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锫,當代著名建筑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清華大學建筑學碩士,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建筑與城市設計碩士,曾被美國赫芬頓郵報選為“當今世界最重要的5位(50歲以下)建筑師之一”(2011),后應古根海姆藝術基金會的邀請設計北京古根海姆博物館及阿布扎比古根海姆藝術館。代表作品包括蔡國強四合院改造,數字北京—奧運控制中心、北京太廟美術館、大理楊麗萍表演藝術中心等。
老朋友 他與泉州有近三十年的深厚情緣
1962年出生的朱锫,雖已年過半百,但洋溢著一種充滿思考與人文關懷的藝術家的朝氣與靈感。
或許,這種朝氣和靈感,有一份來源于泉州。“我第一次到泉州是1989年。”他回憶說,彼時他還是清華大學建筑學在讀研究生,在福建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實習期間,獲悉泉州城中仍保留有完好的多元文化與多元風格歷史建筑后,慕名而來,在感性的專業認知上“滿載而歸”。
再后來,同樣富有才華,同樣惺惺相惜,他與泉州籍藝術家蔡國強成了好朋友,還為這位藝術怪才改造了在北京的四合院工作室。他的朋友圈里,福建籍特別是泉州籍的藝術家不少,范迪安、陳文令、王明賢……也因此,他說“我與福建,與泉州有著長達二三十年的特殊緣分。”
這份深厚的情緣,最終將他與泉州真正牽引到一起,這次海上絲綢之路藝術公園·亞洲園內的其中一個大型藝術裝置,就是雙方緣分的開花結果之作。
好設計
將廢棄建筑改造為會生長的“山園”
“當我第一次看到它的時候,它是一座停建的建筑,只有樓板和柱子,充滿了荒蕪感,讓我產生了‘順勢而為,無用之用’的想法。”朱锫一邊介紹,一邊帶大家走進公園內的“綠色山園”。這座兩層建筑的表面,如今大部分已經被綠植所覆蓋,新的綠植還在源源不斷地植入。一樓的小空間間隔與“有天有地”的設計,仿佛閩南傳統的院落;走上二樓,通透的空間四面來風,東西南北不同方位皆有風景入目。朱锫的期望是,在未來,從外觀上,這就是一座用樹木和花朵堆砌和裁剪而成的中國傳統園林中的“綠色假山”。在不設門的開放性空間里,來客們可攀爬,可穿越;可遠望,可窺視;可在其間游走,也可在遮陽下休憩。“用綠色植物代替巖石掇山,體現了自然之美。”
“在這種理念的運作下,山園就是中國傳統山水園林的抽象形體,但又似山非山,似石非石,似山似林,似景似物,表達中國傳統藝術精神,充滿了藝術的驚喜。”與此同時,通過小院落、通透空間等設計,朱锫讓建筑很好呼應了泉州較為炎熱的氣候特征,綠色植物隨著四季的繁茂衰敗也為建筑賦予生命力。它可以是一處生態實驗基地,是兒童觀察自然、接近自然、探索自然的場所。
如何在藝術裝置里更好凸顯海絲公園和泉州建設海絲先行區的題中之義,“山園”同樣也有思考和表達。“建筑本身傳達了中國傳統建筑美學意境,但沒有用特別具象的建筑語言,就是基于與國際交流的態度。”朱锫同時還認為,節能與生態,并且崇尚自然與山水的建筑將是未來包括海絲各國在內的全世界共同追求的潮流,而“綠色山園”本身的開放性,也寓意著海絲之路將世界多元文化聯結到一起。在具有開放性的舞臺上,不分國別民族,無論男女老幼,都可以平等自由交流。
贊公園
“泉州的智慧與開放走在了前列”
事實上,正在進入建設尾聲的海絲公園·亞洲園,不僅有朱锫的作品,還將有來自亞洲不同國家的藝術家們呈現的經典之作。
“真誠贊賞海絲公園的設想。”朱锫說,作為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泉州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實施的當下,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乘著亞藝節的契機,泉州突出“海絲”主題,建設永久性的公園,用文化與藝術深化與世界的交流,“這是抓住了特定的歷史機遇,也可以說智慧和開放走在了前列。”在他看來,開放的公眾的公園平臺,遠比一座具體的標志性建筑,或者說一場高規格的展覽,其影響在時間上將更為深遠、在人群上將更加廣泛。
“或許要在十年之后,更多人才會發現泉州這一前瞻性舉動的意義所在。”朱锫深信,以文化與藝術為引領的海絲公園,將在泉州與世界之間架設起一座更為深入心靈的溝通橋梁,對泉州城市的建設和文化的復興也將帶來無可替代的助力作用。
□本報記者 孫燦芬/文 戴涵琦/圖
(效果圖由朱锫提供)
他是蜚聲業界的國際知名建筑師,也是咱厝藝術家蔡國強的好朋友。
他設計過世界上最著名的私人現代藝術博物館——古根海姆博物館,也為“孔雀公主”楊麗萍設計了與大理當地自然環境融為一體的表演藝術中心。
他叫朱锫,為即將落成的海上絲綢之路藝術公園·亞洲園帶來了一所富有生命力的“綠色山園”,被先睹為快的市民親切地稱之為“綠房子”。“我用‘無用之用’的中國傳統藝術理念改造建筑,建設一個對話世界、呼應自然的開放性空間。它的意義不僅是今天的,也是未來的,它反映泉州的傳統文化與地域特征,也表達海絲起點包容開放,用文化和藝術與世界交流。”28日,在他的大型藝術裝置“山園”現場,朱锫帶領記者參觀,講述設計理念。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