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前,泉州是世界海洋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
如今,福建泉州提出的建設“海絲先行區”總體方案被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規劃。日前召開的泉州市委十一屆十次全會,提出建設“創新、智造、海絲、美麗、幸福”的現代化泉州。這座曾經的“東方第一大港”,在21世紀新“海絲”建設的歷史航程中,再次揚帆領航。
文化引領唱主角
從唐代中期開始,泉州就成為我國對外貿易、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海絲”文化已深深融入這座城市。因此,泉州在啟動“海絲先行區”建設時,充分發揮“海絲”文化的優勢,讓文化唱起了主角。
2013年9月,泉州摘下首屆“東亞文化之都”桂冠。此后啟動的“東亞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動年”,拉開了“海絲”建設的序幕。
2014年2月,泉州啟動“古城文化復興計劃”,實施西街片區改造、泉州當代藝術館等文化項目建設,以延續歷史文脈、保護文化生態,打造影響東亞、面向世界的“多元文化都市”。今年11月,21世紀海絲藝術公園·亞洲園開園。眼下,泉州正緊鑼密鼓地策劃建設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文化交流展示中心。
文化硬件建設風生水起,“海絲”文化交流活動也好戲連臺。“海上絲綢之路經濟論壇暨華文媒體萬里行”、首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泉州打出一張張精彩的文化牌,成為溝通“海絲”沿線國家的橋梁。
文化引領帶來了產業融合,產生了巨大效應。惠安石雕走俏海內外,一批批游客走進南音和高甲戲劇院……傳統文化與創意產業融合,旅游業與文化產業融合,為泉州催生出一個個新的經濟熱點。
泉州板塊闖世界
長久以來,泉州人就有著胸懷海洋、放眼世界的擔當精神。在今天的“海絲先行區”建設中,他們把文化的感召力轉化為經濟合作、深化開放的新動力。
郭奮宏在埃及曼蘇爾國際商貿有限公司擔任中方經理,從事中國與阿拉伯國家貿易。他說:“我們的業務主要是從福建、廣東采購童裝、鞋類,再出口到埃及。由于物美價廉,很受當地市場的歡迎。”
泉州自古就是中國與阿拉伯文明交匯之地。泉州市委書記鄭新聰表示,作為國家級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泉州將依托與阿拉伯國家的歷史聯系、現實基礎,積極申請擴大泉州金融業對阿拉伯國家開放程度,積極吸引伊斯蘭國家金融資本,致力打造阿拉伯經濟走廊和伊斯蘭金融圈。
泉州也積極推動民營經濟國際化,被譽為“民辦特區”。在波蘭華沙,中國福建商品城已入駐企業70多家;在柬埔寨,泉州峰億輕紡、達麗服裝等企業建立了生產基地;在中東和非洲,南星大理石、南方路機分別設立了生產加工和營銷中心。
據統計,泉州赴“海絲”沿線國家投資企業36家,投資總額2.8億美元。同時,境外上市的泉州企業已達75家,形成了海外證券市場的“泉州板塊”。
制造之都忙轉型
建設先行區極大地推動了泉州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泉州是我國的制造業大市,培育了紡織服裝、鞋業、石油化工、機械裝備、建筑建材5個超千億元產業集群。2014年7月,中國工程院把泉州作為“中國制造2025”唯一的地方樣板和實踐范例,推動泉州“海絲先行區”建設和工業4.0升級相結合。
先行區建設還帶動了一批新產業的崛起。今年5月在泉州安溪建成的中國國際信息技術(福建)產業園,可為電子商務跨境零售出口、國際物流提供平臺服務。
為擴大產業的國際影響力,泉州還大力實施國際品牌戰略,積極引導優勢企業開展馬德里國際商標注冊。截至目前,泉州企業已注冊馬德里國際商標695件,占全省的48%,居全國地級市第3位。
為了拓展“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市場,泉州市2014年共組織256家企業參加了16場展會,現場及意向成交額近8000萬美元。2014年,泉州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貿易總額達到157.6億美元、約占全市貿易總量的51%。
隨著“海絲先行區”建設成果日益顯現,泉州的影響力不斷提升。今年11月8日,聯合國“海陸絲綢之路城市聯盟”工商理事會在泉州成立,并將秘書處永久設在泉州。
一頭連著歷史,一頭連著未來。古城泉州,正以先行者的姿態,續寫“海絲”新輝煌。 (《光明日報》泉州12月15日電 記者 高建進)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