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月21日訊(海峽都市報閩南版兩會報道組)從今年元旦起,泉州刺桐大橋收費經營權提前收回并免費通行。這個百姓喜聞樂見的好事實行了20天后,隨著車流量劇增,給原本就不寬敞的大橋南側區域交通秩序帶來一些影響,引起代表、委員關注。
泉州市人大代表林勁松、市政協委員吳瑜瑜向大會分別提交了建議和提案。昨天,海都記者現場走訪,并從晉江交警部門獲悉,目前他們已介入此事,將實施交通疏導措施。
【現場走訪】 車輛劇增 行人需“組團”才敢過馬路
昨天下午3點多,海都記者來到刺桐大橋原收費站處,現場觀察統計,幾乎平均每秒都有車輛上下橋,而附近是池店鎮溜石村、霞福村等多個村莊,另一側則是中駿·四季花城小區,以及一條通往江濱南路和其他住宅小區的小道。在離收費站五六十米遠的溜石村口,有一個人行橫道斑馬線,供行人來往鳳池路兩側。
在該路口負責交通疏導的協管員老梁說,自從過橋免費后,車子比以前多了一兩倍,而且車速比較快。老梁認為,今后要是收費站主體框架全部拆除,雙向有10多個車道且路面平坦,過往車輛可一路開到高速出入口,直來直往,容易引發交通事故。
附近村民也表示,車流量暴增,過馬路的安全讓人擔憂,尤其是老人和小孩,要扎堆“組團”,一起過馬路。另外,很多車子在村口隨意掉頭,這也增加了交通擁堵和安全隱患。
【代表委員】 加強刺桐大橋、鳳池路與江濱南路的交通銜接轉換
前幾天,泉州市政協委員、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眼科主任醫師吳瑜瑜特意開車到刺桐大橋來回走了幾趟,現場觀察并走訪附近居民、司機。隨后,她在“兩會”期間,提交了《關于在泉州刺桐大橋原收費站前人行通道加設紅綠燈管控的建議》。
吳瑜瑜提議,泉州、晉江兩級公安交警、公路等相關部門可以聯手,在收費站前晉江入口處的人行通道上加設紅綠燈,增設交通警示牌,提醒過往司機減速,并加強對附近村民的交通安全意識教育。
人大代表、泉州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林勁松從事規劃工作20多年,他表示,刺桐大橋周邊道路系統性較差,“這不利于濱江商務區發展”。為此他建議,開展刺桐大橋南端節點交通優化研究,加強刺桐大橋、鳳池路與江濱南路的交通銜接轉換,并盡快啟動節點改造提升建設,“大橋北端與刺桐路、寶洲街、泉秀街等銜接就很順暢”。林勁松認為,這個問題解決好了,可促進濱江組團與其他周邊組團的協同發展,帶動濱江商務區開發,并緩解田安大橋等交通壓力。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