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新年伊始,中國元首第一場外交大戲登場。15號,中國外交部宣布:國家主席習近平1月19日至23日,將對沙特、埃及和伊朗進行國事訪問。這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中國外交的開篇之作,也是西亞北非動蕩5年來,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訪問這一地區。
外交部發言人陸慷15號宣布,應沙特阿拉伯王國國王薩勒曼、阿拉伯埃及共和國總統塞西、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總統魯哈尼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于1月19號到23號對上述三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中國外交的開篇之作。也是西亞北非動蕩五年來中最高領導人首次訪問這一地區。
訪問期間,習主席將分別與中東三國領導人會談會晤,謀劃雙邊關系未來發展藍圖,見證經貿能源、科技、金融等多個領域合作協議的簽署,就中東局勢的和平穩定進一步提出中國主張、中國方案并將面向地區國家提出一系列合作舉措,十八大以來,習主席足跡遍布五洲,全方位布局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此次中東之行將為完善全覆蓋外交格局添上關鍵一環。
中東被稱為“三洲五海之地”,是中國的大周邊,也是國際上備受關注的熱點地區。在今年的新年賀詞中,習近平主席曾以一句“不能缺席”表達了中國態度。
習近平表示,世界那么大,問題那么多,國際社會期待聽到中國聲音,看到中國方案,中國不能缺席。
在中國“朋友圈”中,中東大國沙特、埃及和伊朗是中國的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不過眼下,中東局勢膠著,沙特、伊朗又出現外交風波。有人質疑,此時訪問中東是否是個好時機?中東問題專家、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問題研究院院長李紹先表示,習主席訪問中東是醞釀已久的計劃,這一既定計劃能夠成行,正說明中國與沙特、伊朗兩國都保持友好關系。
李紹先認為,為習主席中東之行意義重大。中東目前形勢非常嚴峻,政治秩序崩潰,阿拉伯國家長期的政治經濟社會在轉型,再加上2003年以后,中東地區地緣政治力量嚴重失衡,這樣的局面下,牽一發動全身,使中東盡快穩定下來的助力,就是推進敘利亞危機的政治解決進程。習主席中東之行,肯定會大力倡導政治解決敘利亞危機的中國主張。只有政治和解,才能有效地打擊極端組織,形成合力,中東才能逐漸走上穩定之路。
針對目前中國對中東政策,外界有兩種聲音,一種認為中東事務復雜,中國盡量不要參與得好,另一種認為,中國應該在中東問題上發揮更大作用。李紹先表示,實際上,中國在中東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
李紹先分析稱,2013年之前,在伊朗核問題談判過程中,中國始終是積極參與的一方,參與的程度在不斷加大。到2013年、2015年關鍵談判中,中國對推動談判最終簽署協議發揮了重要作用。去年7月14號,伊核最終協議簽署以后,習主席無論是去美國訪問,還是在國際場合,多次會見伊朗領導人,他們對中國在伊核問題上的積極作用給予了高度評價和誠摯感謝。首先,中國和中東利益上越來越密不可分,能源需求、市場需要、安全利益及最近推進的一帶一路等方面,中東地區的地位都非常重要。其次,中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中東亂局嚴重威脅世界穩定有目共睹,所以必須在中東發揮積極作用。
當然,李紹先強調,中國的參與與其他大國不同。中國作為一支和平力量出現在中東,深得各國各方信任。這點正式中國在中東發揮積極作用的優勢。他認為,中國是唯一一個在中東地區不追求利益的大國。中東地區政治持續崩潰,未來重建秩序,每個大國都有自己的要求,使得大國在打擊極端勢力、消滅IS方面無法形成合力。而中國對未來中東秩序的重建、構筑沒有任何要求,凡是有利于地區穩定,凡是本地區國家能夠接受,符合人民利益的,都給予積極支持,這是任何大國都做不到的。基于此,中東地區多數國家信得過中國,認為中國是客觀、公正的外力。
李紹先還表示,經濟上,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與中東各國經濟發展的需求不謀而合;政治上,中國的主張有利于中東局勢趨穩。
李紹先分析稱,中東亟需和平穩定和經濟恢復、發展,這兩者密不可分。中國現在大力倡導推進落實一帶一路構想,正好迎合中東發展。同時,中國更多地會在政治上促進中東穩定,以敘利亞危機的政治解決進程作為突破口,大力倡導和推動國際共識。通過這次訪問,中國和一大批阿拉伯國家、中東國家的合作水平會走上一個新的臺階。(記者劉樂)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