高潮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