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昨日召開
泉州力爭在全省率先建成國家生態文明試點示范市
為貫徹落實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以及省、市兩會等有關會議精神,研究部署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泉州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昨日召開。會上全面分析泉州生態環境工作面臨的形勢和問題,進行深入、具體的部署,同時還向各縣(市、區)、泉州開發區、泉州臺商投資區頒發環保目標責任書。
□泉州網-東南早報記者 柯麗娟
■“十二五”回望
通過國家生態市驗收 多項工作保持全省第一
“十二五”以來,泉州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全市生態環境質量優良并持續向好,實現環保與發展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國家環保模范城市通過復核驗收,在全省設區市中第二個通過國家生態市驗收;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對《我市改革創新環保工作新機制》進行經驗轉載,多項工作保持全省第一(市長環保目標責任書考核全省“四連冠”、總量減排考核全省“兩連冠”、流域整治考核全省“五連冠”、環境監察工作考核全省“三連冠”)等等。
■“十三五”展望
打造人與自然和諧的 生態宜居美麗泉州
泉州“十三五”期間將力爭在全省率先建成國家生態文明試點示范市,打造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宜居美麗泉州。
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打好水、大氣、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到2020年,確保全市13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繼續保持100%,晉江干流水質達標率繼續保持100%,近岸海域水質功能區達標率達84%以上,全市12條主要入海河流水質持續改善。所有縣(市、區)空氣質量平均濃度達二級標準以上的比例達到90%;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達到國家二級標準。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達標率不低于82%,新增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保障率100%。
打造低碳循環經濟,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營造生態宜居環境,提升城鄉居民生活品質。培育生態文化支撐,弘揚閩南文化生態精髓。創新生態文明制度保障,提升綠色治理能力。
【今年工作安排】
企業環境污染責任險或成強制保險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全市生態環境環保工作要以環保目標責任書和環境監管網格化為抓手,全力打好補齊“環保短板”攻堅戰,全力推進各項目標任務的落實,努力為建設“創新、智造、海絲、美麗、幸福”的“五個泉州”提供堅強的環境保障。
●氣減排:鞏固建陶行業LNG替代成果,加快建設泉惠石化園區熱電、晉江熱電擴建、晉江東海垵集中供熱等項目,力爭2016年年底前完成前期工作并動工建設;加快推進燃煤鍋爐整治,繼續推進中小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替代工作,確保燃煤鍋爐污染物排放分類型于2016年7月1日前達到標準,逾期堅決責令停產整改。
●水減排:全力推進污水處理廠及其配套管網建設,動工建設石獅市中心區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二階段、晉江市泉榮遠東中水回用設施等項目,確保2016年年底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能力達到118萬噸以上/日。進一步推進和完善污水配套管網,實現減排核算的污水處理量達到90萬噸以上/日。完成石獅市、晉江市印染工業集控區4個染整廢水集中深度處理工程,設計能力達到13.7萬噸/日。
●環保能力建設:繼續抓好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和環保提升工程。環保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加快推進市工業廢物綜合處置中心建設,力爭2017年6月底前投入運行;督促石獅市、晉江市加快完成垃圾焚燒飛灰填埋場建設,并于2016年年底投入運行。二是加快完成南安市、安溪縣和德化縣水質自動站的調試驗收。
●大氣污染防治:組織開展空氣顆粒物源解析及空氣質量預測預警,確保2016年年底前完成大氣污染源解析。落實重污染天氣應急處置預案,加強異常情況下的排放管控,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水環境綜合整治:加強飲用水水源地日常監管。抓緊推進泉州主要河流縣(市、區)交界斷面實現水質自動監測;繼續開展市級水源地一旬一測、縣級水源地一月一測,確保2016年年底前市級水源地全部實現水質自動監測。
●企業環境污染責任保險:進一步優化政府政策支持,探索建立環境污染風險評估機制與環境損害鑒定技術方法,力爭有更多的企業與保險公司簽訂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合同,努力把這項工作做成繼交強險之后的第二個強制保險。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