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24日電 近年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明顯加快,曾由蘋果、三星等國外企業“獨領風騷”的全球手機通訊領域,也涌現出一大波搶占市場的中國品牌。而在“一帶一路”戰略推動下,中興、華為、酷派、聯想、小米、一加等,布局海外市場的腳步正進一步提速,“國貨逆襲戰” 已經吹響。
然而,在這條凝聚“光榮與夢想”的“走出去”道路上,中國手機企業仍面臨著創新研發能力欠缺、資金不足、品牌溢價能力偏弱等困難。何以解憂?“借力”成了不少企業的選擇。于是,以高通為代表的一批跨國企業,一定程度上成為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背后支持者。
中國手機廠商迎 “一帶一路”戰略紅利
今年以來各大調研機構發布數據報告顯示,中國手機市場在經過幾年的高速發展后增速開始放緩。2014年全年,中國手機市場累計出貨量為4.52億部,比2013年下降21.9%。來自GFK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不久的2015年二季度,中國市場智能手機銷量為8870萬臺,相比一季度的9860萬臺再度下滑10%。
IDC分析師稱,2015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增長整體放緩,而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漸趨飽和是全球市場疲軟的重要原因。分析數據預計今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將僅增長11.3%,去年同期數據為27.6%,同比下滑16.3%。而中國市場增長率更是首次低于全球,僅為2.5%。
市場放緩造成的手機庫存問題成為廠商們當前最為頭疼的事情。而隨著今年3月份,市場期待已久的“一帶一路”具體路線圖面世。受益于“一帶一路”信息設施互聯互通等相關政策落地,中國通信企業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腳步正在加快,印度、拉美等新興市場的快速崛起,成為中國手機廠商的新一輪增長點。盡管目前中國品牌手機在國際市場份額尚不占優勢,但“中華酷聯”、小米等中國本土企業領先品牌已逐步在第一波“走出去”浪潮中嶄露頭角。
據了解,幾大國內手機品牌企業中,華為已在16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成為全球第一大通訊設備商;中興則躋身世界三大LTE設備供應商之列,5月份在俄羅斯簽署約12億元的智慧城市合作協議;酷派早在2006年便開始部署海外市場,目前業務范圍已擴展至美國、歐洲、亞太等地;聯想集團于今年1月底以29.1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移動,被認為是國產手機品牌“國際化”的信號;小米則在積極開拓印度市場……
更能體現中國手機企業“走出去”成果的是市場份額的快速擴張。市場調研機構TrendForce發布報告顯示,2014年,盡管三星和蘋果全球銷量仍處于領頭羊的位置,但全球十大智能手機品牌中,中國獨占其六,分別為收購摩托羅拉公司的聯想、華為,小米、酷派、中興和TCL。背后則是短短四年中國產智能手機出貨量占全球市場份額從2010年幾乎為零,躍升至2014年的40%。有業內預測,2015年中國智能手機全球總體市場份額將會超過50%。
專利壁壘因素等制約中國手機企業“走出去”
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趙厚麟9月份曾表示,中國推出的“一帶一路”等發展構想與國際電聯的發展方向有不少契合點。中國在電信領域發展突飛猛進,一些技術產品已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將在全球相關技術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毫無疑問,在某一些技術領域取得長足發展的國內通信企業正在迎來“一帶一路”下“走出去”的黃金時代。但手機廠商“走出去”并不是簡單的事情。長期以來頭頂“世界工廠”背景的中國手機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產品很容易被海外市場視為“量大質低”。相比蘋果、三星等全球知名手機品牌,國內手機企業在品牌影響力上存在較大差距。
WPP旗下分析機構華通明略報告顯示,僅22%的中國以外消費者可以說出至少一個中國品牌,在美國,甚至有94%的消費者說不出任何一個中國品牌。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國品牌的影響力與其生產體量的不匹配。
同時,國產手機企業出海面臨專利技術等瓶頸問題。三星電子擁有全世界最多與智能手機相關的專利,蘋果也擁有眾多的智能手機專利。大量專利技術讓三星、蘋果在高端市場形成了足夠高的產品壁壘。目前國內的手機廠商僅華為、中興等屈指可數的幾家在近幾年能夠在專利數量上與三星、蘋果對決。
業內人士分析,隨著中國的勞動力低成本優勢逐漸消失,中國手機企業品牌走向世界,也將面臨產品成本走高的現實,打造品牌獲取溢價,從“制造”走向“智造”、“創造”,才是明智之舉。
而這一系列轉變和突破,需要產品和技術的持續驅動。中興、華為等企業發力全球市場,無疑均在技術創新、專利研發等方面投入了較大人力物力財力。以中興為例,2014年,中興通訊憑借2179件專利位居全球國際專利申請第三,至今中興通訊的全球專利已超過6萬件。
誰是“走出去”背后支持者?
在“一帶一路”大戰略下,中國手機企業為彌補技術、資金等短板,拓展全球市場,無疑需要借助“他力”。于是,一大波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背后支持者們應運而生。以技術、投資等多種形式幫助生態系統里的運營商、OEM、ODM、渠道商等利益相關方。
高通便是其中之一。2015年,高通進入中國市場已經21年,與中國的OEM廠商有著近15合作年歷史。華為榮耀、中興努比亞、聯想ZUK、小米、一加等中國國產手機領先品牌均每年發布采用高通處理器的手機。
高通最近發布的第四季度財報顯示,基于與中國發改委在3G/4G專利方面達成的條款,高通在繼續爭取與中國OEM廠商簽訂新的許可協議,與中國被許可方的合作關系繼續改善。11月初,高通和中興、TCL分別簽訂了新的協議,至此在中國簽訂新專利許可協議的企業已超過60家。
作為全球性芯片生產商,高通在CDMA技術方面處于領先地位而聞名,設計生產出全球最高端的全網通芯片。在美國行業協會發布的報告中,全球電子硬件產業領域企業擁有專利排名中高通公司的專利數量和質量位居世界第一。目前高通擁有所有3000多項CDMA及其它技術的專利及專利申請,而3G、4G乃至更新的尚處于實驗之中的5G技術,很多基礎原理都來自于CDMA技術,這為高通奠定了強大的技術基礎,并幫助其成為全球跨國巨頭公司。
有業內人士表示,中國通信企業走出去,除去中興、華為等有較多專利積累的廠商外,很難繞開國際科技巨頭企業的專利授權“這道坎”。愛立信在印度起訴小米侵權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據業內人士分析,小米與愛立信的專利糾紛沒有2-3年時間,可能很難會拿到最終判決,成為小米海外發展道路上的一塊絆腳石。不過小米依然成功進入印度市場,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高通的專利授權。尊重創新和知識產權是國際慣例,通過與高通等專利擁有者的合作,將有助于大大減少中國手機廠商“走出去”的技術專利短板問題。
高通全球副總裁及中國區市場部總經理邱勝11月7日表示,中國手機企業走出去必須堅持創新與開放合作。因為每個國家通信網絡技術不同、文化習慣和法律制度等方面存在差異,企業走出去會面臨著諸多挑戰。
為此,高通今年上半年為中國客戶推出了一個全球計劃,幫助中國手機企業去打開海外市場。
今年4月,高通在深圳增加投入,設立專門團隊來服務中國OEM和ODM客戶展開出口服務,幫助中國企業與海外其他市場的區域團隊,把需求和供應匹配,為中國企業提供連接海外市場的接口。目前高通在除了南極洲以外的全球各個大洲都設立了辦公室或分公司,覆蓋全球的團隊網絡,與各地運營商及其他合作伙伴保持著相對于競爭對手更為密切的合作關系,支持了許多具有全球規模的制造商成功推出了許多終端產品,這些成功經驗無疑有助于幫助中國企業開發適應全球市場的產品。
業內人士表示,國內通信企業恰當“借力”高通、三星等跨國企業,將有助于加速“中國制造”變成“中國智造”、“中國創造”,使出海之路走得更為順暢。(中新網IT頻道)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