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波羅井 曾作公用井補給船只
政協泉州市豐澤區第四屆委員會文史委員溫太平翻閱史料后介紹說,馬可·波羅在中國旅居17年,足跡遍及華北、西北、西南、華東等地區。1289年,波斯國王阿魯渾的元妃去世,阿魯渾派出3位專使來元廷求婚。元世祖忽必烈選定闊闊真為元室公主,由三使者和馬可·波羅及其父叔護送,于1291年春乘14艘四桅十二帆的巨船,從泉州起航,經蘇門答臘、印度等地到達波斯。
溫太平說,法石片區除了“馬可·波羅巷”,還有一口“馬可·波羅井”,就位于馬可·波羅巷靠近渡口的地方,但在法石片區改造時,“馬可·波羅井”也被填埋了。當地人覺得,“馬可·波羅巷”和“馬可·波羅井”的得名,說明馬可·波羅從泉州起航時,應該就是在法石為船只補給。
據介紹,石頭街雖在東海之濱,岸上的井水卻是淡水,原因是石頭街背靠寶覺山,山泉汩汩流入地下。石頭街過去有很多古井,不僅家家戶戶的院子里有,街上也有,“馬可·波羅井”就是靠近江邊的公用井。當然,遠航船只補給不僅需要淡水,還需要生活用品。而當時的石頭街店鋪數以千家,完全可為馬可·波羅的船只提供選擇。
溫太平說,法石境內有制船巷、打鐵巷,現在還有古船深藏地下,說明元朝時當地造船業發達,“馬可·波羅的船只說不定就是在我們這造的。”
陳川說,法石社區現在還有真武廟、文興古碼頭、宋船遺址文興宮等歷史遺存,“馬可·波羅巷”和“馬可·波羅井”雖然不存在了,但應該在原址附近立塊碑或做塊告示牌,讓后人知道這段歷史。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