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細亞燈光晚會 大罐秀驚艷來襲
核心提示
去年那場“嗨翻”古城的大罐秀,至今仍讓不少市民印象深刻。昨晚7點半,作為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暨第二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亞細亞之光”燈光晚會的重頭戲,升級版大罐秀再度驚艷來襲。上千市民聚在泉州市區西街舊面粉廠“大麥倉”新海絲藝術生活空間,一同欣賞了一場震撼的3D燈光秀。好戲連臺,當晚還有4部微電影展播以及比利時舞蹈家、日本DJ帶來的精彩演出,讓現場市民直呼過癮。
□本報記者 謝宜萱 石偉琴 陳靈/文
林勁峰 張九強/圖
燈光秀篇
15分鐘3D秀 最泉州撼人心
昨晚,3D大罐秀尚未開始,現場已人山人海。7:30,隨著音樂響起,高30米、長40米的6個儲麥罐出現3D場景,頓時引來觀眾一片歡呼。一艘帆船緩緩駛出,揚帆出海,緊接著,老君巖、拍胸舞、東西塔、紅磚厝等泉州元素一一展現;突然,“泉州”二字破墻而出;場景轉向悠悠深海,一條鯊魚張開血盆大口不斷撞擊墻體,引來觀眾陣陣尖叫;六大罐體頃刻之間消失、重組、下沉,配合著歡快的音樂,變幻出多種魔方組合。
畫面的最后,鯉魚化龍后,威武的金龍化為一艘金色的寫著“新海絲”的大船向觀眾駛過來,“海上絲路,泉州揚帆”幾個立體大字緊接著出現,為本次3D燈光秀畫上句號。短短15分鐘,目不暇接的場景、動感震撼的音樂、沖擊眼球的特效制作,讓現場觀眾享受了一場無與倫比的視聽盛宴。
前后籌備一年 升級視覺效果
“為了這次的大罐秀,新海絲與韓國美地美生技術團隊前前后后用了一年時間認真籌備,這也是去年大罐秀的制作團隊。雖然此次燈光秀內容與去年相比沒有太大變化,但在視覺效果上有了很大突破。”福建新海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許深介紹,比如裸眼3D特效的部分有所增加,畫面更加細致。“刺桐花開的畫面去年是2D效果,今年升級為3D,花開的過程更為震撼;鯉魚化龍的變換速度放緩,龍變船的畫面也更有節奏感。觀眾在不戴3D眼鏡的情況下能感覺到罐體旋轉、炸裂等震撼效果。”
他介紹,不僅視覺效果有進一步的升級優化,制作團隊對音響設備也進行了優化,音效比往年更立體,觀眾更有身臨其境之感。
記者還了解到,為了在“大麥倉”呈現出完美的燈光秀,制作方精確測量六個罐體的數據,光影要與罐體的特征完全吻合,才能達到祼眼3D效果。為此,韓國方面派出一個團隊不斷來泉進行調試與調研。
節目篇
歐亞城際互動 文都美麗碰撞
歐亞城際即時互動,是利用歐盟領先的城際互動技術,將歐洲和亞洲不同時間和空間的兩地連接在一起進行實時互動。昨晚,利用這項技術,“大麥倉”將泉州與比利時蒙斯市聯系在一起。
2010年,比利時蒙斯市和捷克比爾森當選為2015年“歐洲文化之都”,這次的城際互動,讓不少市民直呼為“歐亞文化之都的美麗碰撞”。
異域舞蹈連臺 感受多樣文化
日本著名DJ音樂家DJ YUKKE在現場的DJ表演,讓在場的市民享受了一場聽覺盛宴,許多人不由自主跟隨著節奏舞動起來。據悉,1997年,YUKKE開始從事DJ工作,一直在日本福岡、神戶、大阪等地的音像店擔任舞蹈音樂買手。YUKKE主要運用4/4拍,通過融合多種音樂,激起聽眾共鳴。
隨后,比利時舞蹈家泰-麥·顧言獻上了第一支獨舞作品《ETNA》,該舞講述了一個患有精神病的女人在一些物件、音樂等的幫助下,回顧了自己一生的經歷。舞蹈一開始,她手拿收音機、拖著編織袋,衣衫襤褸地出現在舞臺上。通過在地上不斷翻滾、或罵或笑等表現形式,將一個瀕死的可憐女人表現得淋漓盡致。
皮艾·德弗朗科、維克多·杜蒙、內奧米·吉普森和耐勒·亨斯帶來的舞蹈《不解》,源于日常經歷。舞臺上音樂時有時無,但四人即興組合,將自身經歷融入舞步,向市民們展示了異國舞蹈文化。
30部微電影展映 征集自亞洲各地
舞臺表演結束后,《追夢人》等4部亞洲微電影展映,讓意猶未盡的觀眾再次大飽眼福。據悉,《追夢人》講述了一個在華僑大學的臺灣留學生,最初不了解泉州文化,經過在泉州的生活,慢慢了解泉州人愛拼敢贏的奮斗精神。
本次亞洲微電影展映所呈現的作品,都經過精心挑選。據了解,活動前夕,主辦方就面向亞洲48個國家和地區征集優秀的微電影作品,同時邀請電影圈知名人士、微電影界權威專家等強大陣容參與評審,最終選出30部作品進行展映。
從昨日起到14日期間,這些作品都將在“大麥倉”輪流展映,喜歡微電影的市民可前往觀看。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