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發展】
整合抱團 政府部門要引領
孫少磊:成立文化旅游集團,打響泉州旅游品牌,如今時機已成熟。實際上兩年前就提出這個方案,涉及景區、旅行社、酒店、交通等各方面,要滿足游客吃喝玩樂購等全方位需求。目前,實施方案還在醞釀中。
陳江海:泉州旅游有些不合理的體制需要打破,成立文化旅游集團是個機遇,可有效整合泉州旅游資源,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一說到清源山就想到老君巖,實際上不止老君巖,山上還有很多其他宗教旅游資源,這也說明我們的旅游宣傳做得還不夠到位。
蔡英展:前幾年我去印尼,為了看活火山口,從雅加達坐4個小時的中巴到山下,再騎馬上山,來回要坐8個小時的汽車,還是很多人去。
發展旅游要“會講故事”,有故事的地方,要善于包裝。比如,石獅的永寧衛、城隍廟,包裝它的文化就可以講出很好的故事來。國內有的旅游城市善于“無中生有”“小題大做”,而且非常成功。比如,江蘇常州有恐龍園,孩子們都很喜歡,這說明當地人有經濟頭腦,旅游策劃交給專業的人來做。
黃明瑄:旅游集團組建起來后,可嘗試旅游產業資金私募,引入好的旅游項目。泉州應打造全域旅游城市,對縣域旅游資源進行整體包裝推介,這樣泉州旅游一盤棋才能形成。
國內很多省份,旅游景點之間來回驅車要好幾個小時,游客還是樂此不疲。泉州縣域之間車距不長,可以打破景區線路空間的局限,共建共享,做大旅游。同時,地接導游的宣講也很重要,可借助現代信息手段,適應新生代的旅游習慣。
【講配套】
做好細節 吸引更多年輕人
孫少磊:需要配套旅游集散中心,以前有,但一直沒發揮很好的效果。可學學杭州、上海等地的做法,借今年動車站交通樞紐動工的東風,建一個市級旅游集散中心,讓游客一下動車就可上大巴去景區,實現無縫對接。
另外,今年要發展“智慧旅游”,在古城區的一些古民居、古街巷實行語音導游,讓游客一走進來,就能自動聽到導游詞。接下來還要考慮WiFi和APP覆蓋,吸引更多年輕時尚的游客。
釋理農:建議交管部門,在中心市區的景點之間開通旅游巴士。將靈山圣墓、少林寺、清源山、閩臺緣博物館、九日山、開元寺、府文廟、關帝廟、海交館等串珠成鏈,基本上把市區的景點都逛透了。散客和本地外來務工人員,基本都可以滿足。
蔡英展:自駕游游客增加,對泉州民宿發展是個考驗。這部分人貼近大自然,希望體驗當地習俗。但老房子改造而來的民宿,消防設施過不了關,發展受限,也制約旅游發展。可參考江浙一帶旅游省份,就民宿發展制定符合自身特點的管理條例。
成立文化旅游集團,還可推動兩個配套項目:泉州是沿海城市,海岸線非常長,至今沒有一個水上旅游項目,以后應該考慮;還沒有一臺針對游客、反映泉州文化氣息的文化藝術秀,可在推介旅游線路的同時,把晚會節目加到旅游項目中。(海都兩會報道組)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