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頁 »文旅產業»正文

《年味記憶 守望鄉愁》策劃:圍爐話年夜 守歲到天明

http://www.merchenaries.com【泉州經濟網】2016-02-04

閩南網2月4日訊 中國人的年味,說到底和吃還是分不開的。

《年味記憶 守望鄉愁》,從年戲開篇,春聯、年畫、花燈、剃頭、年食、年俗、年酒,年字里的期盼和美好,口述人也好,投稿人也好,一篇篇一句句,都是年味。

馬上就要過年了,年夜飯三個字,是我們奉上的年味壓軸篇。圍爐話年夜,年夜飯最可心的那道菜,最想抱著說祝福的那個人,成長中碎碎念的那個最圓最滿的圍爐夜,所有的年夜飯之最,所有的嘮叨和家常,是我們的年味。

在即將到來的猴年,我們提前跟您拜個早年,愿您臉上是笑的,嘴里是香的,心里都是暖的。

 

和海都一起細數泉州的年味記憶

和海都一起細數泉州的年味記憶(長旺/制圖)

媽媽張羅一桌菜 打包到醫院圍爐

口述人:何啟明(31歲,泉州清濛醫院急診科醫生)

與海都記者口述這段文字時,我正帶著爸媽與兒子,坐在安徽往泉州的火車上。

我和妻子都是醫護人員,三年來,我們的年都是在醫院里過的。為了一家團圓,每年快除夕時,我會專程回老家安徽接爸媽和兒子。今年兒子4歲了,我們在泉州工作3年來,都是爸媽幫忙照顧。

選擇醫護行業,我們注定忙碌。除夕當晚,泉州經濟開發區放鞭炮的,喝醉的不少,受傷的情況難免,我和妻子24小時待命。我們的年夜飯都在醫院吃。除夕夜,媽媽會張羅一桌子菜,打包到我辦公室,一家人一起吃,有爸媽的辦公室就是我的家,今年希望還可以嘗到媽媽做的粉蒸肉和臘腸媽媽的味道才是家的味道。

和外地同事一起,除夕跨年也難忘

口述人:吳啟廣(45歲,泉州一保安)

我老家在四川,來泉州剛好一年,這是我第一次在泉州過年。

雖然沒能回老家陪父母,但很感恩我的小家依然能團聚,老婆和我在同個單位做保潔,小兒子也在泉州成家了。

今年除夕我值白班,從早上10點到下午4點,然后我就能換下保安服過年了。聽同事說,以往除夕夜,老板為我們準備年夜飯,單位外地員工都會聚在一起,換上新裝,熱熱鬧鬧地圍爐,我們來自全國各地,相聚共度新年,會很難忘吧。

最讓我放心不下的還是老家70歲的老爸,還好有兩個兄弟幫忙照顧。我已把年貨和買好的新衣都寄回去了,除夕夜我得給老爸打個電話,提醒他換上我買的新裝,告訴他我在泉州一切都好。只是很懷念老媽做的臘肉臘腸和辣椒醬。

派出所吃年夜飯,回家補炸醋肉

口述人:朱警官(33歲,東海派出所民警)

今年除夕將是我第三次在所里過年。沒能和爸媽老婆孩子過除夕,但我還有14名同事,辛苦歸辛苦,年夜飯也沒少。所長體貼,都會給我們加加餐,一年忙到尾,和自己風雨相伴的同事一起吃年夜飯,帶勁。

每年除夕夜,吃完最后一口飯,我們繼續接警的接警、辦案的辦案、巡邏的巡邏,干我們這行的,逢年過節反而最忙。今年除夕,我照例要巡邏,街上的人比平時少多了,除夕夜民眾喜歡放煙花,圖個熱鬧。我還得去城鄉接合部走走。今年春晚分會場在泉州,除夕晚上,鯉城民警是最忙碌的了,希望大家平安過年。

要上到正月初一早上8點交班,我當天的工作才算結束。回到家換下警服,換上新衣,我帶老婆孩子去拜年。對了,還要補上一口老媽炸的醋肉。我是家中獨子,年夜飯都是媽媽掌勺,我最愛的就是那晚的炸醋肉了,補上這一口,我的年才完整。

我和孩子DIY,媽媽的什錦炒面

口述人:李玉霜(35歲,晉江人,公務員)

如果說過年有什么是不變的,那一定是年夜飯。我小時候的年夜飯,最愛的一定是媽媽做的什錦炒面,醬汁獨到,料足,每年都吃。現在我成家為人母了,還是想念。

今年的年夜飯,我與孩子探討年夜飯的菜譜,準備一起DIY“媽媽的什錦炒面”,里面一定有香菇、蝦仁、干貝、紅蘿卜、包菜、海蟶、肉醬等。我們還決定來個中西結合:要有大火鍋,有披薩,有壽司,有蔬菜水果沙拉,還有奶奶做的咸米粿,以及我們DIY的綜合果汁(蘋果、橙、百香果、獼猴桃、藍莓等)。現在孩子感受的年,和我小時候差別太大了。我想讓孩子參與,才能感受年味,年夜飯就需要大家一起參與,希望我也能給我孩子“媽媽的味道”。

少了父親的年夜飯,我想為他點根煙

口述人:蔣煌基(31歲,泉州市區人,媒體人)

人不管到了幾歲,沒了父母都是孤兒。以前的年夜飯,是爸、媽、我和我妹,今年的年夜飯只有媽、我、我妹、我老婆。我的父親因急性心梗走的,剛好60周歲。

閩南人年夜飯習慣吃火鍋燒,爸爸平時很少下廚,年夜飯上難得會露上一手,做碗燜豬腳。我平時忙得難有機會和家人吃飯,以還早不急等各種理由搪塞婚事。父親去世后,聽姑父說起,他去世不久前,有次泡茶時,抱怨我一直沒結婚,他對姑父說,“他等得了,我等不了”。

我與父親的關系,就如大部分人的父子關系,經歷崇拜到叛逆頂撞,再到些許理解。小時候氣他抽煙,讀書時他不讓我抽煙,工作了他偶爾會找我要煙。而現在,我只能在年夜飯時為他點上一根煙。

一年最期待的,是老爸牌燉豬腳

口述人:陳承毅(28歲,安溪人,創客)

我們家是非常傳統的閩南人家。傳統節日逐漸在我們生活中淡化,唯獨年夜飯的味道越來越濃了。當然,我最期待的還是年夜飯上老爸做的燉豬腳。

在農村老家,燉土豬腳可以就地取材。將土豬腳去毛洗凈剁開,用醬油、香菇肉醬腌制五六個小時,再將豬腳連同醬料全部放進陶土鍋,加入自己烘干的香菇、海蠣干和大蒜,再加少量水,燜燉五六個小時。出來后的豬腳入口即化,油而不膩,非常好下飯。

從小到大過了二十幾個年,每年的年夜飯都是一家人圍著一大桌,非常熱鬧。后來爺爺去世了,叔叔成家了,兩位姐姐先后嫁了,一起吃年夜飯的人比以前少了。不過今年是個例外,我結婚了,女兒出生,我們又熱鬧了些。

年夜飯轉到酒店,媽媽輕松多了

口述人:陳燕玲(32歲,泉州市區人,從事金融)

年夜飯,我最愛的還是外婆做的芋泥,甜而不膩,就像從小外婆對我們的愛一樣。外婆如今做不動了,其實我媽、舅媽也會做,只是味道都不一樣了。味覺這東西,就是太專一了。

小時候的年夜飯,一家人聚在家里吃,有說不完的話,所有好吃的一次吃個過癮。后來,我們的年夜飯從家里轉到酒店,媽媽輕松多了。想想其實一家人只要聚在一起,在哪里吃都可以。只是在家里,有大家分工參與的樂趣,大人做菜,小孩洗碗,大家都要動手。

每年的除夕夜,做媽媽的最累

口述人:蔡秀香(61歲,永春人,印尼華僑)

我是上世紀60年代的印尼歸國華僑,每年除夕夜是我最忙碌的時候。

我們的年夜飯和傳統泉州人不太一樣,一定有這10道菜:梅菜扣肉、咖喱雞、白掌鴨、糖醋魚、糖醋排骨、墨魚炒辣椒、黑木耳炒肉、釀豆腐、桂花魚、苦筍湯。除夕我得早上6點起床,用腌好的梅菜燉肉3個小時。然后開始做咖喱雞,咖喱是我自己用黃姜、蔥頭、芫茴子、香苗做的。咖喱雞也是我兩個兒子和孫子最愛吃的。

一年到頭,兒孫都在廈門,難得回來,一家團聚是很開心,可也是我做媽媽最累的。以前日子很窮,一年到頭,好東西都留過年吃。現在日子好了,如果可以選擇,過年簡簡單單就好。(海都記者 韓婧 黃謹)

來 源:閩南網 責任編輯:張金環
泉州經濟網建設聲明: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

另类国产ts人妖视频网站,狼人香蕉香蕉在线28,日本第一福利片在线观看中文,欧美在线视频一区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免费不 中文字幕大看蕉永久网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制服 | 日本又黄又潮娇喘视频免费 | 久久艹国产原创中文字幕 | 亚州精品国产一线永久 | 免费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