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23日電 據央行網站消息,自明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以進一步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其中,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4.35%;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1.5%。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以進一步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其中,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4.35%;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1.5%;其他各檔次貸款及存款基準利率、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相應調整;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保持不變。同時,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并抓緊完善利率的市場化形成和調控機制,加強央行對利率體系的調控和監督指導,提高貨幣政策傳導效率。
自同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以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平穩適度增長。同時,為加大金融支持“三農”和小微企業的正向激勵,對符合標準的金融機構額外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相關新聞
市場影響
上述消息公布之后,歐美股市全線擴大漲幅,歐洲泛歐績優300指數上漲1.9%,法國CAC 40指數和德國DAX指數大漲近3%。
澳元兌美元短線上行20點至0.7290一線,油價上漲0.30美元至45.50美元/桶;
美國國債在中國宣布降息后擴大跌幅;
英國國債期貨擴大跌幅,日內跌幅超過40個跳動點19:28:31美國股指期貨擴大漲幅,納斯達克指數期貨漲約;
現貨白銀刷新日內新高至16.04美元/盎司,漲幅約1.36%;
現貨黃金短線拉升8美元刷新日內新高至1177.99美元/盎司,漲幅約1.03%;
美元兌離岸人民幣跳漲至三周高點6.3967;
倫敦期銅漲1.5%,至一周高點5313美元/噸;期鋁漲逾3.0%,至盤中高點1545美元/噸。
專家解讀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表示,央行再度出手,屬重大利好。央行降息降準,目的是維持貨幣市場的寬松環境,利于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利于房地產市場的穩定,對經濟增長有穩定作用,并且對于股市回暖有重要作用,股市會有明顯反映。(中國央行歷次降息、降準后股市次日表現一覽)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GDP低于7%的目標,工業企業跌幅繼續擴大,物價跌幅大于預期,是本次降息主要原因。但企業面對的主要矛盾是總需求不足,表現在微觀層面是總資產周轉率的大幅下降,而有效匯率的高低關乎總需求之縮張,因此,讓匯率反應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才是更為根本的措施,不動匯率就不得不降息,但并不能夠解決根本問題。
央行就降息降準以及放開存款利率上限答記者問
1、此次出臺降息和降準措施的主要考慮是什么?
答:當前,國內外形勢依然復雜,我國經濟增長仍存在一定的下行壓力,需要繼續靈活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加強預調微調,為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此次降低存貸款基準利率,主要是根據整體物價的變化,保持合理的實際利率水平,促進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央行對基準利率的調整一般主要觀察CPI的變化,但也要適當參考GDP平減指數。在大多數情況下,CPI與GDP平減指數的變動趨勢是一致的。但在目前特殊情況下,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降以及國內投資、工業品需求明顯放緩等因素影響,CPI和GDP平減指數走勢有所分化。9月份CPI同比上漲1.6%,前三季度GDP平減指數為-0.3%,此外9月份PPI同比下降5.9%。綜合起來看,當前我國物價整體水平較低,因此基準利率存在一定下調空間。
此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主要是根據銀行體系流動性可能的變化所作的預調。近期外匯市場預期趨于平穩,外匯占款對流動性的影響基本中性。未來影響外匯占款變化的因素仍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加之10月份稅款集中入庫將相應減少銀行體系流動性,因此需要通過降準釋放部分存款準備金,以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
2、此次定向降準的具體內容是什么?
答:在此前的6次定向降準中,按家數計算累計已有97%的金融機構享受了定向降準政策,在激勵金融機構支農支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根據政策實施情況,此次人民銀行調整優化了定向降準標準,對符合標準的金融機構額外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調整后的定向降準標準主要考慮了金融機構符合宏觀審慎經營的情況、“三農”或小微企業貸款增量及存量占比的情況,也綜合考慮了“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總量等情況,有利于引導金融機構調整優化信貸結構,加大對“三農”和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促進更多資金投向實體經濟薄弱環節。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繼續完善定向降準考核機制,優化考核標準,強化正向激勵,繼續加大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3、此次放開存款利率上限的背景和意義是什么?
答:當前,我國經濟處在新舊產業和發展動能轉換接續關鍵期,為了更充分地發揮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需要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同時,近年來科技進步、互聯網發展及其與金融的不斷融合,一些創新型的金融理財產品迅速發展,對存款的分流作用日益明顯,存款利率管制的效果趨于弱化,對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此外,國際國內實踐都表明,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最好在物價下行、降息周期中進行,這樣存貸款定價不易因放松管制而顯著上升。當前,我國物價漲幅持續處于低位,市場利率呈下行趨勢,也為放開存款利率上限提供了較好的外部環境和時間窗口。
放開存款利率上限的市場條件也已成熟。目前,金融機構的資產方已完全實現市場化定價,負債方的市場化定價程度也已達到90%以上。人民銀行僅對活期存款和一年以內(含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保留基準利率1.5倍的上限管理,距離放開利率管制只有一步之遙。從實際情況看,我國金融機構的自主定價能力已顯著提升,存款定價行為總體較為理性,已形成分層有序、差異化競爭的存款定價格局。主要商業銀行對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已有充分預期并做了大量準備工作,“靴子”落地有利于進一步穩定預期。此外,大額存單和同業存單發行交易有序推進,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不斷健全,存款保險制度順利推出,也為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此背景下,人民銀行決定抓住有利時機,寓改革于調控之中,結合貨幣政策調整,對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村鎮銀行、財務公司等金融機構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這標志著我國利率管制基本放開,金融市場主體可按照市場化的原則自主協商確定各類金融產品定價。這既有利于促使金融機構加快轉變經營模式,提升金融服務水平;也有利于健全市場利率體系,提高資金利用效率,促進直接融資發展和金融市場結構優化;更有利于完善由市場供求決定的利率形成機制,發揮利率杠桿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充分釋放市場活力,對于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具有重要意義。
4、利率管制基本放開后,我國的利率形成與調控機制將是怎樣的?
答:取消對利率浮動的行政限制后,并不意味著央行不再對利率進行管理,只是利率調控會更加倚重市場化的貨幣政策工具和傳導機制。從這個角度講,利率市場化改革將進入新階段,核心是要建立健全與市場相適應的利率形成和調控機制,提高央行調控市場利率的有效性。
一是通過央行利率政策指導體系引導和調控市場利率。借鑒國際經驗,我國正在積極構建和完善央行政策利率體系,央行以此引導和調控包括市場基準利率和收益率曲線在內的整個市場利率,以實現貨幣政策目標。對于短期利率,人民銀行將加強運用短期回購利率和常備借貸便利(SLF)利率,以培育和引導短期市場利率的形成。對于中長期利率,人民銀行將發揮再貸款、中期借貸便利(MLF)、抵押補充貸款(PSL)等工具對中長期流動性的調節作用以及中期政策利率的功能,引導和穩定中長期市場利率。
二是各類金融市場以市場基準利率和收益率曲線為基準進行利率定價。貨幣市場、債券市場等市場利率可以依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短期回購利率、國債收益率等來確定,并形成市場收益率曲線。信貸市場可以參考的定價基準包括貸款基礎利率(LPR)、Shibor、國債收益率曲線等,在過渡期內央行公布的貸款基準利率也仍可發揮一定的基準作用。各種金融產品都有其定價基準,在基準利率上加點形成差異化、客戶化的利率體系,但萬變不離其宗,都圍繞市場基準利率變動。
三是進一步理順利率傳導機制。在完善央行政策利率體系、培育市場基準利率的基礎上,人民銀行將進一步理順從央行政策利率到各類市場基準利率,從貨幣市場到債券市場再到信貸市場,進而向其他市場利率乃至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同時,通過豐富金融市場產品,推動相關價格改革,提升市場化利率傳導效率。
5、為保證利率市場化改革順利推進,央行在引導金融機構科學合理定價方面還有哪些措施?
答:為保證實現貨幣政策調控和利率市場化改革目標,在前述利率形成與調控機制的基礎上,人民銀行還將采取綜合措施,引導金融機構科學合理定價,維護公平定價秩序。一是在一段時期內央行將繼續公布存貸款基準利率。在市場供求決定的利率形成機制完全建立前,央行公布的存貸款基準利率仍可為金融機構利率定價提供重要參考。二是發揮好金融機構利率定價行業自律作用。指導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按照激勵與約束并舉的原則,優先賦予利率定價較好的金融機構更多產品創新,以及貸款基礎利率(LPR)等市場利率報價資格,并對高息攬儲、擾亂市場秩序的金融機構予以自律約束。三是進一步完善宏觀審慎管理。將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定價行為納入宏觀審慎管理,并研究通過運用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再貸款、再貼現以及差別化存款保險費率等工具,引導金融機構科學合理定價。四是繼續督促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進一步練好“內功”,不斷增強自主定價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更好地適應利率市場化環境。
6、下一步貨幣政策調控的總體考慮是什么?
答:目前貨幣政策總體上仍是穩健的。下一步,貨幣政策將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加強預調微調,為經濟平穩增長和轉型升級繼續營造松緊適度的貨幣條件。要把握好調控力度,既要防止結構調整過程中出現總需求的慣性下滑,又要防止債務率過度上升導致杠桿率過快提高。央行將繼續密切監測經濟和物價形勢變化,綜合運用各種工具組合,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貨幣市場穩定運行,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平穩適度增長,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