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直致力于從傳統產業向高科技轉型的上市公司凱樂科技和抱財網牽手,提出了產融結合計劃:上市公司互聯網解決方案。資本市場又多了一個擁抱互聯網的公司。公司副董事長王政稱,此次戰略合作對于凱樂科技來說是成功完成互聯網金融的華麗轉身。
自今年3月份“互聯網+”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之后,整個社會掀起了一陣“互聯網+”熱潮。而資本市場無疑是動作最快的:熊貓煙花7天成立4家互聯網金融公司;百圓褲業斥資推進跨境電商領域發展戰略;大北農募資打造農業互聯網與金融生態圈;四川長虹推出智能電視,提升智能化和網絡化產品;上海醫藥、樂普醫療、湯臣倍健、麗珠集團等醫藥類上市公司紛紛試水醫藥電商或互聯網醫療……有券商研報評價說,互聯網金融從點對點到點對面進行跨界融合,“產業+互聯網+金融”的“1+1+1”的跨界融合模式日益盛行,醫療、汽車、教育、旅游、農業、物流等行業紛紛擁抱互聯網金融,正改變著傳統企業的商業模式。
另有媒體統計發現,截至2015年5月14日,中小板共有133家企業開展了“互聯網+”業務,占中小板上市公司總數的比例達到17.83%。其中,傳統行業企業98家占比超過七成。從投資金額看,上市公司“互聯網+”業務累計投資金額達到175.27億元,其中用于并購的金額為113.42億元。從業務收入看,97家企業已有收入,49家披露“互聯網+”業務收入的企業“互聯網+”業務總收入達到80.12億元,主要是互聯網企業和電子商務相關企業。這說明,隨著上市公司主動擁抱互聯網,不僅傳統企業的商業模式發生變化,而且已經對企業效益產生正向作用。
不過,更多的媒體報道是提示上市公司轉型風險。典型的例子是:湘鄂情變身中科云網,多倫股份更名匹凸匹。市場分析善意地提出,不排除有些公司主要是出于資本炒作、提升公司估值的目的,同時,也有實例表明,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在公司宣布跨界互聯網之后,利用股價上漲實施大規模減持,從而給類似企業轉型的前景蒙上了陰影。
事實上,“互聯網+”不應該僅僅停留在概念上。5月26日,在向貴陽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致賀信中,李克強總理表示,中國正在研究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各行各業依托大數據創新商業模式,實現融合發展。題中之意是讓互聯網和傳統行業進行融合,促進產業的創新和經濟的轉型升級,激活一個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經濟的穩定增長,提升國家綜合競爭力。而先聲奪人的資本市場自當成為這樣的表率,讓投資者從中分得實實在在的投資收益。
與凱樂科技戰略合作的抱財網創始人王爾明說,在西南地區,老百姓過年的時候會說,空手出門,抱財回家。這是他們取名“抱財網”的初始想法。
借助這一飽含中國傳統文化底蘊的說法,希望上市公司把握“互聯網+”與產業融合的機會,堅持專業創新,努力真誠回報,和中小股東們一起快樂抱財。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