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爸’打孩子是教育的藝術嗎?”“‘虎媽’的教育理念有沒有合理性?”……關于家庭教育,很多人有自己的看法,卻也容易“說不好”,迷失在各種似是而非甚至南轅北轍的理念中。
日前,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主體責任,要求廣大家長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職責,嚴格遵循孩子成長規律,不斷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看似松散寬泛的家庭教育,有了政府指導意見和“國標”。
家庭教育,是“家事”更是“國事”
“兒子快5歲了,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他需要什么?怎樣才能幫助他健康快樂地成長?怎樣做才不愧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北京市第五幼兒園中一班張善淵的家長徐攀為怎么當好家長,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云曉,已經從事青少年教育工作40余年。因為工作關系,他接觸過很多“問題”學生。“太多發生成長危機的學生,往往與錯誤的家庭教育密切相關,而不少失敗的家庭教育的父母具有高學歷、高職位、高收入。”孫云曉發現了這個看似矛盾的情況,“我和一些研究者發現,決定父母教育好孩子的是較高的教育素質,即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能力。”
家庭教育有多重要?幾千年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便是我國家庭教育的核心要義,其邏輯起點正是“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為子三遷其居的孟母、呵護孩子好奇心的愛迪生媽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家長榜樣,而從德國劇作家歌德、俄國“生理學無冕之王”巴甫洛夫,到我國王羲之、王獻之父子,蘇洵、蘇軾、蘇轍父子……無不得益于家庭教育。“從一個人的生命歷程來看,家庭生活是其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家庭教育的觀點、方式,家庭成員的作風、習慣、品德修養,家長的心理品質、心理發展水平和個性、價值追求都深深影響著個人發展。”北京人大附中朝陽學校黨總支書記鄧躍茂指出。
那么,家庭教育只是“一家之事”嗎?中國兒童中心黨委書記叢中笑表示:“家庭教育不僅是‘家事’,更是‘國事’。因此《指導意見》指出,家庭教育工作關系到孩子的終身發展,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但是,當前的家庭教育存在著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狼爸”“虎媽”受追捧,家長在“孩子健康快樂”和“追求高分牛娃”之間糾結不已……“由于各種原因,一些家長沒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未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不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不注重培養子女的良好習慣,與學校的溝通配合不夠。”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負責人對記者強調,切實加強學校家庭教育工作,是讓每一位學生享有人生出彩機會的關鍵環節,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是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現實需要。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