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
古早味別丟“不要變成麗江”
“古早味的西街、中山路依然以日常生活的方式存在著,不像麗江古城、蘇州平江路、鳳凰古城、桂林陽朔那樣,打著古城古街坊的招牌,賣的卻是全國各處都有的旅游商品。古早味在遠來的游人看來是最值得慶幸的,這是一個沒有到處戳個圈兒寫個‘拆’字兒的地方,是個不浮躁不做作的地方,滿足了我對于異鄉風土人情的各種好奇并能自在輕松地觸碰之。”驢友小王寫道。
“在西街這樣的老街上漫步,我看到的是本地人排隊買春卷皮,阿嬤們出售穿成串的花朵,草藥店鋪、早餐店、香燭店……這樣的市井生活,而不是明信片、咖啡店、奶茶店、西餐廳、酒吧、手工作坊這類和義烏小商品一樣席卷神州各旅游景點的所謂‘慢生活方式’。”驢友小陳說。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曾做過調查,他告訴記者,不少驢友最怕泉州丟掉古早味。“他們不希望西街上有很多的伴手禮店、奶茶店,以及和閩南特色無關的所謂小吃店。如果西街的發展會丟失了古早味,一些文青驢友甚至不希望泉州成為更多人的旅游目的地,因為他們希望留下這一片凈土。”他說。
遺憾
南音木偶梨園戲特色演出太少
來過泉州五次的周小姐很遺憾,至今她仍未能好地聽一場南音,看一場梨園戲和木偶戲。“我問過泉州的朋友,梨園劇院和木偶劇院是否每天都有演出,他們說沒有。本地人甚至不清楚劇院里是否有定期的演出。”她說。
去年夏天,她多方詢問哪里有師傅可以短期教授她南音,但是并沒有打聽到。“南音是閩南文化的活化石,很多外地人都很好奇。來泉州之前,我以為每天晚上都能聽到南音表演,后來發現能聽南音的地方非常少,想要隨性到劇院看一場梨園戲也是不可能的事。我曾經以為,泉州人人都會幾句南音,了解幾段梨園劇,但是年輕人似乎都不太懂。”周小姐對自己沒有機會深入接觸閩南傳統戲曲而遺憾。
“路過木偶劇院,問了一下,沒有演出。木偶戲是泉州的特色,可惜它要年初九才開始演出,為什么過年期間不能多安排幾場演出呢?今年泉州成了春晚分會場,木偶還上了元宵晚會,不知道平日里的表演是不是變多了?”驢友小王問道。
小王去年春節獨自在泉州旅游了五天,對這里的傳統文化十分感興趣,可是她卻沒能看到一場演出。她希望下一次來泉州時能夠碰上正開門演出的木偶劇院和梨園劇院。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