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開放實驗室落地福建首選泉州
泉州北斗應用產業加速突破
核心提示
1月29日,衛星導航仿真與測試開放實驗室(簡稱北斗開放實驗室)泉州分實驗室正式授牌落戶泉州科技創新中心的消息,引發全國關注,中央電視臺、福建電視臺先后給予報道。
對公眾而言,北斗是什么,對我們生活有何影響?尚需科普。
而對躍躍欲試的企業、高校而言:北斗開放實驗室有何功能,向誰開放?為何要走出北京、西安、長沙等傳統北斗重鎮的“勢力范圍”,選擇泉州作為新興中心?泉州分實驗室規劃藍圖中的“直接面向海絲沿線推進北斗應用”,又將帶來哪些商機?更有待詳細解答。
在市科技局牽頭主辦的衛星導航仿真與測試(泉州)開放實驗室授牌暨項目對接會上,北京衛星導航中心領導、專家與泉州企業、高校、產業創新技術聯盟代表座談。結合座談內容、專家專訪與權威資料,本報為您深度解讀。 □本報記者 鄭意凡
【北斗是什么】
挑戰美國GPS的“中國驕傲”
國際上有一個高大上的俱樂部,它只有四個會員,卻吸引了各國首腦和眾多頂級科學家的關注,這就是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
GNSS是個好東西,給人們的生活品質帶來很大提升。例如汽車和手機導航,讓我們告別了在紙制地圖上找路的歷史。在通訊信號難以覆蓋的大海上,通訊基礎設施遭到大面積破壞的地震中,它就更重要了,關鍵時刻可以救命,如中國北斗首次成功應用,就是在汶川地震中。
在四大會員中,最為中國民眾所知的當屬美國GPS?,F有衛星30顆,分為軍用和民用兩種定位模式,其中民用方式向全球開放。
美國人不是“活雷鋒”。免費GPS對民生而言當然是個福利,但對國家軍事卻是個挑戰。因為開放的只是民碼,精度比美國軍方使用的軍碼差了十倍。更重要的是,如果軍備上對其形成依賴,萬一打起了仗,被人家停用,可就抓瞎了。如果對方發出的是欺騙碼,瞄準對方的導彈就可能飛到自己的陣地上,這更加可怕。
所以,為了不受制于人,必須要發展本國的定位導航系統。當然,這也只是少數大國的權利,因為技術與資金投入實在是太浩大,綜合國力微弱的小國家們根本就造不起。
中國是個有抱負的大國。在四大會員中,中國北斗是個新會員,同時也是發展勢頭最迅猛的一個。北斗二代計劃在2020年前發射35顆衛星,形成全球性的定位導航系統,比GPS還多5顆。
國家重點推廣的朝陽產業
“北斗系統是國家戰略性空間基礎設施,既是重點建設的系統工程,也是重點推廣的朝陽產業。”對接會上,北京衛星導航中心領導告訴記者,“十三五”期間,北斗全球系統建設將全面展開,預計2018年形成初始服務能力,率先支持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2020年全面形成全球服務能力;同時,按照《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北斗產業應用規模和國際化水平將大幅提升,產值將超過4000億元,在國家經濟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并在大眾消費市場逐步推廣普及,在全球市場形成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北斗的應用只受想像力限制!”采訪中,專家們不約而同地提到這句話。據了解,北斗的應用包括定位、導航、授時、即時通信等主體功能,可用于經濟、地理、軍事、測繪、信息等各個領域,目前統計有200多種應用,如海洋捕撈、應急救援、特種車輛運營監測、旅游導航、呼救呼叫等;它與GPS系統具有兼容性,平時可優勢互補,戰時可獨立安全運行。定位精度不僅僅是10米級,在特定領域,可達到厘米分米級。“中國正在籌劃北斗二代的地基增強系統,與天基的衛星相互配合,可達到米級以下的實時定位精度。例如,給孩子戴的定位手表,定位信息將不再是‘在某地附近’,而是精確到孩子站在哪塊地板磚上。”
作為國字號工程,北斗產業更是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比如,漁民購買北斗設備可得到較高補助,企業研發北斗二代項目優先享受科技項目和優惠政策支持。
【為何選擇泉州】
“一帶一路”沿線已成北斗國際化支點
雖然中國現在還沒有把計劃的35顆衛星打全,但亞太地區的北斗二代定位導航網絡已經建起來了,并已投入了使用。如果說,GNSS的四大成員,在太空上各自織就了一張網,那么GPS網眼最密處是在美國上空,北斗二代網眼最密處在中國上空。因此,對于亞太國家來說,北斗比GPS更有優勢。
目前,北斗產業開始走出國門,在“一帶一路”地區開枝散葉。率先進入的是東盟市場,2013年泰國北斗應用項目開始建設,預計到2016年覆蓋泰國全境。目前,老撾、文萊、巴基斯坦已開始采用北斗導航系統。我國還與韓國、澳大利亞、新加坡、印尼等國展開合作,預計在2018年末形成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能力,以此為支點,推進北斗國際化,搶占全球時空信息領域的制高點。
落子“海絲先行區”泉州是里程碑之舉
正因此,北京衛星導航中心領導在致辭中表示,泉州分實驗室的設立,“是北斗開放實驗室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是響應國家‘一代一路’發展戰略,推進北斗應用的具體行動。”
他認為,首先,泉州是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先行區,是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具有獨特的政策、地理優勢和戰略價值;其次,泉州實驗室是開放實驗室成立后正式接收的第一家實驗室,根據建設規劃將承建國內首個北斗海上設備檢測中心和數據應用中心,直接面向海洋推進北斗應用。“前期建設的實驗室,其所在地——北京、西安、長沙都是傳統北斗重鎮,而泉州是新興中心,相信開放實驗室的建立,一定會給區內高校、企業、機構注入新的發展動力!”
對接會上,泉州分實驗室還與華僑大學、集美大學、福建工程學院簽訂合作協議。“這一平臺一方面可輻射泉州及周邊地區產業,另一方面,更是人才和創新資源互動互通的橋梁和紐帶,我們已建立北斗專家庫,將在泉州分實驗室探索市場、應用為驅動,柔性引才的合作模式,從而幫助泉州突破北斗應用人才和創新資源不足的瓶頸。”
泉州兩年前已出臺北斗科技專項規劃
早在2014年,我市科技局就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院長吳曼青等權威專家編制出臺《泉州市北斗衛星應用產業科技專項規劃》。目前,以微波通信、數字對講機產業為基礎,逐步形成集衛星導航應用產業產品技術研發、終端設備制造、行業應用、信息服務于一體的相對完整的產業布局。
在北斗領域,泉企中已有不少“先行者”。石獅飛通通訊設備有限公司,長年專注于海洋船舶通信導航科技領域,是北斗衛星導航(船舶終端)生產基地。長期與中國電子技術集團公司、西安電子科大等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在全國沿海港口建立200多個產品售后服務網點,產品約占據全國市場70%份額,外銷東南亞、中東、澳大利亞等海外市場。
同樣看重北斗導航系統帶來的市場空間,泰克通信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合作,著手于北斗技術的民用化應用研發,除了北斗定位手機外還成功推出了基于北斗的水情遙測系統、鐵路建設傳輸系統等。
座談會上,相關市領導表示,希望泉州北斗開放實驗室的落戶,帶動泉州優勢企業加速進軍北斗產業應用領域,加碼車聯網、船聯網、物聯網等領域,帶動泉州微波通信產業加快轉型升級。
【泉州開放實驗室做什么】
建設國內首個北斗海上數據應用中心 推動儀器、數據、專家、研究資源共享
北斗開放實驗室(衛星導航仿真與測試開放實驗室)是在北京衛星導航中心指導下,由清華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等7個單位聯合創建的國內首個GNSS仿真與測試開放共享平臺,擬推動儀器、數據、專家、研究資源的共用共享,構建一個軍民融合、聯合創新、多方共贏的發展服務平臺,助力北斗系統建設,加速導航產業發展。
泉州分實驗室則由國防科技大學泉州工業技術研究中心、福建省福信富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開放實驗室合作共建,計劃于2016年3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泉州實驗室將承建國內首個北斗海上數據應用中心,還將利用開放實驗室優勢資源承擔相關專業人才培訓,并聯合所屬區域高校和企業開展船載導航終端北斗導航定位數據的采集、分析和應用,服務于全國北斗終端測試檢定和相關應用研究。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