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7月14日訊 泉州東海隧道通車以后,在其邊上的寶秀小區,卻和市區干道隔斷,成了交通“孤島”,上萬居民遇到了出行難問題。
相關部門曾提出建下穿通道、天橋、臨時道路等多種解決方案。其中之一是規劃建設一條18米寬的市政道路,如今將成為現實:寶秀小區1號路連接通港西街,5號路連接東海立交,今天挖掘機就要進場,開始清理場地。
寶秀小區的居民出行難,海都報從2011年起就開始關注。海都記者從東海建設指揮部寶秀小區市政道路項目組獲悉,方案早已提出,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視,經過不斷修改完善,今年6月25日工程開標并公示之后,7月1日施工隊就已進場,各種材料和機械也陸續到位,將在一些沒有爭議的地方先行開工,邊做邊推,爭取在半年內完成整個工期,讓居民在明年春節前,走上新道路。
動態
施工隊7月1日進場
挖掘機今起平整土地
昨日下午,在項目組的臨時用地上,已經堆上了各種材料,部分工人正在忙碌。項目組負責人楊先生介紹,6月25日工程開標,按照要求公示,加上走程序和周末休息,一周后的7月1日,項目組和施工隊就都在工地駐扎下來了,“我們來得更早一些,因為這個項目已經討論很久了,一定要做的”。
按照施工圖,這個項目實際上要修的是兩條路——1號路和5號路,其中1號路的起點在通港西街的筑路機廠,沿著原有的小路往上走,繞過寶秀小區的后山,從東寶花苑和寶秀小區間的代征路穿過,終點順接生態路;5號路從東海立交寶秀小區1期路口起點,向北直行,利用原來的一塊空地,開出一條新路,跟1號路在終點相連。
“目前,5號路的460多米和1號路的280多米,包括中間的代征路,都是比較順利的,具備了先開工的條件。”楊先生說,7月1日進場后,就開始做準備工作,放樣已經基本完成,今天就可以讓挖掘機先開始清理、平整土地。
航拍
新建2條市政道路
“孤島”將變“環島”
聽說終于要動工修路了,寶秀小區的居民王大爺連聲叫好,“要致富,先修路,能把我們這一片的出行問題解決了,大家心里肯定更舒暢!”他對規劃中的“寬18米”的路非常期待,希望能把工程做得更細、更人性化一些,例如人行道、非機動車道、機動車道等,還要保護好小區的獨立性,不能因為修了新路,就變成開放式小區了。
王大爺的這種期待,從海都記者航拍圖,就能多少看出一些原因。目前的寶秀小區分為1期和2期,東海隧道的出口連接線從寶秀小區邊橫穿,阻隔該小區原本道路與通港西街主干道的聯系;連接線有一定坡度,且兩邊的分支匝道坡度還較大,故而無法像市區大坪山隧道一樣,在隧道口設置燈控;隧道出入車流量大,車速快,出于安全考慮,此處車道也只能完全封閉。
這樣一封閉,寶秀小區就成了“孤島”,但新建的2條市政道路,將改變這一現狀,而且不會從小區中間穿過,不會破壞原來的綠化、設施等。“按照計劃,1號路有1.4公里多,西段路寬24米、東段路寬18米;5號路有460多米,路寬18米。”楊先生介紹,整個項目總投資概算要控制在5276萬元以內,將按市政府有關規定籌措,建成之后寶秀小區就相當于是一個“環島”,還能雙向通車,作為城市支路,行車速度為20公里/小時。
回顧
寶秀小區居民出行難
海都報2011年起持續關注
2011年8月31日、9月1日兩天,海都報連續刊發《一洞橫貫南北 通途變天塹?》、《小區內擬新增18米寬市政道路》,對東海隧道通車,豐澤寶秀小區和市區干道的聯系被完全阻斷,可能造成小區近萬人無路可走等情況進行報道。這一問題引起泉州市委、市政府重視,相關市領導帶多部門實地調研,初步確定繞經寶秀小區、東寶小區,新修一條18米寬的市政道路,連接通港西街和通港東街。
2013年1月8日,海都報報道《寶秀小區出入困難 何時能解決?》,結合當年兩會,泉州市人大代表董豐文遞交的《關于要求協調解決寶山社區生態路出入口通道的建議》,呼吁相關部門盡快派專家現場勘察,為居民謀“出路”。市規劃部門表態,除了特別開通的后山通道外,今后還將通過打通內部路網與外部聯系,來破解小區居民的通行問題;同時,東海立交處將配建3座人行天橋,化解人車混行的危險。
2014年3月27日,海都報再次推出《泉州東海慢行系統規劃方案出爐》,寶秀小區市政道路規劃方案討論會上傳來了好消息,將新建、擴建三條道路,縮短繞行距離;同時,將在東海大街、泉秀東街,分別設兩座人行天橋,并在迎賓館入口處附近,設下穿掉頭匝道和人行通道,連同新建的慢道,東海立交將有圍合的慢行系統。
在海都報持續關注和推動下,寶秀小區居民出行難問題如今有了實質性的進展。(海都記者 徐錫思 謝明飛 田米 文/圖)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