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海絲空間規劃研究》進行技術審查,方案提出——
打造國家海絲戰略核心區
本報訊 (記者王朝暉)日前,市城鄉規劃局組織召開《泉州海絲空間規劃研究》技術審查會。方案提出:打造國家海絲戰略核心區,營造和再現海上絲路輝煌盛景,建成泉州乃至福建一張重要名片。
這一研究從后渚港的再開發開始,研究古港更新的定位,并擴展至整個泉州灣的發展研究,重點關注泉州如何更好地承接國家海絲戰略,策劃泉州的海絲空間利用。研究的用地范圍主要包括后渚港和臺商投資區的百崎秀涂部分。
建小鎮重現海上絲路盛景
研究指出,兩江一灣(晉江、洛陽江、泉州灣)既是大泉州走向“灣區城市”的核心區域,也是泉州海絲起點城市的重要體現,分布大量的海絲遺存。但由于缺少龍頭項目,河灣淤塞比較嚴重,難現昔日“日見梧桐樹,夜現光明城”的盛景。
方案提出,今后兩江一灣將以海絲核心區建設為目標,打造海絲小鎮和閩南文化小鎮,以及灣區休閑、旅游、水上活動為特色的開放空間,體現傳統及當代海絲文化,建設集海絲論壇、文化體驗、商貿交流等功能于一體的國家海絲戰略核心區。
為此,方案策劃一些海絲古鎮與街區項目,如閩南小鎮、阿拉伯小鎮、意大利廣場、東南亞街區、絲路(中原)小鎮,營造和再現海上絲路輝煌盛景,以“小鎮”或“傳統街、廣場”的方式復建,并以此建成泉州乃至福建一張重要名片。
百崎湖片區打造國家級論壇區
方案提出,將亞洲藝術公園所在的百崎湖片區打造成今后國家級論壇區。這里兼具滿足城市居民休閑生活和生態調整的作用,同時,設計成為泉州再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空間,結合泉州南音、梨園戲等傳統戲曲曲目,營造戶外場景,滿足游憩需要的同時,亦能懷古頌今。我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惠安石雕、泉州花燈、江加走木偶頭雕刻等傳統美術,惠安女、蟲尋埔女服飾、鬧元宵、南安英都拔拔燈等傳統民俗今后可以匯聚于此,帶給市民及游客更多的泉州文化氣息。
打造“泛博物館”概念
古城是泉州海絲的一大亮點。研究指出,以整治與保護更新為主,串起眾多遺跡、景點等形成“泛博物館”。這意味著,泉州全城都是博物館,結合旅游線路,對各種歷史、遺跡進行規劃和保護利用,打造文化與自然資源最集中、最具特色的五大片區:歷史文物遺存最豐富集中的泉州老城區;以洛陽橋和洛陽街為核心的洛陽江東岸;有諸多阿拉伯文化遺存的宗廟、石亭、墓葬等文物保護單位的百崎特色回族鄉;以石湖碼頭、姑嫂塔、六勝塔等為代表的18項泉州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遺址;以崇武古城及濱海風光為代表的文化旅游吸引點。這五大片區據此通過水上線路、山線等方式串起與“古”“海”有關的眾多遺跡與景點。研究人員還梳理出海絲史跡泛博物館路線、閩臺文化泛博物館路線、宗教泛博物館路線、自然山水泛博物館路線等4條旅游線路。
復建古刺桐港再現古船修造
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航處的古刺桐港(后渚港),昔日有“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盛景。研究人員提出,復建古船、古港、古船塢,再現古船建造修理工藝以及各類航行相關儀式,使后渚港更新成為整個灣區的各種慶典活動核心地。建議重啟游輪停泊港功能。后渚古港區將作為國家級海絲博物館(新泉州海交館)選址,以及國家級海絲論壇區初始地點,同時建設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海上絲綢之路文化藝術展示交流中心、海上絲綢之路體驗館、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廣場。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